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惊!我穿成了八零年代极品小姑子 > 第013章 买买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可管好你那嘴吧,一天天正经活不知道干,就知道东家长西家短,你忘了上次让人指鼻子骂了?”

    大哥恨铁不成钢,不扯人老婆舌能死不?

    害他跟着吃挂落,让人好悬挠花他脸,偏还是大夏天,连个遮挡都没有,半个月躲着没好意思见人。

    “……你等她那口吃的,她倒狗嘴里都不带给你喝的。也就你,一天傻呵呵,全身上下就嘴给劲!”

    “去你的。”大姐一阵国骂。

    她本来也没想着一面之缘的薛红英真能给送啥吃的,聊的是个心情。

    做人,开心最重要。

    让自家男人一骂,什么好心情都没了,还卖什么货卖货,去他奶奶的。大姐一拧身走了,去别的摊子上继续扯。

    这就得说下次薛红英真捧着鸡汤豆腐串过来的时候,大姐那真是感动坏了,再想不到靠自己这嘴叭叭不仅交到了知己,还啪啪打了自家男人的脸,那叫一个爽字了得。

    当然,这都是后话。

    薛红英按照大姐的说法,直接坐上四路公共汽车去了光复路。

    心道这世界到底和自己原本的世界不一样,她也算是土生土长的吉省人,虽然也曾有心想考去北上广的心思,最后也因养母的病息了念想,到底考在了吉省。

    可她在吉省生活了快三十年了,真没听过有个叫光复路的批发市场。

    自己这到底穿到的是个什么世界?

    后世常说的平行时空?

    薛红英就这一点好,想不通的事就放一边不想了,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再说。

    大姐口中的光复路还当真和她口中的一模一样,算得上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最让她高兴的是终于不是露天市场了,而是扣了五个大棚,每个大棚分门别类经营不同的产品。

    走马观花走了两个大棚,薛红英花了一毛钱买了一个塑料皮的日记本,又花了两分钱买了一只铅笔,把自己觉得几个靠谱的商家位置给记下来。

    不记不行了,批发市场场地大,人员杂,位置一家挨着一家,一转身就怕找不到刚才的路了。

    她仔仔细细对比价格,果然和那大姐的话大多都对上了,至少人家推荐那几家在价格上的确相对同行便宜。

    看完锅碗瓢盆,她又去了看了看鸡鸭鱼肉的价格。

    果然比在菜市场上便宜多了,在菜市场上卖两毛钱一只的鸡架在这里只要一毛二,要是要的多,还能在原有价格上再议价。

    这么便宜,她可有不只鸡汤豆腐串这么简单的主意了,还有东北老乡最爱的烤鸡架啊,那可是实打实的肉,那一摆出去还不疯抢?

    可惜满肚子点子,没本钱把腿迈出去,头一步就拦屋里了。

    出师未捷,出师崩殂啊。

    薛红英又一次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解决货运的问题。

    光靠两条腿也只能在家附近胡同施展施展……

    当下拍板,转回头先把调味料都找全了,又买了四十只,薛红英讲到口干舌燥,居然干到八分钱一只。

    价是她自己讲的,可讲完她自己都懵了,这个价格很可以了。

    “……你是要开面馆啊?”卖鸡架的大哥问。“在哪儿啊?”

    一下子用这些,那可是真材实料了,要是近他都想去尝尝。“多少钱一碗啊。”

    都不用薛红英回话,大哥就给定性了。

    现在已经有面馆用鸡汤来熬老汤了,这样虽然比不上骨汤,但成本更低,味道也不差到哪里。

    “不是熬汤,我要炸了吃——等下次我来进货,给大哥带点儿尝尝鲜。”薛红英笑着招呼大哥:“大哥给我装个结实的丝袋子,我自己背回去,半路漏了我就没招儿了。”

    “这玩意儿能炸?”大哥‘妈呀’一声,往袋子里装鸡架的手可一点儿没慢。“这得费多少豆油啊。”

    又说:“那你下次来给我带点儿我尝尝呗,没听过呀。”

    “好嘞,忘不了。”薛红英把钱给了,扛起来就走。

    该说不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歌不是瞎唱的,八十年代的劳动人民尤其朴实,一看这姑娘背着个大丝袋子,公交车上还真有人让座,一路薛红英跟着同乘的人又是一顿侃大山。

    “你这烤鸡架要在哪儿卖啊?多少钱啊?好吃不?”

    聊着聊着,就有人问了。

    坐同一辆车回去的,那肯定就是顺路的,指不定就是隔条胡同的邻居,薛红英本着与人为善,都是潜在客户的心热心讲解。

    “三毛钱一个,五毛钱俩。”她笑道:“那肯定是好吃啊,大爷,要是路过葫芦把胡同你就过来尝尝。”

    说的好像摊子已经支起来了一样。

    “你家住葫芦把啊?我就隔条街——西葫芦胡同。”

    “那你可得过去尝尝。”

    “那是。”俩人聊的热火朝天。

    有人小声嘟哝:“那能有多少肉啊。”

    薛红英一看到站了,连忙起身扛起丝袋子笑回了句:“肉不在多,好吃就行。”

    她是下车了,把大爷给笑够呛。一时悲剧,坐过站了。

    薛红英一路走走扛扛,倒也相安无事到家了。

    直到看见她,刘玉芝才总算松了口气,眼瞅着黑天了,表姐再不回来又得让姑母给抓现行。如今她摸不清形势,也不知道姑母会怎么收拾表姐,心下就是担心。

    可她那口气刚松下来,就注意到她哐当一声扔地下的丝袋子。

    “……姐,我刚把饭菜都做上了……”她声儿都颤抖了,“你又买的啥呀?”

    前天看样儿是没打疼?

    “鸡架。”

    薛红英说话的眼睛都放光,刺的刘玉芝眼疼,多少有点儿理解姑母的心情了。

    工作没了,一个劲儿的买买买是几个意思?

    怎么就和鸡架扛上了?

    “别说了,赶紧干活。”薛红英帽子都来不及脱,打开丝袋子掏出四只鸡架扔盆里,“你先拿凉水化冻。”

    说完,扛上丝带子又跑到后院,把鸡架整带子放进地窖里面。

    要说薛家这地窖,叫的真愧对人家这名号。明明是个窖,里面贮存的东西除了两袋土豆子就是一百颗白菜,大葱十来根,洋葱七八个,用的空间连四分之一都不到。

    在吉省是有不少老人家在苦日子里熬出来的,对粮食蔬菜都有种执念,有点儿东西就想囤起来,生怕再闹饥荒。所以不少有院子的人家都爱挖个地窖,顺着梯子就能爬下去,凭白多了些储物的空间。冬天买些冬储菜存着,省得到菜市场买的贵。

    薛家有样儿学样,也在自家后院挖了个地窖,空间倒是不小,就是里面放的东西,和旁人家一比那就是小屋见大屋,浪费了这大好的地方。

    薛红英饿了半路,在光复路上货别看东西多,她就和土包子进城一样都被琳琅满目的商品给吸引了,连饭都忘了吃。

    好在看见小零食想起家里还有个小侄女,就买回来两包康乐果,一袋小饼干。

    姑侄三人美滋滋地在那儿吃,倒是刘玉芝不好意思多吃多拿,一样尝上一口就不再多吃。

    “小姑,吃。”

    要么说谁看的和谁有感情,薛青青虽说不到三岁,可也有个偏心眼,一个劲儿往刘玉芝手里放吃的,把薛红英看的哈哈直笑,小丫头还分出里外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