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举村逃荒:我靠水系异能一路开荒 > 第五十五章 官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早上的,燕中格外热闹。

    逃离燕中的人都回来了。

    周瑶每天都去地里看看土地湿度,制定下雨的时间,回到城里,就发现了燕中城门口挤满了人。

    人声鼎沸,往来皆是衣衫褴褛之人,少数人穿的还算整齐,但大家都对穿这一块有所在意,更多的是喜极而泣。

    亲人拥抱,痛哭,诉说自己在逃荒中遇到的种种情况。

    更让人瞩目的,的城门口多的守卫。

    好在这守卫并没有要路引,而是仔细盘问登记,周瑶本来在队伍中排队等着进城,又转头回了地里。她回来给村民提个醒,回城的时候多注意。

    现在的地里已经种满了粮食和蔬菜,十月本是丰收季,却和往年不一样,今年才种下没多久,还没办法丰收。

    这处地被开垦的很好,地里的长势也不错,担心有外人看到嫉妒他们,又或者因羡慕来偷偷将苗挖走,村里的人是直接在田边建了个简陋的小屋。

    一共建了三间小屋,一屋住两个人相互照应,每晚都有六个人在这里守夜。

    叮嘱完后,周瑶才又回了城。

    “姓名。”

    “周瑶。”

    “祖籍何处。”

    “昌州南县人。”

    登记的守卫罕见的抬头,头一回遇到这么远走来的人。

    虽然惊讶,但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又开始给周瑶登记信息。

    “现居地址。”

    “燕中前水街柳叶巷。”

    .......

    登记完信息,守卫就将周瑶放了进去。

    周瑶回到家中,就见到巷口外的房屋都开始有人居住,不知道是官府安排的,还是本就是房屋的主人。

    但官府应该没这个效率吧。

    “小瑶,你可算是回来了,最近燕中离开的人都已经回来了,你这几天出门小心一点,别被官兵抓走。”

    周家村的人都挺担心的,万一官府的人赶他们走怎么办,要是知道他们不是本地人,收回房子可怎么办。

    周瑶从水壶里倒了一碗凉水准备喝,刚抬起的手又放了下去:“娘,这个就不用担心了,官府应该是不会赶人的。”

    “为何?”周父问道。

    周瑶一口喝完凉水回答:“第一,官府这次带的兵少,人手不足,按照咱们这个朝廷的办事效率来看,多半不会来撵人,如今燕中住的外人可不是一点半点。”在他们周家村的人来之前,燕中就有外地人在此居住,他们定居后,不用猜都知道,肯定还有人来,燕中可是个县,还是个交通发达的县城,占地面积也光,城也不算小。

    她想到现在门外的十几个官兵排排坐的给排队的人登记,她离开的时候,都还有好长的队伍,就这人手,官府跑都来不及。

    只要不乱,官府应该也懒得动手了。

    “第二点呢?”

    “我已经在城门口登记了信息了,现如今只要进城,都需要登记,守卫也放我进来了,所以你们放心,不会赶我们走。

    并且因旱灾死的人太多了,燕中现在的人口根本不能支撑整个县城的运作,指不定官府还要引进人来燕中呢。”

    周瑶一猜即中。

    旱灾好转,各地的也不能一直没有官员镇守,皇帝虽然昏庸,但大臣却有清明的,灾情已过,那就要开始着手处理灾后问题,若是这都不管.....这个朝廷还在不在也犹未可知。

    皇帝也明白,他昏庸但是不傻,在有官员提出要派人去各方处理灾后重建问题,立马答应。

    周瑶也纳闷,这旱灾都影响了大半个元朝,怎么就没人把这皇帝拉下马。

    她悄悄问了下文廷远。

    他手指指天:“他虽然昏庸,但没有外戚奸臣,只是格外怕事,灾情之前,朝廷政事都会有首辅,内阁大臣等一起商议,朝廷也还算稳固。”

    “只要能活下去,大家并不想打仗。”

    灾情来的突然,这时候打仗,吃的都没有,打什么,没人愿意来的。

    官府缺人手,文父因为燕中本地人的举荐,暂时帮着官府的人统计燕中定居的居民,成了个外编人员。

    这份工作忙的文父整天不着家,但也引得邻居的羡慕,只因文父这个岗位,官府给发米粮。

    真真是发到劳动人民的心坎上。

    除了获得自己本该有的俸禄以外,文父偶尔还能得到一些内部消息,他一编外人员当然不可能被主动告知,但架不住他耳朵好,时常能听到一些消息。

    文父一知道的消息,那文廷远就能知道,然后周瑶也能跟着知道。

    “官府打算开仓放粮!”

    周瑶都惊了!毛病吧这是,灾情前跑了,灾后来当人,行为真是异于常人。

    文廷远也惊讶,但也想得通:“不放粮,那百姓吃什么,现在百废待兴,既要重新发展,又要保持人口,还要让百姓耕地,事情实在太多,且刻不容缓。

    吃的这一块官府提供一部分,这样大家也不用担心饿着,有力气种地,朝廷明年才能有税收。”

    今年朝廷直接是南边的税收都没了,损失非常大,而明年的税收,则是被内阁官员做了调整,直接减半。

    这时候税收惊人,在周瑶看来,减去一半还是很多,可对于这里的百姓来说,已经算是开恩了。

    燕中这次安排来的的知县还算是个好官,并没有发生之前他们担心的事情,没有赶他们离开,反而直接让他们在这里定居,城外的土地则根据当地村民的人口来重新分配,周瑶他们开荒的地还是归他们所有,甚至因为农人不足,城内的居民都被分到了田地。

    周家村也被分了十几亩地,大家都很高兴,地是农民的根,只要能种,没人嫌弃地多的。

    分配田地是大事,于是这位知县是亲自带着人来测量土地分配到各村。

    在走到山脚下,看到周家村民开荒的地,一个高兴,直接给他们住的巷口改了个名字,叫周家巷。

    村长笑眯了眼,因为这个改名,让他们自觉归属了燕中。

    官府则是在城门口建了个粥棚,每到吃饭的时间,大家都排队打饭。

    并没有把粮食发放给百姓,还是怕有的人人忍不住都给吃了,或者是用其他理由来再领粮食,为了省点粮,这个知县决定由官府建个粥棚,大家来领就行,反正做的是粥,不怕你狂吃。

    而田地重新分配后,燕中开启了一段种地的热潮,城里人也开始每天成群结队的去自家地里种粮食去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