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 第六百四十六章:太公遗风(2/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了这话。

    薛仁贵看向秦牧,疑惑道:“怎么少爷?你对长平之战有着不同的看法?”

    “赵括纸上谈兵,自古便有定论。”

    “这一战怎么还会有不同的结果?”

    秦牧笑道:“都说赵括纸上谈兵,被白起玩弄股掌之间,这才使得赵军大败。”

    “但为什么一定是赵括致使赵国大败,而不是赵国必败才启用的赵括呢?”

    闻言。

    薛仁贵与陈平安两人,皆是一愣。

    赵国必败才用的赵括?

    这...

    这是什么意思?

    虽然不解。

    但陈平安显然有了兴趣,急忙道:“还请驸马爷明示。”

    秦牧沉吟道:“我只是给你举一个例子,也不代表我说的一定对。”

    “世人皆说赵括纸上谈兵,没有真才实学,这才导致了赵国大败于秦国。”

    “但我却认为,罪不一定在赵括。”

    “当时的赵国,正是国力昌盛之时,是七国之中最有能力抵抗秦国的所在。”

    “赵王身旁,可谓谋士成云,门客成雨,赵王打算用年轻气盛的赵括换下擅守大将廉颇,竟得到了朝中文武的一致同意。”

    “虽然蔺相如出言相劝,那也只是因为他不看好赵括而已。”

    “如此说来,便意味着一个可能...”

    秦牧说着,看向陈平安。

    思忖片刻。

    陈平安缓缓开口。

    “赵括年轻,血气方刚,主张进攻。”

    “赵王的意思是,舍弃四十万赵国大军,只为了重创秦军,减缓秦军东征的脚步。”

    “所以,赵国必败才启用的赵括。”

    “只因为秦国偷偷将白起调了过来,这才令赵括接二连三陷入白起圈套,落得个大败,却给给秦军造成重创。”

    听了陈平安的话。

    秦牧欣慰的点了点头。

    “就是这个意思。”

    “赵括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是不是纸张谈兵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杀神白起确实强,他早已摸透了赵军的进攻路数,赵括每一步,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还有,赵王确实是个庸才。”

    薛仁贵在一旁认真听着。

    这个理论,还真是颠覆了他的三观。

    “少...少爷...”

    “这是真的吗?”

    薛仁贵望向秦牧,面带疑惑。

    “呵呵...”秦牧无奈的笑了笑,“是与不是,我也不知道。”

    “这只是我的推测而已。”

    “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的真相又有谁能了解?”

    紧接着。

    秦牧对陈平安道:“接下来,我们便用孙子兵法来解读长平之战。”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接下来。

    秦牧对陈平安进行为期三天的魔鬼训练。

    这三日。

    陈平安每天只睡两个时辰,疯狂汲取着营养。

    秦牧讲解角度之精辟,切入点之刁钻,令陈平安无法自拔。

    三日一晃而过。

    陈平安自秦府而出,向会试考场而去。

    为了武举的会试笔试。

    李二专门令户部划拨了部分欠款,修建了一座聚英殿。

    会试的笔试便是在这里进行。

    长安城。

    聚英殿。

    五十名参考者齐聚一堂。

    此场考试。

    依然由李靖担任主考官,秦叔宝担任副考官。

    陈平安端坐于案牍之前。

    秦叔宝手中拿着一封盖有玺印的信函。

    此场考试的题目,是由李二亲自出的。

    秦叔宝打开信函,微微蹙眉,随后高唱。

    “此场考试题目为,论【马陵之战】。”

    紧接着。

    李靖在一旁附和道:“马陵之战是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大家从孙膑大胜与庞涓大败两个点,讨论双方的胜负得失。”

    “我与秦将军将会针对你们的观点,给出相应的分数。”

    “这一场,将决定你们是否有资格金殿比武,夺得武状元。”

    “现在,诸位可以作答了。”

    李靖话落。

    五十人考试先是思忖,随后奋笔疾书。

    今后是老死军中,还是位极人臣,便看这一场了。

    军策论答比金殿比武的分量,还要重。

    陈平安坐在案牍前,没有着急动笔。

    马陵之战他很熟。

    他只是在想,是用【孟德新书】还是用【六韬】之中的观点,进行作答。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此战必胜。

    思忖片刻,陈平安开奋笔疾书。

    两个时辰后。

    哐...

    铜锣响起。

    所有考生皆是放下了笔墨,双手放于案牍之上。

    不过。

    众人表情各异。

    有人脸上噙笑,有人神色淡然,亦有人皱眉心伤...

    片刻。

    考卷被殿中官吏收起,所有考生坐在考场等待批阅。

    秦叔宝与李靖两人端在桌案前,一一审阅五十位考生的试卷。

    “嗯。”

    “不错。”

    “王方翼这娃娃果然天赋异禀,行文严谨,角度宽旷,有大将之风。”

    “叔宝,你来看看。”

    李靖称赞着,将手中考卷递到了秦叔宝手中。

    秦叔宝接过考卷,细细研读,眉梢舒展。

    “不错,确实不错。”

    “王方翼到底是十二岁上过战场的。”

    “这世家年轻一辈中,便要属这王方翼的军事天赋最高。”

    “而且他这文风,颇有兵家的味道。”

    李靖与秦叔宝两人在前方嘀咕着。

    虽然声音不大。

    但殿中极静,他们两人的话,众人还是可以听到。

    听着李靖和秦叔宝的夸耀。

    王方翼即便再谦虚,嘴角也不免勾勒出一抹微笑。

    毕竟。

    李靖和秦叔宝两人在大唐军界,那可是天花板级别的人物。

    能得到他们两人的认同,实属不易。

    而且。

    王方翼自认为,自己这篇文章写的极好。

    秦叔宝正说着。

    他发现李靖楞在一旁。

    “药师你?”

    只见李靖握住一张考卷,双臂止不住的颤抖。

    “这...”

    “这篇文章,竟有太公遗风。”

    “妙,真是太妙了。”

    “叔宝,这篇文章头筹无遗!”

    话落。

    秦叔宝急忙放下手中考卷,向李靖手中的考卷瞥去。

    “太公遗风?”

    “究竟是谁的文章?”

    听了两人的话,殿中一众考生皆是抬头望去。

    眼中无限期许,究竟是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