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一品寒士 > 第八百零六章 迫在眉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鲁志昌、杨文瀚和折可烈三位老帅心急如焚,哪敢在铁城久留。

    两天后,他们搭乘海军第一师运送二手兵甲的舰队返回陕西。

    沈麟也感到局势不可控了。

    辽军的火炮技术从哪里来的?

    先是内部自查。

    铁锋军每一门火炮都是有编号的。

    情报司忙活了几天,好歹排除了丢失火炮或者炮弹,泄露技术的可能。

    那就是外因了。

    这个世界,西方商船根本没能力到达东方。

    就连陈梁所到的南美大陆,都没有发现西方人的踪影。

    说明,这时代还没出现沈麟记忆中的什么海上马车夫,或者海盗强国。

    但是,不能排除有西方国家制造出火炮。

    只要有实用化的黑火药,制造青铜炮的难度没那么大。

    有了第一门,火器的进化之路就自动开始了。

    试想,某个国家的火炮一旦出现战场上,欧洲那些小国彼此就会极尽模仿。

    毕竟那块大陆,城邦小国实在太多了,彼此乱战了不知多少年。

    他们甚至相互联姻,远交近攻了无数年。

    作为同文同种的民族,谍报防御实在太难了。

    沈麟想到了突然高升的焉支罗刹。

    这家伙原本是镇守北海府的万夫长。

    北海,即贝尔加湖。

    难道,这个时代,斯拉夫民族就强大起来了?

    他们已经派出探险队翻过乌拉尔山,进兵西伯利亚甚至漠北地区了?

    很不可思议么?

    当然不!

    连穿越这么离谱的事情,沈麟都经历了。

    原本该生长在美洲大陆的辣椒、红薯都能提前出现在中原大地上。

    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的?

    搞不好,焉支罗刹就碰到了西方的探险队,缴获了火炮或者俘虏了一群拥有造炮技术的人才,完全有可能。

    沈麟端详着墙上的大地图。

    突兀出现的黄龙江,居然把原本的山西切掉了好大一块。

    “定襄?”

    “属于忻州府,距离雁门关、内长城一线不远了啊!”

    白娘子闻弦歌而知雅意。

    “相公,你不会想趁着鞑子大军立足未稳,抢先攻占麟、丰、岚、宪、忻、代、武七个州府,直接控制部分内长城吧?”

    “这也太冒险了些。”

    “我们目前能抽出来跨境作战的部队,只有梁直的第七军。”

    “辛苦一下,七哥的第三军也能作为第二梯队过江。”

    “十六万人打这些地区,还几乎都是山区作战,不利于具甲铁骑机动,难度很大啊!”

    韩朝先抚摸着一把白胡子,表情凝重。

    “雄州等地有新四军镇守,海军主力也在黄龙江中下游。”

    “其实,梁自忠也可以抽调第四军突入蔚州地界。”

    “自繁峙一带突袭雁门关内长城,来个关门打狗。”

    “三个军,二十四万精锐,足以拿下七州地界了。”

    “而且,依托地形和长城,还极易防守。”

    沈麟有些意动。

    这些地区驻扎的汉儿军,即便有城防之利,也是万万挡不住如狼似虎的铁锋军的。

    焉支罗刹既然是西京路兵马总管。

    他那三十万铁骑不可能全都放在江北七州。

    朔州、应州和大同城内外更方便骑兵训练。

    辽国的火炮装备了多少,质量如何?

    打一仗就清楚了。

    如果辽军的火炮的射程能赶上铁锋军中的黑火药武器,100毫米山炮,130毫米行军炮。

    那也无妨。

    把57毫米速射炮做成两轮炮车,总重也就一吨半。

    用吉普车或者两匹挽马就能牵引着满地跑。

    沈麟不相信。

    这个时代的黑火药武器,陆上火炮的射程能够超过8400米。

    慕容晚晴眨眨一双剪水般的眸子。

    “相公,韩老爷子。”

    “时机不对啊,根本不适合大动干戈渡江北伐。”

    “咱们即便攻占了江北七州,止步于外长城也不行。”

    “辽皇其肯罢休?”

    “恐怕又是另一个版本的中牟山攻防战了。”

    “双方不得凑够一两千门大炮没日没夜的对轰?”

    “三个军必然被牢牢牵制在江北,短时间里,连轮换修整的机会都没有。”

    “万一,耶律大越率领南征大军北返呢?”

    “即便他们打不过黄江来,完全可以全力进攻陕西路嘛!”

    “西军被各方围攻的话,还怎么守?”

    “我们救还是不救?”

    “救兵从哪里调?”

    沈麟三人相视苦笑。

    搞情报的都有这般清醒的头脑。

    咱们三个领军之人,反而脑子发热了。

    总之一句话,铁城历六年,就是内部消化的一年。

    各军都要整编和扩充,地方要安定,根本无力发动持续不断的大战。

    打不起!

    韩朝先敲了敲脑门。

    “对了,鲁大昌他们吓得不轻,这次回去肯定要紧急商议。”

    “辽国突然闹了这么一出,对老鲁他们的压力太大了。”

    “老夫觉得,整编西军的时机成熟了。”

    “只要有个半年时间的磨合。”

    “我们至少,还能多出二十万机动部队来。”

    老头的眼光很准。

    西军虽说有五十万之众,兵员也很优秀。

    但整编之后,至少得留下三十万大军防御大西北,还得补充大批汽车,吉普车和火炮。

    至于冷锻防刺甲和兵器,肯定都得全面补充换装。

    能把西军收纳进来,沈麟当然欢迎。

    可更换装备,建设地方,又得花一大笔钱。

    恐怕这次变卖二手兵甲的钱,全都填进去还不够!

    西军换下的装备,当然能卖更多的银子,但沈麟怎么好意思要呢?

    按照惯例,那笔巨款是折、鲁、杨、慕容四家内部分配的。

    至于南方各路,哪来的海量银子买装备?

    他们如今可是风声鹤唳,食不下咽,年前就搞出个“联路自保,大办团练”的政策来。

    沈麟听着有些耳熟。

    当初,一个传承了五百年的沈家主脉,就窖藏了一千多万两银子。

    南方,诗书传家的大家族更多。

    辽人来了,奸烧掳掠,连地皮都得刮几尺。

    命都保不住了,还留着银子干什么?

    这就是为啥?有大批现银不断地运往长安的缘故。

    只要能买回去足够的兵甲,组建足够的军队,挡住或者大败辽军。

    存银没了又何妨?

    家业保住了,传承没断。

    再慢慢积累好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