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明末之南浦中兴 > 第54章 西门之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刚才那一箭让李定国出了很多血,加上后面还在继续奋战,拔掉箭头又迟迟没有包扎也导致他失血过多晕倒了。

    其他流贼士兵看见李定国倒在船上,他的亲兵们正在往后撤退,大惊失色,都以为李定国阵亡了。有人一带头,大家都疯狂往回退却,流贼水军全面溃败。

    程正趁势掩杀,灭敌过半,李定国所率两千人逃回时已不足千人。

    刘文秀本在码头准备接应李定国,但他没有船只,只能在这列阵防守明军。眼见李定国倒在船上,不知生死,他开始担心起来。

    左右部下问道:“三将军,现二将军不知生死,我军水师大败,我们是继续攻击西门还是回营?”

    “当然是执行军令继续进攻,我部损伤不大,就算没有二哥相助也能独自攻城。不战而回,如何向父王交代!”刘文秀沉着脸说着。

    说完后码头也不要了,全军沿筑溪河谷往西门奔去。

    在路过小西门时,又被火枪弓箭攻击,不过还好此处距离城墙较远,只死伤了数十人。

    河谷地段不利于展开大军攻击城池,刘文秀指挥部队不顾一切继续往西门冲了过去。

    程正看对方如此孤军深入,一面用对讲机向城内汇报了军情,一面命水师全部回码头停靠,休整人马。此次出战他带领的人马也折损近半,还剩不到三百人。

    东门炮火弓弩比较猛烈,朱平林本来想把指挥所设置在北山上,居高临下一目了然,便于自己指挥。但张功?觉得脱离大部队的保护不太稳妥,万一被来到西门的敌军发现了攻上山来,那可就是陷入了绝境。

    最终他们把指挥所设在了北城墙上,此处虽然看不到几个战场的具体情况,但却是接收对讲机信号最好的地方了,除了城楼,几乎每个方向来的信号都没什么障碍物阻挡。

    接到程正的汇报后,朱平林和张功?紧急商议,二人负责整个战场的指挥调度,必须尽快做出判断再下军令。

    目前东门敌军攻势受挫,就算艾能奇上来支援用处也不大,不必太担心。

    江面敌军已基本消灭,敌人损失了不少会水士兵和船只,主将李定国还受伤不知生死,短期应该不会再来,至少今日不会了,船只都不够。

    现在主要该防御的就是西门,不过还好,刘文秀所部只带了普通的攻城梯,比云梯大大不如。而且远程攻击手也很少,他要攻城,就是拿刀盾手的命去堆。

    因为城墙也不是完全垂直于地面的,一般下层宽而上层窄,侧面类似一个等腰梯形。云梯从侧面看是一个近似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竖着的直角边贴上城墙后,守城士兵是不容易推掉这梯子的,只能从正面防守攻城士兵冲过来,或者放火烧掉云梯。

    而普通攻城梯就是一般的竹梯或木梯,两个人就可以扛着走,搭在城墙上很容易被守城士兵推翻,也可以被放火烧掉。所以两者攻城的攻击强度都不在一个档次上,普通攻城梯更容易被防守针对。

    “殿下,我认为此时江面水军可以前往小南门段城墙外,与城上守军遥相呼应,在江边狭窄地段远程打击敌军,尽量切断刘文秀和张献忠的联系。”

    “此言有理,那么西门防守派谁支援?根据程正汇报,刘文秀部有好几千人。”

    “西门守将目前是于剑军和武元横,小西门守将成乔,南门守将牛豪,我看可以从成乔和牛豪所部均抽出少量部队支援即可。”

    朱平林点头表示赞同:“那就这样办吧,有了你我可轻松了不少啊。”

    “殿下,想到李定国一代抗清名将,两蹶名王,今日却伤于我军之手,不知生死,我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张功?敬佩李定国为人,包括刘文秀历史上也是坚持抗清誓不投降。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我们现在还处在对立面。如果满清不入关,也许我们永远都是敌人。”朱平林也感叹道。

    感慨了一下,两人立刻整理情绪回到现实里,城外大军正在想冲进来杀了自己呢,现在这会哪能感情用事。

    刘文秀率军终于来到了西门外,休整了一炷香时间,列好阵势就开始攻城了。

    城上照样用火枪、弓弩招呼,大炮却没有配备,敌军没有从西门正面远处过来,大炮俯角不够。

    于剑军按东门守城的套路,火枪手分两队轮流射击,弓弩手填补中间火力空白。不过由于对方几乎都是持盾刀手,弓弩威力有限,流贼很快就冲到了城边,架起攻城梯就开始往上爬。

    照例还是等城下敌军聚集多了就丢下燃烧瓶,反正南浦的桐油多得很,制作了不少。

    这燃烧瓶原理简单,容易制造,威力也不小,在二战中被广泛使用。

    二战时最早出现的燃烧瓶,自然也最简易,以汽油或者酒精作为燃烧剂,混合诸如焦油、橡胶等增稠物,装满酒瓶子后,在瓶口塞上一条泡过汽油的粗麻布条,点燃粗麻布条用手或者投石器掷向敌方坦克。

    瓶子在目标坦克上碎开后,这些增稠物质会增强汽油的粘附性,阻止其快速地流向地面,让汽油附着在坦克的装甲上持续性的燃烧。这便是燃烧瓶的最基本的使用原理。

    但是那是烧坦克,明朝这边没有焦油和橡胶,木制的云梯和攻城梯又容易燃,故而也不需要燃烧瓶有多大的粘附性。

    相反由于桐油的流动,能扩大城下着火面积,对于攻城敌军来说倒成了噩梦。

    虽然用燃烧瓶扼制住了对方攻势,但是西门守军远不及东门多,危机还没有被解除。

    武元横见此对于剑军说道:“将军,在下所辖四百多人骑兵在城内为机动增援部队,我看此刻可以调来。我亲率骑兵打开城门冲击敌军,敌军在攻城时万万想不到我们会开门迎敌,而且我骑兵冲击刀盾步兵如砍瓜切菜一般。”

    明朝中期以后骑兵占军队的比例并不大,明初一匹马只要几两银子,明朝中期就达到了一匹差不多十两。

    而到了明末,由于北方马场的荒废和满清的兴起,还有白银的大量流入引起白银贬值,去蒙古买马价格也与日俱增。万历时还二十两银子一匹的马,到了天启和崇祯时期可以达到五十两银子一匹。

    有的马匹虽然不是天生的战马,但是经过精心的饲养和训练,也能作为战马上战场使用。

    除了马匹比较贵以外,装备和训练骑兵,包括饲养战马也是很大一笔费用。

    所以朱平林给军队配的这四百多名骑兵,从购置到日常花费,这两年也用了他几万两银子。

    由于朱平林和张功?主要发展军队的方向在火器,所以短期内这骑兵是不会再扩大规模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