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崇祯,打钱 > 第21章 阅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日的京师,张灯结彩,仿佛有什么喜庆的事情发生,这种喜庆的氛围,沿着各条街道,一直延伸到了京营所在地。

    确切地说,是京营的演武场。

    此时,京师的无数百姓正围在京师演武场外围,而在演武场正面的高台上,文武百官依次坐好,为首的,是大明皇帝朱由检。

    原来,朱由检今天,是要带文武百官和京师百姓,来看阅兵。

    自从朱由检穿越以来,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大明还有最后的一战之力,这些官兵却纷纷选择投降?

    从崇祯元年开始,从袁崇焕到祖大寿,从孙承宗到洪承畴,明明是打了许多胜仗,为什么到了崇祯十七年这个时间点,这些人连打都不敢打。

    除了粮饷的问题,除了没有杰出将领的问题,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也是朱由检最近才想清楚的,那就是—信心。

    信心这事其实挺玄学的。

    就像考试一样,经常第一的学生,偶尔考了第二都要死要活的,可是经常倒第一的学生呢?恨不得答题卡全选c,连蒙都不愿意蒙一下。

    为啥?

    以前努力过,结果跟全选c的结果一样,那就躺平得了呗。

    此时的大明,就像这个经常倒第一的学生。

    姓爱新觉罗的隔三差五的来蹂躏一回。

    姓张的湖广闹完四川闹。

    姓李的陕西闹完山西闹。

    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明军在挨揍。

    挣扎过,被人按在地上一顿摩擦,那算了,不挣扎了。

    我摊牌了,就是打不过,不打了。

    所以此时大明军民,亟待解决的,就是信心问题。

    这也是朱由检今天阅兵的原因。

    正月二十,京营演武场,军鼓声逐渐响起。

    咚!

    咚!

    咚!

    原本喧闹的文武百官、京师百姓,随着鼓声,安静了下来。

    在看台下面,一个身穿银色铠甲,头戴红缨帽的军官从远处跑来,冲着看台高呼:

    “京师三大营总兵董琦,今带京师三大营、锦衣卫、宫中四卫前来演武场,请陛下检阅。”

    “开始!”

    “是。”

    只见董琦跑回队伍中,再次高呼。

    “京师三大营,听我口令,齐步走。”

    在董琦身后,京师三大营的五千多人,迈着整齐的步伐,一齐向看台走来。

    三大营身后,锦衣卫紧随其后,宫中四卫次之。

    “哇,这几个队伍太帅了吧”围观的百姓中有人惊呼道。

    “看,走的多齐啊,这还是我以前认识的京营吗?”

    “是啊,你看,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也太威风了。”

    “你们懂不懂,重点是最后面,那可是皇上的护卫队”

    “哦哦,最后面的真的好有气势”

    “就是就是。”

    百官中,文官基本上没怎么跟军队打过交道,如今一看,也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也有懂行的,吴三桂看向这三支队伍,从他专业的角度看,这种步伐只能算是花架子,可是做到如此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他的关宁铁骑如果直接拉出来,怕是也做不到。

    这倒不是说关宁铁骑战斗力不行,而是没练过这种队列。

    就在众人评头论足之时,第一支队伍已经走到看台前,只见董琦再次高呼:“听我口令,正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霎那间,文武百官,京师百姓,只觉得天地为之色变。

    五千人,整齐划一的正步步点声,只惊的所有人说不出话来。

    吴三桂也脸色为之一变,如果对上这种队伍,他自认打起来倒是不怕,可是总感觉会付出一些代价。

    虽然他目光看向董琦,但是心中浮现的身影却是朱由检,以他的聪明,他能猜到,这一幕背后,站着的是这个男人。

    等队伍走到看台正面时,董琦再次高呼:“敬礼”

    唰,唰,唰

    所有士兵头部转向看台,同时行着军礼,踢着正步,从看台缓缓经过。

    朱由检此刻也是站起身来,回敬军礼,神色激动。

    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满朝文武和京师百姓的心中。

    终于,京营队伍正步变成了齐步,演武场再次恢复了喧闹。

    “这就是我大明的京营?有这样的军队,何愁大明不兴啊!”

    “真是太祖在天之灵保佑,那个打得蒙古人满地找牙的大明精锐回来了。”

    “是啊是啊,嘤嘤嘤。”

    此刻看到京营的士兵,每个人脸上,洋溢着骄傲,自豪,不是每个人,在这一生中,都有机会,在京师的百姓、百官面前,这么露脸的。

    京营过后,紧随其后的锦衣卫和宫中四卫,发出的气势一点都不小,看的百官和百姓大呼过瘾,拍案叫绝。

    等三支队伍检阅完毕,都集合在演武场正中央。

    此刻,所有人才注意到,在所有士兵面前,有一根很长的杆子正竖立在演武场中央。

    只见董琦从队伍中跑向看台,再次高呼:“禀告陛下,京营三大营、锦衣卫、宫中四卫集合完毕,请指示。”

    朱由检此时也是兴奋的满脸通红,放声道:“升国旗,奏军歌。”

    只见远处,四个士兵,手持一件明黄色长方形的布,仔细一看,还能看到旗子上隐约露出太阳和月亮的刺绣,还有一只大大的五爪金龙。

    随着几个人走到旗杆面前,放好国旗,站立好。

    董琦再次高呼:“全体起立,升国旗,奏军歌!”

    飒时,演武场上鼓声再次响起。

    咚!

    咚!

    咚!

    随着国旗缓缓升起,鼓声依旧,军人们的歌声也随之响起: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

    国旗缓缓升到空中,将士的歌声也随之停止,全场震动。

    此时的京师百姓,满脸都是崇拜的神情,恨不得马上去报名当兵,这军人也太威风了。

    文武百官也是愣了很久,虽然他们还没搞清楚“国旗”“军歌”这种新词是什么意思,可是眼前的场景,让他们隐隐意识到这些新事物的意思。

    吴三桂在军队高声合唱之时,神情巨变,他发现,如今京师这三支军队,跟他记忆中的一支军队重合了。

    这种气质,是他所带领的关宁铁骑都不具备的,因为他从这几支军队中,看到了信念!

    而这一切,竟然都是那个男人布置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