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子!你看这儿!”半夏突然激动地说。
扶苏连忙走到半夏身边,看了看半夏手上的奏折,“对!就是这份奏折!终于找到了!”扶苏止不住激动大声说。
落葵凑过来,细细地读了一遍奏折,掩卷沉思。
“在想什么?”扶苏问道。
“你不觉得奇怪吗?”落葵反问扶苏,“陛下在修筑奏长城前广泛听取了众大臣的意见,然后再命令蒙恬开始动工修筑,对于工期,在这个事情之前,陛下没有过问,看样子也不急,可是现在仅凭着卢生一本录图书就急于修筑秦长城,合理吗?”
“有什么不合理?你又不是不知道父皇重视国家的建设,怕匈奴来犯,有什么不对吗?”扶苏说道。
“这个是常理推断,你仔细再看看陛下近几年来的性格变化,你不觉得……他应该会很自信面对匈奴吗?”
扶苏沉默了一下,不可否认,落葵说的有道理。父皇重军事,对疆土边境很重视,如果之前自己的那个逻辑放在几年前,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现在扶苏不敢肯定父皇是否还那么有斗志,特别是近段时间,父皇沉浸于长生不老中……如果说录图书能唤起父皇的斗志和对国家的关心,那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真的如此吗?
“公子,你看这份奏折,这份,还有这份!”半夏看着扶苏说道。
扶苏仔细一看,半夏所拿的这几份奏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大范围的修改,按常理,呈给父皇的奏折,修改一两处就差不多了,绝不可能出现这样大片涂黑修改的情况,这是谁改的呢?父皇自己还是另有其人?
落葵接过半夏手中的其中一叠折奏细细阅读起来,不久后他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公子你看,这篇奏折被修改掉的地方,都是一些比较关键的语句,比如说这句,蒙将军在奏折中提到因秦长城工程巨大,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也是不可估量的,但是!这个“但是”后面却没了?!”
扶苏点点头,这样的奏折的确很让人质疑,而且扶苏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并不是蒙将军本人修改的。
“这样修改究竟想掩饰什么?”扶苏问道。
“这还不简单,当然是修筑长城的一些关键信息喽。”半夏仰起脸笑着说道。
“又是谁想掩饰这些呢?”扶苏追问道。
“当然是和这个有切身关系的人喽。”半夏回答。
“半夏,你不觉得自己回答了两句废话吗?”扶苏说。
“不,这并不是废话。”落葵说,“半夏说的是对的,想想整个朝廷里,和这事情息息相关的,除了蒙将军,还有谁?”
“这个……”扶苏陷入了沉思。
“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呀,”半夏轻松的说,“当然是陛下喽。”
落葵和扶苏齐刷刷地看着半夏,显然被她的话震到了。或许吧,最简单的答案也不是人人都能想到的,特别是置身于其中的人,更不容易想到。
沉默。深夜的这种沉默让人有些害怕。
“你们怎么了?”半夏没想到自己说了这样一句话却引来扶苏和落葵的沉默,她小心翼翼地问道。
“没,我只是在思考你刚才给出了那个答案。”扶苏认真地说。
“两位公子别当真的,半夏只是随意说说罢了,没有经过大脑,两位不要介意。”半夏辩解道。
“不,你刚刚说得很有道理。”落葵接着说道,“我们接着你的思路往下想,如果说是陛下涂改的这些资料,那只能说他是不想让这些资料给别人知道,这些资料里又藏着什么秘密呢?”
扶苏仔细看着那卷奏折,想极力从被涂沫的印迹下面看出原本的内容。
“没废力气了,陛下当初虽然是随笔的一抹,但现在要还原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落葵说道。
“那有什么办法吗?”扶苏问。
落葵摇摇头,“暂时没有。”
“我们先翻翻其他的奏折吧,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半夏说着,拿起手中的另一卷奏折阅读起来。
落葵点点头,表示同意半夏的观点。
因为没有其他的进展,扶苏和落葵渐渐失去了之前的激情。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俩竟然坐在地上,手上还拿着卷没读完的奏折,睡着了。虽然书房的温度比外面高,但贴心的半夏还是悄悄拿来毯子盖在他们身上。
连续几天的奔波,的确累了,加上前几日的莫名大病一场,真是需要好好休息。半夏叹了一口气,继续翻阅那些枯燥的奏折。其实半夏还是很懂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子也没有细细和她说过,但从他们的对话以及自己平日的观察中,半夏还是明白了几分。她没有多问什么,只是默默地整理着那些奏折,希望在公子醒来的时候能把这些都理完。
清晨的阳光虽然没有那么暖人,但给人一种新的一天,新的希望的美好感觉,半夏悄悄地走出书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进厨房开始准备早餐。一夜没睡但似乎没有感觉到疲惫,半夏骄傲地笑笑。
“公子,你们醒啦~”半夏从厨房回到书房时看到扶苏和落葵已经坐起身来继续看着手中的奏折,不禁笑着说着。
“嗯,我们昨晚醒着了……”扶苏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呵呵,先吃些早餐吧。”半夏说着便示意门外的两个丫鬟端着早餐进来,她继续说道,“两位公子边用早餐,边听半夏说一个昨晚翻阅奏折时候的新发现吧。”
“什么发现?!”扶苏和落葵几乎同时说出这句话。
半夏见丫鬟都退下后,才说“其实我也不确定和我们追究的事情有没有关系,但是我发现,在几年前驻守北方边境的赵将军来文上书陛下说,北方天象异常,恐为不吉之兆。”半夏顿了顿,“陛下显然一开始没有放在心上,后来不知怎么的就特别重视,赵将军后来上书谢陛下解救之恩。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一直没找到相关奏折记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