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 第四百七十章:新玩意(5/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斥巨资。

    修建庄园,还是豪华庄园。

    李二放下手中奏折,眉头紧锁。

    “这兔崽子也太气人了!”李二面色铁青,呵斥道:“朕辛辛苦苦,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不敢有半分享乐的想法。”

    “可这小子,居然背着朕修建庄园。”

    见李二生气。

    李君羡连忙劝解道:“陛下,有没有可能,驸马爷是为您修建的这座山庄?”

    长孙无忌在旁边陪着,没有说话。

    他一直在对李二,察言观色。

    听到李君羡这话,好悬没吐出一口老血来。

    你这是安慰陛下?

    我看你这是怕气不死陛下。

    果然,李二听了李君羡这话,怒气更甚。

    “他给朕修建庄园?滑天下之大稽!”李二冷哼着,转头看向长孙无忌,脸上嗔怒,“辅机,你觉得秦牧这兔崽子是给朕修建的山庄吗?”

    “呵呵...”长孙无忌尴尬的笑了笑,应声道:“陛下何必纠结此事,这山庄是不是给陛下修建的都不打紧。”

    “若是山庄修建好了,谁又能阻止陛下去休闲娱乐呢?”

    闻言,李君羡不由的向长孙无忌伸出了大拇指。

    高。

    还是长孙大人高明。

    李二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心情果然好了许多,沉吟道:“辅机此话说的,甚有道理。”

    “没错,秦牧这兔崽子再折腾,还能逃出朕的手心,山庄让他建去,朕没有功夫因为他那点破事分心劳神。”

    听见李二的话,长孙无忌不由的松了口气。

    别提秦牧。

    只要提到秦牧,李二智商减半,怒气值翻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夏去,秋过,东来。

    如今已是贞观三年,年末。

    李二虽然嘴上不说,但对温泉山庄一事,特别上心。

    隔三差五便让李君羡为他汇报温泉山庄的进程。

    长安城。

    秦府。

    正厅。

    秦牧正点着火炉。

    经过数月开采,茫崖工业区的煤炭,已经积攒了不少。

    不过秦牧并没有着急出售。

    因为煤炭于百姓而言,用处不大,若是取暖用,容易中毒。

    今日,秦牧特地实验一下,他搞出来的东西。

    炉子,烟囱,洗过的煤炭。

    火炕加火炉。

    从此一来,大唐百姓才算告别冬季严寒。

    秦牧也可因此,大赚一笔。

    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

    “夫君,你这又研究出什么好玩意?”襄城捂着玉手,从厅外走了进来。

    秦牧解释道:“这个是火炉,烧热水与取暖两用,屋内若是点上火炉,那才是真正的暖和。”

    “火炉?”襄城疑惑道:“夫君不是已经研制出火炕了吗?火炕还不够暖和?”

    秦牧笑道:“火炕只有炕上暖和,屋内取暖还是得用火盆,有了这玩意便再也不用火盆了,而且这火炉之上还能烧饭。”

    襄城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虽然听的一知半解,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静静的在一旁看着秦牧捣鼓。

    架好火炉,秦牧与薛仁贵两人将铁皮烟囱,从火炉的接口处插上。

    随后顺着窗户上留的窟窿,将烟囱捅了出去。

    望着如此接地气的火炉,秦牧嘴角微扬。

    有了这玩意,冬天就好过多了。

    秦牧撇头看向一旁,“仁贵,将石炭倒进去。”

    “好嘞。”薛仁贵应了一声,将一簸箕洗好的煤炭,统统倒进了火炉中。

    随后点火。

    将火炉底下的掏灰口堵上,又将灌满了水的铁壶坐到了火炉口上。

    不多时。

    滚滚浓烟便顺着烟囱,飘到屋外,飞向半空。

    秦牧最爱这浓郁的烟火气。

    随着火炉内煤炭的燃烧,屋内渐渐暖和起来。

    不多时。

    沸腾的热水顶开壶盖,将几人的思绪拉回现实。

    “夫君...这...这水就烧开了?”襄城望着吱吱作响的水壶,惊叹道。

    秦牧点了点头,“怎么样,够方便吧。”

    “这屋子也很暖和。”薛仁贵不禁感慨,随后看向秦牧,笑着道:“少爷...”

    秦牧看出他的意思,应声道:“炉子我准备了好几个,你拿上一个,给你母亲屋内装上。”

    “谢少爷。”薛仁贵应了一声,随即冲了出来。

    心中对秦牧感激不已。

    这话他还没说,秦牧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如此为下属考虑的驸马爷,世上实在少有。

    “夫君。”襄城一脸期许的看着秦牧,“母后那边...”

    秦牧拍了拍襄城的脑袋,“放心吧,长孙皇后贤良淑德,我怎么能忘了她老人家?”

    紧接着。

    秦牧带上襄城,拉着火炉直奔立政殿。

    寒冬腊月。

    朱雀大街上叫卖的摊贩少了许多。

    两人驾着马车,直奔皇宫。

    皇宫。

    立政殿。

    太子李承乾正给长孙皇后请安。

    李二也在殿中。

    经过秦牧的治愈,李承乾的腿伤已经痊愈。

    “高明,朕且问你,今后还练不练马了?”李二看着李承乾,啖了一口热茶。

    “陛下,高明的腿伤刚好,您跟他说这些作甚,他还小呢。”长孙皇后将李承乾拉到身边,撇了李二一眼。

    “小?”李二冷哼一声,“他都已经十岁了,朕十岁之时,早已弓马娴熟,弄刀舞剑,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岂能因为一次小小的伤患便成了懦夫!”

    “父皇莫要生气。”李承乾走上前,揖礼道:“父皇说的没错,儿臣已经十岁,不是孩童,虽然这次腿伤很严重,但儿臣绝不会因为这点伤痛而唯唯诺诺,不再习武练马。”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儿臣身为大唐太子,怎可因一时伤痛而成了懦夫,若是如此,儿臣还有何资格座这储君之位,有何资格称为李家儿郎。”

    “好,甚好!”李二听着李承乾的话,不禁大笑,“这才是朕的儿子,这才是大唐太子应该有的风骨。”

    长孙皇后听了李承乾的话,亦是十分欣喜,“没想到高明竟如此坚强,明事理,今后定将成为我大唐的圣主明君。”

    李二夫妇两人对李承乾的态度,感到欣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