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宋登仕郎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普淡淡的笑着。

    之所以叫做捅破是因为,后堂三人都知道,现在能够坐在文德殿中之人,都是大宋商界的精英任务,不可能看不出监国府的告示没有行业限制的这个漏洞。

    开始的时候不说,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不曾想,怡和园的老板被王武这憨货一阵弄得下不来台,逼得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说了出来。

    这一说出来,相当于将这没有行业限制的竞争,直接撕破在了众人面前。

    两军相争,力大者赢。

    商界搏杀,财雄者胜!

    没有行业约束,妓馆可以惦记布行生意,米行可以惦记布行生意,钱串子也可以惦记布行生意。

    其余行业,以此类推。

    这样一来,竞争变得全员参与。

    监国府和那些财大气粗的豪商,将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大堂之上,被王武胡说八道打断的拍卖继续。

    罗姓商人常年行走在西域商道之上,自然知道这丝路的收益。

    第一单让给荣盛布行,那只是试试水,看看大宋商家的底气如何。

    而现在,随着怡和园这个妓馆加入战圈,罗姓商人虽然脸上笑意盈盈,但是心中也知道,越是往后,后面的搏杀将会更加激烈。

    要知道,那些身家恐怖的钱串子还没有下场呢。

    想到此,罗姓商人粗豪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出十二万,怡和园东家,这一单就让给我如何?”

    怡和园老板阴柔的一笑:“罗老板也是一条好汉子,奴家这个身子可以让给你;不过这一单,罗老板抬抬手,让给奴家吧。”

    说罢怡和园老板轻轻道:“十二万五千两。”

    怡和园老板性子乖张阴鹜,但是不傻,同样知道这后面竞争会更加激烈。

    不想这罗姓汉子虽然豪迈,但是显然对龙阳一事没有什么爱好,冷哼一声,也不答话:“十五万两!”

    “哼!”怡和园的老板冷哼一声,粉面含霜,再也不理会这罗姓汉子。

    十五万两,几乎是怡和园老板承受的极限,但是这罗姓汉子依然举重若轻,是以这怡和园老板也摸不清楚这罗姓汉子的实力究竟如何,只好讪讪退出这一轮争夺。

    胖胖的礼部官员问道:“这位老板,你是哪一家商号?”

    罗姓汉子拱了拱手,说道:“不才商号之前是个契丹名字,现在在大宋,叫做四海商号。”

    于是,胖胖的礼部官员开始唱名。

    “四海商行十五万两,第一次。”

    周边商贾很多是心有余力,但是确实难以一次性拿出二十五万两。

    虽然可以到钱串子那里拆借,但是现在九分的利息,不得不让人仔细思考。

    十万两银子的月利息就是九千两。如果二十五万两都是拆借,月利都是两万多两。

    如果拍下来的生意做的不好,有可能连利息都还不上。

    是以一般商人确实不敢跟这个十五万两的价格。

    毕竟算上保证金那得二十五万两。

    在众人的思索中,礼部官员的第二声唱出来了。

    “四海商行十五万两,第二次。”

    见到众人依然没有加价的,礼部官员片刻后,叫出了第三声。

    “契丹商队名额,布行类,第二单,四海商行十五万两,第三次。”

    同时高高举起了木槌。十息过后,无人应答。

    一声槌响,成交。

    四海商行的罗老板成为了第二单的胜利者。

    从第三单开始,众位商贾发现,在场中拍卖的,除了有商贾之流,甚至还有一些钱串子加入了拍卖。

    战况更加激烈。

    怡和园的老板在狠下心来后,最终以十三万两的价格拍下了第三单,获得了一百车布匹进入契丹的名额。

    而布行的最后两个名额,一个被汉国和唐国的布商联手以十六万两价格拿下。

    最后一单,几家钱串子在商议后,本来想着捡漏,但是被排成了十六万两白银。

    后堂的赵德昭等人,面前一张宣纸铺开,只要有一锤定音的拍卖,赵德昭就工工整整的写上拍成的价格。

    十二万两,荣盛布行。

    十五万两四海商行;

    十三万两,怡和园;

    十六万两,兄弟布行;

    十六万两,发财钱庄。

    随着赵德昭的小楷一路记载下来,拍卖价格已经是七十六万两,加上五家的保证金五十万两,就已经是一百二十六万两。

    而这,离拍卖开始还不足一个时辰。

    赵德昭放下毛笔,轻轻叹道:“父皇藏富于民,这才十多年光景,民间商贩便富饶至此,令人叹为观止啊。”

    赵普看着赵德昭,心中一动。

    赵德昭求助魏羽音轨皇上考课,这是好事,一国之君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

    但是现在赵德昭提到商贾有钱,有可能只是无心之中提了一句,也有可能心中开始惦记国朝商贾口袋里面的银钱。

    如果是第一种,赵普自然不用担心。

    如果是第二种,那一国之君如此,对大宋商业可谓是灭顶之灾。

    斟酌一阵后,赵普说道:“监国。我大宋有皇商,有私商。皇商和私商分工不同,监国知晓否?”

    赵德昭见到赵普问话,马上认真思考,回答道:“这皇商负责皇室御用,官服物资和军队物资。生产不计成本,以质优为上;”

    稍微顿了一顿后,赵德昭继续说道:“民间私商,主要制造民间器物,以利润为上,同时也是国朝赋税来源之一。”说完后,赵德昭看着赵普,就像学生看着老师一样,轻声问道:“赵相,孤说的对不对?”

    赵普点点头,说道:“监国说的是,监国可知,这私商缴纳的商税,占国朝税收几成?”

    赵德昭虽然监国,但是只忙于具体事务,比如将军量,军饷,北伐,唐国之类,根本没有时间沉下心慢慢的看这工商税收所占比例。

    赵普看着赵德昭不言语,轻轻说道:“监国,我大宋立国后,农税占据国朝税收四成,丁税占据两成,而这商税独占四成。”

    四成?赵德昭以为赵普记错了。

    不是说天子以农为本么?

    不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么?

    这不起眼的商税,居然占据了四成收入。

    赵普没有说话,一旁的参知政事卢多逊看着赵德昭询问的眼神,轻轻的点了点头。

    虽然赵普卢多逊政见不合,但是国朝大事,这两人还是不会信口开河。

    赵德昭觉得自己的三观被颠覆了,原来历来不被人看重的商贾之徒,居然担负这国朝接近一半的军饷,官俸,和各处建设的资金。

    还没有回过神来,赵普继续问道:“监国,如果把这私商全部禁绝,可否?”

    赵德昭又不傻,刚才才听到了私营工商的好处,怎么可能一下再说禁绝工商。

    所以,赵德昭当即说道:“工商于国于民有利,如何禁绝?”

    赵普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最后轻轻说了一句:“监国,这私商一旦国朝管束太严,也和禁绝无异了。”

    赵德昭听完,若有所思。

    赵普心中暗道:如果以后监国继位,要想着对付工商之时,能想到今日我说的四成,工商幸甚,万民幸甚。

    在后堂众人的讨论中,文德殿大堂拍卖米面类的结果已经水落石出。

    其中军中勋贵们联手拍了一个,十五万辆银子。

    万和米行拍下一个十六万两银子。

    其余的便是一些钱串子或者没听过的商贩拍卖。

    五笔拍卖的总金额,赵德昭慢慢记下来后,加了一加,又是八十多万两白银。连着保证金五十万两,这边和布行一起,已经有二百五十万两有余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