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明末之南浦中兴 > 第139章 招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既然朱平林不靠这个发财,也想拉一把友军,所以接下来李定国寻求种植技术支持的事情也很好解决了。

    番薯、土豆和玉米在山地上都很好种植,产量也不低,当然在平地更好。只是垫江和梁山两县,算是川东山地地形中的另类。

    梁山县还好点,除了一片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的梁山坝子算是比较平整以外,其他县境内山地也很多。垫江就不同了,其境内平地和低缓丘陵占了很大面积,这虽有利于种植,却也更有利于敌军来犯时就地收割军粮。

    别种了几个月,便宜了来犯的清军。

    如果要护粮,就必须派部队出城与鞑子野战,这就失去了守城的优势,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李定国还是决定在两县的山地处种植杂粮作物,清军来了再说吧。

    商谈好驻防和粮食的事,就已经到了饭点,朱平林便邀请李定国前往内城的美食街去用膳。

    自从上次李过来南浦,朱平林邀请其去外城的陕北餐馆吃饭出了大事后,张功?就负责把外城严厉的仔细的搜查了一遍,确信了暂时基本上没有了满清细作。

    但是朱平林为防万一,还是去相对安全多了的内城招待李定国。

    招待李定国吃完饭后,朱平林便交代羊渠知府冉洁璧负责交付给李定国粮食的事情。

    第二天,李定国便带领着那群亲兵,还有朱平林支援给他的一千兵马,押送着粮食往梁山县而去。

    此行他满载而归,觉得自己跟朱平林结盟是个不错的结果。

    虽然南浦明军也算是他李定国的杀父仇人,他的义父张献忠就是死在南浦城外,死于那飞天的秘密武器之手。但是此刻在民族大义面前,所有仇恨便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何况张献忠也是死于战场,并非阴谋诡计之中。

    三国时东吴大将凌统对于杀父仇人甘宁最后都能一笑泯恩仇,那甘宁杀死的还是凌统的亲生父亲凌操呢。

    李定国可不愿意国破家亡,沦为异族的亡国奴。远有五胡十六国,近的有蒙元灭南宋,每当异族入侵,汉家大地上便是一片浩劫。

    目前川内清军入侵,战乱不断,南浦的商业收入也减少了不少,那些塑料和玻璃首饰的销量几近腰斩。原因再简单不过了,乱世里,粮食药品和黄金白银才是最重要的物资,甚至在某些特定时候,粮食才是第一位的,活下去最重要。

    有的人在逃荒途中,身上有一块银子,却没有粮食。在平日里这块银子可以够他省吃俭用吃几个月的,但在现在某些情况,他可能只能换来少量几顿的食物。

    不过还好,南浦最充足的就是粮食和药品,黄金白银也存了不少,所以朱平林并不着急首饰的销量。

    之前的无人机燃烧瓶和弩箭、线膛枪在清军面前已经不算是秘密武器了,当然清军还没有找到完全的破解方法,只是防备得更严密,效果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至于粉尘爆炸打击敌军,清军还没有见识过。但这武器的使用必须要有充足的条件,比如在室外不能起风和下雨时,清军对这个防备不足等,缺一不可。如果时机合适,也可以再用一次。

    就在川东明军严阵以待时,隆武皇帝给李过和李定国两人的诏书也到了。之前大顺余部接受了大明的招抚,李过却一直没被联系上。

    隆武皇帝授李过为龙虎将军之职,进爵兴国侯,高一功为龙威将军,进爵安国侯。这些都是虚衔,将军名算是荣誉称号,爵位给的俸禄,想来也兑不了现,但这也表明了隆武帝的态度。

    隆武帝再授予李定国安西将军之职,进爵梁山侯,马元利为平西将军,进爵垫江伯,汪兆麟为羊渠兵备道。三人眼见大西国分崩离析,也愿意接受大明招抚,欣然接受。

    从此大顺余部和大西余部皆接受了明朝的招抚,成为大明的官兵。

    隆武帝此刻意气风发,再次决议北伐,无奈郑芝龙还是以各种理由阻挠。郑芝龙是隆武朝掌握实权的人物,他不支持,隆武帝的北伐就是一纸空谈。

    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俩都是希望拥立隆武帝做大官,割据福建足矣,北伐惹满清鞑子的事他们可避之犹恐不及。整个郑家,算得上忠臣的,也就是郑芝龙的儿子郑森了。

    郑森,字大木,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郑森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其母是倭国妇女田川氏。

    此时的郑森不到二十二岁,正是热血青年的年纪。郑芝龙有一次带郑森入宫见隆武帝,隆武帝感叹到自己没有女儿嫁给郑森。于是他为了笼络郑氏家族,特赐郑森姓朱,并改名成功,命为御林军都督、仪同驸马都尉,此后世人称之为“国姓爷”。

    之前隆武帝准备北伐一直被阻扰,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黄道周眼见郑芝龙靠不住,遂决定返乡筹兵。

    隆武帝非常感动,流涕送行。由于人、财、物皆在郑芝龙家族掌握之中,隆武帝只能给这位老忠臣一百道空白委任状,没能拔给他一两军饷和一个士兵。

    黄道周后来募众数千人,但仅有十几匹马,还有可以供应一个月的粮食,出仙霞关,抗击清兵。此后他又率众抵达广信再募得三个月兵粮,遂开始向清兵发起进攻,但不久便告失败被俘。

    黄道周兵败被俘,誓死不降英勇就义后,隆武帝能够依靠的,就是郑成功了。自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军作战,颇受隆武帝器重。

    清朝大学士,大明汉奸洪承畴是福建泉州南安人,与郑芝龙是同乡。在其承诺给予郑芝龙三省割据加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儿子郑成功、弟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个儿子北上向满清投降。

    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降清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此时清军征闽主帅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北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讯,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发誓与满清势不两立。

    但郑芝龙的投降,造成隆武政权军事力量的极大削弱。从此以后隆武帝在清军追击下一再南逃,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