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一品寒士 > 第八百二十九章 提前布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沈麟看来,沈毅、李广利几人的部队有些鸡肋。

    一来,即便收编,一时间也轮不上他们换装。

    二来,这几位仁兄心高气傲的,多碰碰壁,磨一磨没啥不好。

    “伯父,我会让陈风加大德州边境的兵力部署。”

    “一旦形势不对,我保证铁锋军能及时出动。”

    “给耶律宏睿足够的压力!”

    以沈忠孝的睿智,他哪里听不出来沈麟的话中之意?

    提前打棣州,彬州完全没必要。

    铁城系也不差那两府几个县。

    沈麟即便出兵,也没有横扫山东路的意思。

    说白了,他现在吃下的地盘儿太多,太撑了。

    需要消化不短的时间。

    沈毅、李广利他们要折腾,随便吧!

    唉!

    这次中风,看来真的该好好疗养了。

    半年就半年吧!

    这臭小子折腾出那么多好东西。

    老夫还没看够呢!

    可不能眼一闭,腿一蹬,啥也不管。

    沈麟有些小看古代人了。

    可能是特种旅选拔的飞行员,实在太优秀的缘故。

    当然,也可能跟螺旋桨飞机足够简单有关。

    理论学习才一个月,这些人就差不多达到了上机的要求。

    几次跳伞训练,大家也完成的很好。

    八月底,教练机增加到四架。

    沈麟跟了几天,就放心地让陈长林指挥着大家放单飞了。

    同时,铁锋军多了一个师级的航空队编制。

    下辖飞机制造厂,露水谷训练总部,银州、酒泉,怀州、太原、平城、雄州、德州等十个小机场。

    未来,每个机场都会有一个六机编队的飞行中队。

    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各集团军,完成空中侦察的任务。

    当然,如果新的大飞机出来,还多一项运输、对地攻击的任务。

    不过,要把发动机从二百马力提升到五六百,的确不容易。

    另外,下单翼全金属飞机涉及到好些全新领域。

    一时半会儿,那批航空新嫩也吃不透,达不到沈麟的要求。

    九月初,铁城派出了两支分舰队。

    一支按照惯例去了美洲橡胶湾。

    另一支下南洋,却在琼州某个天然海港靠了岸。

    随船下来上千的官兵,带着几台工程器械和大批建筑材料。

    没错,他们要在后世的榆林修建港口和驻地。

    南洋贸易需要个中转站。

    海军一手包办。

    自然是建设军港最划算了。

    指挥建设任务的,是第二舰队的团长陈建明。

    到了十月份中旬,去南洋兜了一圈的分舰队拉着慢慢的土特产和金银回来。

    榆林港已经修得像模像样了。

    就连所有官兵都能下船,住进宿舍里。

    围墙都快完工了。

    副团长吴志林惊奇地指着一队队晒得黝黑,光着上身、赤着脚,汗流浃背的“野人”。

    “团长,这些土著桀骜不逊,你居然敢用?”

    陈建明自得地笑了。

    “老吴,很简单,利益交还而已。”

    “美洲的土著是不是更难打交道?”

    “那什么莨原部呢?现在都快归化了。”

    “这些土著中,祖辈就有流放的汉人。”

    “官话交流,他们也听得懂!”

    “为何彪悍,桀骜?穷啊!”

    “我们公平交易,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他们还是很淳朴的。”

    远处一个干巴巴地老头笑眯眯地跑过来,他居然穿着部队才有的黄胶鞋。

    “哎哎,陈团长,你们种的那个橡胶树,出苗了。”

    陈建林介绍道。

    “老吴,这就是榆林一带的黎族头领农养大叔。”

    “大叔,他是副团长吴志林,后半年,这边就交给他了。”

    “你们打交道的时候,多着呢!”

    吴志林赶紧伸出手去。

    农养带着他的上千族人从一开始的防范,畏惧到现在的合作,甚至跑基地来打短工。

    他也知道,握手是这帮汉人的新礼节。

    寒暄几句,几人到了营外新开垦的百多亩田地里。

    军港常驻五百官兵,不图种粮食,一些蔬菜总得自备,方便来往舰船的补给。

    黎族倒是种水稻,一年三季,产量还不低。

    农养之所以很快跟陈建明打成一片,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大米可以卖出去了。

    琼州过去是流放之地,附近没有港口,过往商船谁敢轻易靠岸?

    南方温度高,一个来月,橡胶苗就破土两寸了,分出了三片碧绿的叶子。

    农养自顾自地点上竹筒旱烟,蹲在田埂上吧嗒吧嗒的抽。

    “陈团长,这个橡胶苗子,只能咱们这边种?”

    陈建明笑道。

    “大都督说了,广南也可以。”

    “但那边,不是跟辽鞑子干仗么?”

    “只有你们琼州,孤悬海外,没太多的干扰。”

    “种这玩意,至少要六七年才能割胶,普通农家可等不起。”

    “只能让我们先在基地,和附近几个无人的小岛上试一试。”

    农养咂咂嘴。

    “好几亩地的苗子呢!”

    “哪有那么多岛子种的下?”

    “老头我就是想问,这玩意,将来赚钱不?”

    “如果可以,咱们黎人可以帮你们种啊,这琼州多少山林闲着呢!”

    其实,铁锋海军每年去美洲两趟,拉回来的橡胶足够使用。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光是采割野生橡胶,将来很麻烦。

    还是搞自己的种植园划算。

    谁知道六七年之后,铁城系的需求量有多大?

    橡胶湾未必供应得起。

    大面积在琼州种植,驻军和自己派人都是不合适的。

    沈麟用的是钓鱼之法,先勾起当地几十万黎族人的兴趣再说。

    一旦见到效益,他们肯定愿意搞橡胶种植。

    毕竟这玩意,说不上费事。

    陈建明诚恳地笑道。

    “这种橡胶树,六到八年就可以割胶,将来,一百棵树一年的产量,我们会以二两银子的价格回收。”

    “割胶很简单,一家四五口人,就足以照料千多棵橡胶树了。”

    啥玩意?

    这么值钱?

    岂不是,以后每家年收入都在二十两银子以上?

    族里的稻米卖不上太高的价钱,一年的收成十两银子都没有呢!

    农养很是心动,但他也不笨,赶紧问道。

    “可前面几年咋整?”

    “总不能眼巴巴等着吧?”

    陈长林笑道。

    “如果有人愿意种,每一千棵成活的橡胶树,我们每年给十两银子的种植费,直到树木产胶为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