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回到大明当皇帝 > 第220章 后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二十章后续

    经过他这么一搞。

    顺天这边的勋贵们,必然要到处买粮食了,粮食的价格,也很可能暴涨起来。

    如此一来,恐怕要苦了顺天的百姓了。

    不过凡事都有利弊,朱厚照也没觉得,自己这么做就是错误的。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他的做法势必会惠及大明无数的百姓。

    当然。

    单单是勋贵一类的问题,远不至于解决外库空虚的这件事。事实上,在大明里面,能够享受赋役免除的的阶层,不只是勋贵们。还有另外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那就是读书人。

    明朝建立之初。

    鉴于元时读书人锐减的情况,高祖朱元璋为了鼓励人们读书识字,给了读书人不少的特权。

    当然。

    这里的读书人是指在科举中崭露头角的,并非说只要读书的就有特权。

    这些特权之中,就包括了,徭役,赋税的减免。

    高祖朱元璋规定,但凡是在科举中取得了秀才,举人等功名读书人,其家族均能享受到这种特权。

    以最为多见的秀才为例,他们可以边免除徭役,各方面的赋税也会减免一大部分人。比秀才待遇更好的就是举人往上的了,这些人的赋役完全免除。

    这项规定的设立,无疑是带动了读书人的热情,也在一定层面上,体现大明这个重文轻武的国策。

    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专属于读书人的福利,渐渐变了质。和勋贵们的行径差不多,那些享受到这项权力的读书人们,为了一己私利,也开始兼并土地,乃至于收取钱财挂靠他人的土地。

    上百年的时间里。

    最初时,有功名的读书人并不多,完全不会影响大明的社稷。但时至今日,经历了上百年的积累。出过秀才,举人等读书人的家庭,实在是多不胜数了。

    不难想象。

    随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家庭,不用去徭役,也不用缴纳各项赋税后。这些空缺势必会转化为加在普通人身上的巨大压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就说以往时间徭役这一项。

    徭役基本是不变的,但随着也来越多的读书人家庭,不需要去徭役时。那所有的徭役名额,就得由其他百姓去承担了。

    而这些百姓,大都是生活困顿,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

    回过头来看。

    享受的特权的人,出于私利的考虑,渐渐的会变成有钱有粮的存在。而穷人们,只会变得更加贫穷。偶尔有寒门学子得了功名,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在朱厚照看来,就这项规定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它的存在,不禁减少了外库的收入,而且为社会的不稳定埋下了祸根来。此外,读书人之间的风气,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谓祸根,自然是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所引发的种种民怨。再说读书人之间的风气。

    试问!

    这世间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是为了金榜题名,一朝成名后为江山社稷谋福祉的?

    大多数读书人,还不是为了要求更低一些的功名?只要是考中了功名,他们就能改变生活状态了,而且是延绵子孙的长久大计。至于,他们能给国家做出什么贡献来不得而知。

    简而言之。

    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甚至是有些畸形。在这朱厚照看来,是完全不可取。

    所以。

    勋贵只是第一棒,在方面的改变上,朱厚照还会有后续。只不过,这种事情关系到了太多人,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完成。

    “尾大不掉啊!”

    朱厚照思考到这里时,心里不禁暗叹了一声。

    勋贵和读书人是两个不同的圈子,作为接近庙堂的那批人。勋贵们在他一通乱棒加身的情况下,激烈对抗的可能性很小。

    但读书人就不一样了。

    全国各地读书人多了,有功名的家庭,不胜枚举。

    试想,如若朝廷一纸令下,这些突然没了特权的读书人,会做出什么来?

    首先,他们之中会出现很多言论,肆意抹黑,攻诘朝廷的话必不可少。此外,已经走在仕途上的读书人们,会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来对抗这种突然出现的落差。

    届时,后果难以预料。

    要知道,这大明两京十三省,无数官吏可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啊,和这个群体相比,勋贵们都只能算小儿科了。

    朱厚照敢对勋贵下手,那是因为勋贵们体量虽大,但也大的有限。另外,勋贵和大明社稷,算是利益相关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毕竟,他们所享受到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大明社稷坚毅不倒的情况下。

    正如朱厚照在朝堂上所言,真若那一天大明倒下了。作为趴在百姓身上的吸血虫的勋贵们,定然是要被追究的,家破人亡之类的下场,都绝不夸张。

    但读书人不同。

    读书人数量巨大,旧的朝代就算崩塌,新朝也绝不会杀尽天下人的。因为新的政权体系,也需要读书人来治理运作。

    所以。

    和勋贵比起来,读书人这方面,才是最为棘手的。

    ……

    随着朱厚照在早朝时,下达的命令。

    户部和内阁这边,也在第一时间做了相应的准备。

    此外,内阁这边为了确保京畿的稳定,往兵部乃至警备司等部门,下达了一些指令。

    下午时分。

    北京城内,警备司的军士,开始陆续涌上街头,进行最为严格的巡查。此外,在城外驻守的三千营和五军营,也开始紧张的集结。甚至于在黄昏降临前,五军营的士兵,拿着内阁下发的兵符,将城防军替换了下来。

    此外。

    原本只有金吾卫驻守的宫门,以及宫里各大殿前守卫的羽林卫,都发生了临时换岗。

    “陛下。”

    “有事吗?”

    养心殿暖阁,看着突然凑上来的王喜,朱厚照抬头问道。

    “奴婢听人说,今日羽林卫和金吾卫,都出现了不在换岗时间的的替换,觉得可能有问题,所以……”

    “什么时候的事情?”

    朱厚照皱了下眉头,有些诧异的问道。

    “就在前不久,奴婢打听过了,这些新换过来的侍卫,也不知道具体原因,只是依命行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