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漠上青梭绿 > 第102章 四墩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下部:《青梭绿》

    2009年的秋天,东子开着“叮咣”乱响的老旧“长城”皮卡车,来到了沙城县最偏远的乡镇:四墩镇。

    东子1993年就开始做生意,从一家小游戏厅开始起步,成立了“东辉农贸公司”,十几年一路摸爬滚打,慢慢发展壮大...

    全盛时期,东子的“东辉农贸公司”,在沙城县各个乡镇都有分部,春夏销售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秋天就收购农副产品,冬天就销售农业机械...生意十分红火!

    东子也成了身价百万的大老板。

    不过,东子的野心很大,他一点都不满足这点成就。

    他又大刀阔斧地投资,买了好多机械设备,拉起了一个小工程队,承接了一些修路的工程...

    东子还把公司抵押,从银行贷了一大笔款,搞了一个小煤矿...

    煤矿来钱可比搞农贸和修路快多了!

    东子的事业野蛮生长,急速膨胀,看似前景一片大好。

    不料,从2008年开始,形势就发生了变化...

    国外发生了严重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华尔街金融海啸”,导致全球需求下降...

    南方的好多企业倒闭,沙县城里也就没有“南方老板”来收购农副产品...

    农副产品的价格顿时跳水。

    东子积压的一大批黑瓜籽、南瓜籽、葵花籽...价值转眼间腰斩...

    这些东西却又不能积压时间太长,一来是怕虫吃鼠咬,二来时间长了会变质...

    东子只好忍痛断腕,把所有积压的农副产品都低价抛售,赔得血本无归。

    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却也和世界接轨...

    全球化的弊端就是,国外感冒,国内也得打喷嚏。

    即便是西北沙城县这样的小地方,也被国际金融海啸波及,难以幸免...

    东子贱卖胡甩了积压的农副产品,本想回笼资金,收缩战线,渡过寒冬,不想船漏偏逢连夜雨,煤矿又出了事...

    由于粗放经营,管理不规范,煤矿塌方,十几个工人被埋压在地下...

    虽然工人后来都救了出来,没有出人命,可十几个工人的医药费也是天文数字...

    再加上安全部门的高额罚款,东子的煤矿资不抵债,就破产了...

    而银行的贷款,却不能不还。

    偌大的“东辉公司”,转眼坍塌...

    东子没有办法,只得把所有的资产低价抛售,才勉强还了贷款,填上了所有的窟窿...

    也就是说,东子在商海辛辛苦苦打拼了16年,亲手创建了辉煌的“东辉集团”,却在一夜之间归零!

    正应了那句俗话“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曾经风光无限的百万富翁王东己,又被打回了原形,成了落魄潦倒的小老板。

    东子百感交集,不禁想起了当年和父亲的经商理念之争。

    东子要大刀阔斧地大步前进,野蛮生长,全力扩张!

    父亲却说步子迈得大了容易扯到蛋,主张稳扎稳打,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说发展扩张...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搞他的沙珍,几乎垄断了沙城县的沙珍市场...

    龙丰酒店早就拆了,盖成了水利局的住宅楼,父亲就租了一家不大的店铺,专门卖沙珍,送沙珍...

    他不仅给沙城县的所有酒店供应沙珍,还开发了好多沙珍礼品。

    来沙城县的外地人,或者是去外地看望亲友的人,都会在父亲的店里买一些包装好的沙珍礼品...

    过年过节的时候,父亲的小店里,营业额每天都能上万。

    父亲虽然没有像东子那样大把大把地赚钱,却也身价百万,成为沙城县的传奇人物。

    关键的关键,父亲的生意稳如泰山,且是独家买卖,没有竞争。

    好多人也想学父亲的样子卖沙珍,可他们却研究不出制作沙珍的秘方...

    他们腌制的沙葱沙竿,不仅颜色黑乎乎的,还无法保存太长的时间...

    只有父亲的沙珍,六月天都是翠绿翠绿的,还没有任何乱七八糟的添加剂。

    反观东子,虽然看起来一年上百万的收入,却在一夜之间,回到了起点...

    不过,东子在商海浮沉了十几年,被打回原形也不是一次两次,早就有了极强的抗压能力。

    大不了就一无所有,又能怎么样呢?

    本来一开始就一无所有嘛!

    而且,东子始终记着父亲对他说的那句话“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才算是好汉子,才算是王三爷咬铁嚼钢的后人!”

    所以,东子的心态一直很好。

    他坚信,只要努力奋斗,终有一天,他能再创辉煌,而且比之前更加辉煌!

    东子卖掉了所有的资产,却没有卖四墩镇的分部。

    其实,不是东子不想卖,而是没有人肯接手。

    因为,四墩镇太偏僻了。

    沙城县就像一把尖刀,插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阻止两大沙漠汇合...

    而四墩镇,就是尖刀的最尖端,是防风治沙的桥头堡。

    这里自然条件之恶劣,更甚于东子的老家青湖镇。

    四墩镇每年“只有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自从包产到户,改革开放以来,四墩镇乡亲们的积极性被最大地调动起来,他们打井浇水,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粗放式的发展了二十多年,四墩镇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糟糕,沙进人退,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不仅好多农田都被黄沙吞没,连村庄也被黄沙掩埋,出现了“沙上墙,驴上房”的怪现象。

    四墩镇的人口虽然不是沙城县最多的,地盘却是沙城县最大的。

    四墩镇自古以来就是沙城县最偏僻最荒凉的地方。

    古代,这里修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长城和烽火台...

    千百年的沧海桑田,长城已经被风沙掩埋,可四座烽火台却依旧耸立在沙漠边缘...

    当地人根据四个烽火台的样子和特征,给他们取名为“鸽子墩”、“黑水墩”、“鸳鸯墩”、“四方墩”...

    四墩镇就因为这四个烽火台而得名。

    这里风大水少,地广人稀,环境恶劣,也就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做生意。

    当年,四墩镇的乡亲们要买种子化肥什么的农资,都得坐车到几十公里外的青湖镇,十分不便。

    东子得知这个情况后,大手一挥,就派手下的人在四墩镇开了“东辉公司”的分部。

    不为挣钱,就为方便四墩镇的乡亲们。

    分部开起来后,生意却很不错。

    四墩镇虽然环境恶劣,可地却很多。

    之前因为购买农资太麻烦,好多地就荒着...

    现在买农资方便了,乡亲们就把好多荒地种了起来...

    所以,四墩镇分部的生意就越来越好。

    即便如此,好多员工都不愿意来四墩镇。

    东子只好苦口婆心地劝说,再许诺奖金,才有员工肯来四方墩上班...

    现在,“东辉公司”只剩下东子一个光杆司令,他只好亲自来打理四墩镇分部。

    而且,东子现在也只剩下四墩镇分部一处产业,日子还得继续过,老婆娃娃还得养活,他也必须得亲自来经营四墩镇分部。

    不过,东子一点都不气馁,反倒充满了信心。

    他打算以四墩镇分部为起点,再次踏上征程,重新建造一个更大的商业帝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