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国军工1977:军工之王 > 第52章 东方雄狮苏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红星军工,哪怕只是一个搬运工,一个月也能赚50块钱。

    林舒芬这样的大工,一个月能赚90块钱。

    每次林舒芬见到李承过来,就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

    在李承的推动下,红星厂早已经实行了二十一世纪的计件工资制度。

    做的多,拿得多。

    1977年代,很多人根本不怕累,他们只怕赚不到钱饿肚子。

    毕竟那个年代,很多人还处在温饱边缘。

    李承在研发团队还推行了996加班制度。

    “诸位,记住了,能够996工作,这是你们的福报……”

    这句话放在生活水平物质丰富的二十一世纪可能是错的。

    可在1977年,那个大家为了一件的确良,也就是后来的石油提炼的涤纶面料争风吃醋的年代。

    买米买面需要粮票,买布需要布票,买个自行车还要后半夜拿着鸡蛋到市场上,偷偷找人换取自行车票的年代。

    其他军工厂已经开始了下岗的年代。

    能够进入红星厂,正大光明的拿到丰厚计件工资,从工业局拿到正规的粮票布票补给。

    那就是福报!

    为了多赚钱,红星军工和劳服厂上下,他们当然是拼了命干活。

    李承的月薪,已经超过了300元。

    当然,每一次研究成果出来,李承都会得到红星军工和国家科技委员会的嘉奖。

    李承在红星过得很平静,但他并不知道,龙国的军工强大,逐渐被世界知晓。

    甚至于可以用震惊世界来形容。

    “《时代》杂质:根据可靠的消息,龙国的部队列装了一款新型的突击步枪。

    这一把名为811的突击步,与龙国的上一代突击步56冲和56半,设计风格完全不同。

    龙国是一头蛰伏的狮子,正在逐渐的苏醒。而我们西方,却一直习惯性的轻视这头蛰伏的雄狮……”

    随后,在这篇文章的下方,还附上了一张并不是很清楚的照片。

    照片上,一位手持811突击步的龙国士兵,正在穿过热带雨林。

    下面还有一张放大的照片。

    正是81突击步的局部枪托的可折叠结构。

    路透社:“震惊,龙国的新一代远程大炮亮相!”

    “不到五分钟,二十台苏制远程炮就被龙国远程炮弹直接淹没。”

    “根据更确切的情报,龙国的火炮射程已经可以达到35公里。”

    “结论:龙国很有可能拥有一门威力强大的远程火炮武器,射程超过37公里或者更多。”

    这个消息让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震撼。

    这两家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力的报纸,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话,但也仅仅只有两幅照片。

    可是这篇报道一出,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震动。

    各国都派出了自己的情报人员,想要得到更多的消息。

    国际记者们更是如同蚂蝗一般,蜂拥而来采访。

    他们更好奇的是,龙国为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拥有如此强大的军工力量。

    所有的国家都将目光投向了东方,那个古老的大国。

    多天后,龙国的官方终于给出了答案。

    三天后。

    一家名为“龙国日报”的国际报纸,在头版上,赫然出现了一条巨大的标题:

    “贺!龙国新一代811突击步,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

    81突击步的特点是空仓挂机、高精度、快速射击500发。

    配上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就能达到远距离对敌方目标进行远程绞杀,同时保证优秀的近战能力。”

    “贺!龙国研制出了最大射程38公里的远程火炮,误差在10米以内。”

    “龙国的军工专家们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能够制造出射程40公里范围内的火箭??程弹。”

    这篇报道一出,立刻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轩然一片。

    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龙国已经不像是之前那样喜欢隐藏自己的东西了。

    而是打算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给全世界。

    这是因为什么才有的底气呢?

    像世界展现自己,秀肌肉了?!

    西方国家此时才发现,自己都小看了龙国的装备发展的速度。

    而他们不知道,后面龙国的军工发展速度。

    更会让他们震惊无比……

    ……

    李承并不知道,他的研发成果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注意。

    李承继续和郑山等人开会。

    讨论着怎么提高生产效率。

    就在这时,一辆吉普车从外面驶了过来。

    透过车窗,郑山看到了李主任,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郑山连忙打了一声招呼,便就是和李承一起离开了。

    “李主人,您不会是又催任务吧,红星兵工厂这段时间一直在加班,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的突击步就加工了五千多把。”

    现在郑山和李伟庭已经很熟了。

    李伟庭来的时候,就是要下任务。

    当然,红星军工厂的规模不大,主要的任务都集中在突击步上。

    李伟庭看着郑山一开口就是抱怨。

    不由得指了指郑山,有些无奈的道:

    “我给你下任务,咋地你还不乐意,那要这样你把突击步的技术和制造方法给我,我可以让别的工厂代工,他们会很乐意的。”

    郑山立刻就是一副讨好的样子,连忙从李伟庭手中接过了这份任务清单。

    三人进入了房间。

    李伟庭坐在椅子上,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对着郑山和李承道:

    “还有,现在很多军工企业都要重组了。

    “所以,我觉得红星军工厂的产能有些跟不上了,我们打算把红星军工厂的厂房和人员都扩充一遍,这也是组织上的意思,我希望你能帮我们减轻一些压力。”

    李承从李伟庭的口中得知,龙国的军工厂的关闭潮,已经开始了。

    接下来,许多人都要被下岗,甚至被调离岗位。

    军方的任务,也会跟着一落千丈。

    当然,李承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时代的潮流。

    他也不愿意改变。

    如今各个军工厂各自加工生产,管理内部混乱,这种军工的生态是不理想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龙国也开始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优胜劣汰。

    就连红星兵工厂,在李承来之前,也有不少工人在这里磨洋工。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根本没有计件工资的激励。

    大家做多做少,拿的都是一样的钱,那谁还会努力工作呢?

    凭什么我们要多工作?

    红星的军工厂虽然规模不大,如今李承管理的很好。

    二十一世纪的工厂计件激励制度,实行的就非常成功。

    相反王厂长、李厂长等虽然都是大型军工企业,都有五六千多人,不过却暴露了很多的管理问题。

    工作人员也是非常的松懈。

    这种工厂,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