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明末之南浦中兴 > 第115章 此消彼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冉洁璧回答了赵太监这句后,又没有下文了。

    关键是赵太监看到在桌的各位都各谈各的,几乎没有人理他,他就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此时主座上的蜀王朱平林不知道暂时去了哪里,他身旁的冉洁璧也转头同旁边的人说话,没有再搭理赵太监。

    这中层干部有些生气,别看自己坐了主宾位,但是受到如此冷落,岂不是屈辱之至?

    本以为自己坐在这里要被众星捧月,没有想到却尴尬如斯。

    他板着个脸坐在那里,强自忍耐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好在此时朱平林已经回到自己的席位了,他对赵太监言道:“本王刚刚去给赵公公准备了一份礼物,故而怠慢了,请不要见怪。”

    赵太监脸上才挤出有一些难看的笑容:“殿下费心了,那奴婢就谢殿下赏赐了。”

    宴毕,赵太监气鼓鼓的回到了驿站的房内,想着这顿饭吃得真窝心,除了蜀王,他的那些部下就没有几个搭理自己。

    如果不是看在蜀王专程准备的礼物份上,只怕自己是要早早退席了,看来这川东镇自总兵以下全是骄兵悍将啊。

    随后他命下人拿出朱平林所赠礼物,打开一看,不觉又两眼一亮。

    礼盒里放着一块人造水晶方体,这是一块长方体,竖起来长宽均为一寸,高两寸,通体透明。

    赵太监惊喜不已,拿在手里反复把玩,心想这蜀王殿下果然有奇珍异宝,出手还大方。

    赵太监也算是太监里的文化人,喜欢附庸风雅,这蜀王殿下要是直接给银票,虽然实惠,未免有些庸俗。

    这宝贝,拿来刻一方印章,那可是不得了啊。

    蜀王殿下以这么贵重的礼物相送,却没有事情让自己办,这是为何?这宝贝值不少钱吧?

    这东西在明朝值个几百两银子应该是毫无问题,关键是很多人有钱却买不到,太稀缺了。

    朱平林却没花一点钱,这是袁昆花了十五元人民币买的。袁昆上次回去时,朱平林让他买了不少人造水晶立方体和长方体,大小不一。

    其中最贵的是一方长宽高均为十二厘米的立方体,价值三百多元人民币,朱平林是准备用来做以后的传国之宝的。至于什么宝,他不便详说,该懂的自然懂得。

    这些人造水晶方体,除了以后差钱需要用钱时可以拿来卖,还可以用作自己和高层部下的印章,显得与大众不同,这玩意当印章比亲王金印都少见。

    毕竟那些玻璃和塑料首饰卖出了不少,随着市面上越来越多,稀奇度也是一降再降,没有以前那么紧俏了。

    加上战乱,买这首饰的也少多了,毕竟需要花钱时,首饰可没有金银这样的货币方便。

    没想到这次传旨太监来了,朱平林想着怎么也要意思意思。

    现在虽然不比那几年,那时还需要太监在崇祯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现在就算得罪了这些太监,也不怕他们去弘光朝廷告状,毕竟弘光朝廷能拿自己怎么办呢?他们根本顾不上川东这边。

    但是宁得罪君子,也莫得罪小人,该送的还是要送。就算不在乎弘光皇帝的看法,江南那些文官武将能争取的还是要争取过来,共同抗清。这样的话,自己的名声还是好听点比较有利。

    给多了不划算,也没必要。给少了拿不出手,也不符合自己身份。朱平林马上就想到了袁昆带回来的这些东西,那就送这块较小的价值十五元人民币的长方体人造水晶好了。

    这样自己也没花啥钱,赵太监也一定是满意得很,大家都高兴,岂不是好?

    果然,赵太监得了这宝贝,兴冲冲的回到了南京就一直说蜀王的好话,说他是一代贤王,又是川东中流砥柱。

    此时弘光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廷内部却依旧在争权夺利,争斗不休。

    清英亲王阿济格部带领着大汉奸吴三桂一路追赶李自成,把李自成赶到了湖广,李自成又把盘踞在湖广的明将左良玉部赶往南直隶。

    总之李自成感觉上是被清军打怕了,根本不敢正面与之交锋,只敢捏软柿子的明军,左良玉在他眼里至少比清军好对付得多。

    左良玉坐拥十万部众,也不是说好打就好打的,主要在于此时他想回南京去夺权,也顾不上抵抗李自成进攻。

    事情还要从一名叫王之名的骗子说起,此人本是万历年间一位驸马的侄孙辈。但他好吃懒做却又听过不少宫中秘史,于是,他便假冒崇祯的太子朱慈?R,试图蒙骗弘光皇帝,以此获得锦衣玉食的生活。

    弘光皇帝朱由崧对此却不太相信,但碍于百姓们的流言,又不得不公开对其进行审问。审问当天,城内百姓蜂拥而至,观看了审判假太子的全过程。

    当时太子朱慈?R的授业老师就在场,他所提出的问题,假太子根本回答不出来,只能信口胡诌,还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最终,王之名被识破身份还被下狱。可百姓们却不买账,认为弘光皇帝只是怕太子夺取权力,故而才对其进行诬陷。

    这下假太子案轰动了整个南京城,甚至是江南各地。

    弘光朝权臣马士英、阮大铖被指是当代大奸臣,祸乱朝纲。

    因为世人都知道马士英是拥立弘光帝朱由崧即位的第一功臣,弘光帝若被崇祯太子朱慈?R夺权,马士英第一个就不会答应,所以他才和亲信死党阮大铖密谋诬陷了崇祯太子。

    为什么这些人都同情假太子这个骗子?虽然他们不确定崇祯太子是不是真的,但弘光帝昏庸无能,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政事,朝廷大事都交由马士英处置。

    马士英却只顾着打击政敌东林党人,排除异己,安插亲信,对于抗清之事丝毫不上心。而江北四镇军阀不但不联合抗清,还自相残杀。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大臣和军队,早已让江南的有识之士和普通百姓痛恨不已,他们宁愿拥立另外一人领导抗清,也不愿意再把希望寄托在朱由崧身上。

    所以此时的骗子王之名,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而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不敢迎战李自成或清军阿济格部,假借伪太子密诏带兵东进,以清君侧除马士英为名兵发南京,其实是避战逃跑,再趁机道南京夺取朝廷大权。

    如果左良玉到了南京,就算夺得了朝廷军政大权,只要他一心抗清,江南士民也会拥护他。

    没想到左良玉在前往南京途中病死了,其子左梦庚秘不发丧,继续东进。结果在铜陵被江北四镇之一的黄得功打败,左梦庚遂退回九江,没多久便投降了清军阿济格部,做了二臣。

    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这假太子案,给了左良玉东进的借口,造成了明军内部自相残杀,其后左梦庚更是率余部投降满清。明军抗清力量极度削弱,而清军有了更多投降的伪军增强了力量,此消彼长,弘光朝廷想不被消灭都不行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