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之大燕崛起 > 第061章 营州的经济发展规划(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搅较鼐衬谟谢平稹⒒ǜ谘摇⑹?沂?⑶Α⑿俊⒂┦?⑹?⑸翱蟛兀?渲谢平稹⑶?托渴怯捎?莨俑??桑?ǜ谘摇⑹?沂?⒂┦?蚴撬接?鞣辉诳?伞

    对于黄金矿、铅矿和锌矿的开采,公孙康不打算过多的干预,让矿场按部就班的开采就行了。

    花岗岩在这个时代一般是作为建筑材料,其中包括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地下建筑自然是指墓葬。

    黄、?搅较鼐衬诘幕ǜ谘掖⒘看螅?虼斯?锟底急竿乒慊ǜ谘也?贰

    黄县不仅有许多盐商往来,而且由于黄县拥有天然良港,因此黄县还是“东方海上丝路”的重要线路。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循海岸水行”航线,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

    公孙康准备在黄县开设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旅舍,旅舍部分建筑将用花岗岩饰面、铺设地面,以此来推广花岗岩的使用。

    旅舍名字公孙康都已经想好了,就叫做“蓬莱旅舍”。

    石灰石不仅是一种建筑材料,还可以作为炼铁的溶剂与去脉石。

    萤石除了用来装饰外,还可以用于冶炼,萤石不仅可以改善炉渣的流动性,还可以降低难熔物质的熔点。

    萤石用于冶炼的作用在这个时代还鲜为人知,公孙康准备让营州的铁匠将萤石运用到兵器制造中,以此来提高营州兵器的产量和质量。

    萤石的颜色鲜艳多变,如同宝石一般,而且萤石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荧光,呈蓝、紫色、绿、红或黄色。

    部分萤石光感较强,直接暴露于光线中或摩擦其表面就能使其发光。

    因此公孙康准备鼓励?较匕傩湛?栌┦?庸ぷ鞣唬??┦?庸し⒄刮?较氐囊淮蟛?怠

    牟平县境内有铜、铅、锌、花岗岩、陶土矿藏,因此他除了准备在牟平县发展花岗岩加工产业外,还准备在牟平烧制青瓷。

    现在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过渡的时期,南方已经有成熟青瓷出现,因此公孙康想要烧制青瓷虽有难度,但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曲成县境内有金、银、萤石矿藏,而且非常的丰富。

    公孙康准备在曲成县发展金、银器以及萤石的加工产业,当然,金、银器加工作坊会隶属于工商署。

    掖县、当利县境内有黄金、铁、银、铜、铅、锌、玉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萤石矿藏,其中黄金储量非常丰富。

    公孙康准备在掖县发展金器、玉石、大理石、花岗石、萤石的加工产业。

    卢乡县、长广县境内有磷、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矿藏,也可以发展大理石加工产业和制瓷业。

    公孙康暂时还不知道东牟县境内有什么矿藏。

    昌阳县境内有铜、铅、锌、金、银、高岭土、花岗石矿藏,也可以发展制瓷业和花岗石加工产业。

    不其县也有花岗岩矿藏,因此也可以发展花岗岩加工业。

    黔陬县和葛卢县境内有粘土、萤石、砂金矿藏,可以发展砖瓦和萤石加工产业。

    公孙康命农林署丞顾良在秋税收上来后采购大批果树,贷给百姓种植;命黄县令孟山协助纪琼在黄县开设“蓬莱旅舍”;

    命诸县令协助纪琼鼓励并贷款给诸县百姓从事金银器、玉石、大理石、花岗石、萤石等加工行业;

    命纪琼在秋税收上来后在诸县选址营建海产品加工作坊;派人采购硝石;派人前往青瓷出产地偷师学艺;在曲成县选址营建金、银器加工作坊;

    派人在黄县、北海国剧县、济南国东平陵县、平原郡平原县、乐安国临济县、齐国临?县、兖州陈留郡陈留县、冀州魏郡邺县、徐州东海郡郯县以商人的身份开设干鲜店。

    命渔牧署丞郭仪在秋税收上来后购买大量的家禽、家畜,贷给诸县百姓;

    命北珠令杨瑞制定管理民间采珠的制度,在营州境内选择合适地点营建珍珠养殖基地和加工作坊;

    命海盐令王延完善盐业管理制度,在近海岛屿选址营建海盐加工作坊。

    京师长安。

    由于旱灾一直在持续,现在蝗灾又起,致使长安粮价暴涨,谷一斛五十万钱,豆麦一斛二十万钱,百姓无力买粮,饿死者不知凡几,甚至还发生了人吃人之事。

    未央宫内。

    汉帝刘协因大旱而避正殿祈雨,又遣使者释放罪轻的囚徒。

    这时一名大臣向汉帝刘协进言道:“陛下,长安谷一斛五十万钱,豆麦一斛二十万钱,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请陛下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贫人作糜。”

    汉帝刘协随即便命侍御史侯汶拿出太仓中储存的米、豆,熬粥赈济贫民。

    数日后,未央宫内。

    又有大臣悲痛的对汉帝刘协说道:“陛下,如今长安饿死者如故呀!”

    “怎会如此?”汉帝刘协疑惑道。

    汉帝刘协随即对一名宦官吩咐道:“去将作糜者带来。”

    “诺。”宦官领命而去。

    过了一会儿,宦官便将熬粥赈济贫民的小吏带到了汉帝刘协面前。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克扣了作糜之米、豆?”汉帝刘协厉声问道。

    “陛下明查,臣绝没有克扣作糜之米、谷。”小吏委屈的说道。

    “那为何饿死者如故?”汉帝刘协再次厉声问道。

    “这。。。这。。。”小吏支支吾吾道。

    这时大臣突然向小吏问道:“你作糜之时,一次向侍御史领米、豆几何?”

    小吏犹豫了一下,随即答道:“一次领米、豆各五升。”

    “作糜几盆?”大臣追问道。

    “一盆。”小吏答道。

    汉帝刘协知道大臣不会无缘无故问小吏一次领多少米、豆,熬出多少盆粥,他不禁皱眉想到:莫非米、豆各五升不止能作糜一盆?是侍御史禀赋不实?

    汉帝刘协想罢便对宦官吩咐道:“你去取米、豆各五升来,在朕面前作糜。”

    宦官随即取来米、豆各五升,在汉帝刘协面前熬粥,结果得到了满满两盆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