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簪花科举 > 第 170 章 第一七零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离开绍雍城之后,叶瑶枝一直信守承诺,定时给自己的弟弟和朋友们寄信。来到皇都之后,她寄信的频率也稳定了下来。

    叶瑶枝并不是收到了回信后才寄出自己的信,而是每个月的月中定时往绍雍城送信。有的时候,她一个月会给弟弟、艾浅红或者曾翠翠寄两、三封信。

    即使需要写的信再多,叶瑶枝也没有词穷的时候,明明每天的生活都大同小异,可她总是能发现微小的乐趣,并把这些事写到信中去。

    令叶瑶枝感到意外的是八月底的时候,她收到了一封来自徽月城的信。

    按理来说,她并不认识任何一个出身是徽月城的人。但是在她看清楚信封上的字迹之后,就明白送信的人是傅空山了。

    “原来徽月城的动静是傅小侯爷弄出来的。”

    叶瑶枝默默的感叹了一声,抽出了信件。

    傅空山的字迹十分的漂亮,带着他身上那种洒脱的韵味,可是在落笔回收的时候,还有几分无法摆脱世俗的无奈沉重感。

    几张轻飘飘的信纸,里面透露出的消息却让知道消息的每一个人都很沉重。

    人人都清楚,淮南王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可回转的道路,可是有一个人不相信,她费尽心思离开了徽月城,直奔前线,只为再见淮南王楚熵一面。

    “……我在游菡姑娘离开前曾经有幸与她见上一面,如今的她与从前已经大为不同了。”

    这一句话,透着无比萧瑟寂寥的意味。

    叶瑶枝明白傅空山想说的意思,游菡总算是愿意睁开“心眼”了,可惜的是,她睁开得太晚,而她人微言轻,淮南王楚熵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她的劝诫呢?

    离别之时,游菡对傅空山说:“此行无论成败,总得先试一试,但愿……”

    “但愿”什么,除了游菡,又有谁能说得清。

    游菡的命运让叶瑶枝感到唏嘘,而这封信也让叶瑶枝闻到了烽火硝烟的味道。游菡用尽办法离开徽月城,只想再劝楚熵一次。

    读懂了信中凄凉意的叶瑶枝明白,以游菡从小受到的教育,自她“心眼”打开,决定面对现实的那一刻起,这一辈子便走到了尽头。

    她的父亲是大理学家,就算古板木讷,教授人的道理里也有着“忠君报国”四个字。而她所爱慕的人,却是一个想要颠覆正统,妄图君临天下的反贼。

    一边是自幼接受的理念,一边是自己所爱之人。

    倘若游菡能早些醒悟又能如何?也不过是凭添痛苦,与现在也没有差别。

    以楚熵的为人,他怎么可能听得进去一个妇人的劝谏,不过是殊途同归而已。

    叶瑶枝把游菡的事情告诉了杨蔓蔓,得来了杨蔓蔓的一声叹息。

    “这个游姑娘可真傻。”

    “好歹,她也算死得其所。”叶瑶枝说道:“就算她这一辈子行将踏错,可她如今也是为道义而死,不会轻于鸿毛。”

    杨蔓蔓说道:“倘若她的死真的能够唤回淮南王的良知,那才是死得其所。”

    前线局势的紧张蔓延到了皇都,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行人偶尔会站在原地望望天,又往向皇都里最恢弘的建筑的方向。

    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夕变天的那一日。倘若事情发展到了那个地步,他们又要如何自处?

    弥漫于皇都的不安气氛,属于人之常情。可在叶瑶枝看来,这完全是众人的自寻烦恼,他们根本不是真正为局势而担忧,绝大部分人只是在无病呻吟。

    这种气氛也蔓延到了桂舟学堂当中,引起了各位秀才的讨论。然而身为工举考生的叶瑶枝和杨蔓蔓,被天然的排斥在了外面。

    作为后来的“插班生”,叶瑶枝每一次的考核都维持着自己“乙中”的水平,毫无起伏波澜,着实令人惊奇。

    连杨蔓蔓的成绩都有过起起伏伏,可是叶瑶枝却不论试题简单还是困难,都保持着这样的水准,着实把元屏给气得不轻。

    若不是顾忌叶瑶枝是一个女孩子,元屏就要指着叶瑶枝的鼻子破口大骂了。

    因为元屏的态度,其他人在看待叶瑶枝的时候,也在不知不觉间染上了成见。觉得叶瑶枝就是一个“玩世不恭”“冥顽不灵”,仗着有几分天赋而“不求上进”的井底之蛙。

    对于其他同学的看法,叶瑶枝并没有放在心上。只要她认准的路,从来不会轻易更改。

    在叶瑶枝之前,每一个有幸进入桂舟学堂跟随元屏大学士学习的学生,都觉得这是自己一生的荣耀。

    可是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学习后,叶瑶枝渐渐发现,这好似成了达成自己目的的“甜蜜的负担”。

    她的内心渐渐萌生出另外的想法。

    元屏在教导叶瑶枝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清楚叶瑶枝和他从前教过的那些学生是不同的。

    他从前教授的那些学生,对他说的话都是相信的,并且会牢记在心中去实践。但是叶瑶枝对于他说的话,却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只摘取对她有利有用的地方。

    在“断章取义”方面,叶瑶枝的造诣可不比那群御史台的言官差,这就让元屏非常的生气。

    有着卓越的天赋,就该比普通人更加努力刻苦才对,叶瑶枝的“不以为然”实在是与天理相互违背,与他的教导背道而驰!

    可是元屏怎么也想不到,叶瑶枝竟然会当着他的面说出:“元夫子,我认为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一味的追求文章的境界,这是本末倒置。”

    当叶瑶枝在课堂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整个桂舟学堂一片寂静,没有人敢说话了。

    元屏认为,文章必须要有境界才行,文章写得好的人才能成大事。古往今来,无数的先人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这个道理。

    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曹丕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说过写得一手好文章的重要性,一篇好的文章可以流传千古,给后人以指点。

    元屏想要培养的就是学生们追求文章之道的精神,用写文章的方式磨砺他们的心性,从写文章的过程里得到人生的升华。

    他所提出的“文章境界之论”,在整个大政帝国都十分有名,即使是与他的学问观点相悖的人,也赞成他的观点。

    但是今天,叶瑶枝当着他的面,对他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元屏并没有像其他人以为的那样怒不可遏,而是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然后语气平静的说道:“你先说说看。”

    “对圣人而言,文以载道,对夫子而言,文章的作用在于教化,对我而言,文章是传达讯息的工具。在我看来,文章写得太华丽,就可能存在夸大事实的问题。文章写得太长,就有可能偏题,洋洋得意的炫耀自己的文采,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笑话。”

    元屏问道:“你认为文章只是传达讯息的工具?”

    “是。”叶瑶枝并没有因为可能惹闹元屏就退让说谎:“文章的目的是传达事实,描写山川大江大河瑰丽壮美的文章,古往今来数不胜数,可是又有几个人记载了一座山里物种的变迁,山川的走势,山的各个部位的气候变化?多少文人墨客描写边塞苦寒,又有多少人记录过我们大政帝国边境线的变迁,每一个关塞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关塞外的胡人的体态、仪容、服装,他们说的什么话?使用什么武器?他们的作战方式是什么,他们的历史文化从何而来?”

    叶瑶枝直视着元屏:“我翻遍自己能够接触到的藏书,发现这样的知识少之又少。我记得《孙子兵法》开篇有言,兵者为国之大事,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仔细分析比较。我想,这就是自衡。”

    “可惜的是,这么多年来,驻守关外的将士对关外的情况皆为口耳相传,鲜少有文字记载保存下来。武院教学更是依赖于有在边关从军经验的退休将士,可是口耳相述,总会有差别,何况自然环境也会因地震、洪水、干旱、风沙、陨石等天劫地灾而产生变化,可是这么多年来,众人对边关的印象,却拘泥于古人先哲们的诗词。”

    “更为精确的地理、人文描述却几乎见不到。这成了中央施展边境政策的妨碍,除此之外,农耕、织布、冶炼、锻造等等这些工艺的传授也需要详细的记录才能确保老百姓不会上当受骗,就像医书一样崇尚精确。”

    “一种技术想要流传下去,推广到让更多的人受益,那就不能有太大的误差。”叶瑶枝说道:“技术是在革新的,即使最新的技术不会在第一时间传到大政帝国最偏远的地方去,但也要保证他们那里的能人能够根据书上已经有的记载,推演出新技术来。”

    叶瑶枝直视着元屏:“我不否认‘文以载道’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可是比起求道,我更擅长对‘术’的研究,道启民心,可是如果百姓还在饿肚子,吃不好穿不暖,因为天灾人祸而无家可归,那谁又听得进去高高在上的‘道’呢?”

    “我想做的,不过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让更多的人吃饱穿暖,有一间屋子可以挡雨、遮风、避寒、取暖,让农民可以依照四时而耕田,让其余三百六十行的人才都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仅此而已。”

    当叶瑶枝说出这句话之后,元屏终于明白。叶瑶枝追求的从来不是“理想”,她追寻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元屏长叹了一声,对叶瑶枝说道:“你的确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但是我们的道路是相悖的,继续呆在桂舟学堂只会耽误你。”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向元屏,没有想到元屏也会有服软的一天。

    叶瑶枝恭敬的向元屏行礼:“这段时间,劳先生教诲,我会一直铭记在心,多谢。”

    元屏看着叶瑶枝:“我教过很多学生,他们考上贡生离开桂舟学堂时,皆是意气风华的模样,扬言要践行自己的信念和承诺,可是他们当中有一半的人都迷失在了宦海当中。我希望你能记得你今日的发言,有的人选择‘立心’,有的人选择‘立命’,有的人选择‘继绝学’,有的人选择‘开太平’,他们选择不同,却终究逃不出一个殊途同归。”

    “我不知道你是哪一种人,但我要你记得三个字。”元屏对叶瑶枝说道:“致良知。”

    这三个字砸在心上,让叶瑶枝在感觉肩膀沉甸甸的同时,胸内的气氛又豁然开朗。

    她再次恭敬的向元屏行礼:“学生多谢夫子教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