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共和国医者 > 第13章 ECMO的科普直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谭思佟别提多兴奋了。

    他与刘汉东可谓是缘分深甚。

    俩人有着惊人巧合的职业背景,都是从急诊转重症的临床医生。

    所以,话题与亲密度瞬间拉升了几个层级,以至于谭思佟的学生谢辉都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

    他们畅谈的主题,始终聚焦在ecmo、右心、右心室、机械循环支持、心输出量这些关键词。

    每每说起ecmo,谭思佟便忍不住对谢辉产生各种不满。

    特别是在尝试安装时他的奚落,以及安装调试后的质疑,都让谭思佟很是不爽。虽说谢辉同学已经读到了他的博士,但职业素养却距离博士相去甚远。所以谭思佟感觉很有必要在救治工作相对空隙的时刻,对银潭医院所有重症人一次普及,特别是ecmo在右心衰竭方面的应用知识显得尤为紧迫。

    在谭思佟的积极筹措下,很快便促成了这次普及教学的进行。

    虽说是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但每个求知若渴的同仁,还是积极地提问发言。

    正如谭思佟所言,刘汉东医生会很快回到金塔医院的工作中去,能够给大家传授经验的时间和机会是有限的。

    愈是这番说辞,现场的重症同道就愈是认真。

    “右心衰竭是指由于右心本身的损伤或后负荷增加,导致在前负荷足够的情况下也无法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包括:优化前负荷,通过应用血管升压药和强心药来增加收缩力,以及吸入肺血管扩张剂。然而,当药物治疗不奏效时,则需要机械循环支持(mcs)来维持全身和右心的灌注。目前,有关单纯右心衰mcs的数据较少,但体外膜氧合(ecmo)似乎是目前最有效和最实际的方法……”刘汉东首先介绍道。

    “今天下午又一个新发的病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呢?”直播间有人发问。

    “那个病人是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所致的单纯右心衰患者,对于这样的病患,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所致的单纯右心衰患者,哪怕患者处于休克状态,vvecmo仍是一种适当的初始选择!”刘汉东回答道。

    “太棒了,解决了我疑惑许久的问题。”

    “这话听起来怎么就这么奇怪呢,难道谭思佟教授是空气吗?”

    “谭教授当然不是空气,他是ecmo,整个科室最为昂贵和举足轻重的部分。”

    “你们都别吵了,我要提问。”

    “好吧。你来问,你来问。”

    一时间,整个直播室内,泛起了激烈的讨论声。刘汉东并没有立即去制止他们,而是静默地倾听着,继而尝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然而寻找了半天,不过是相互的牢骚与相互的质问,并没有实质上的问题。

    就在这时,有人发声问了起来:“刘教授好,请问原发性右心损伤或右心衰并伴有左心衰时,如何处理?”

    听闻刘教授三个字,坐在座位上的谢辉很不高兴,心里嘀咕着道,就凭你,还教授!我去……

    带着质疑去考量去审视刘汉东,谢辉的双睛几乎都要贴到了手机屏幕上。

    这一切,刘汉东自然无从知晓,他所有的焦点都落在了提问上。

    稍作思考之后。

    刘汉东立即回应道:“对于原发性右心损伤或右心衰并伴有左心衰时,则是应行vaecmo支持。”

    “感谢刘教授解惑,对了,这两种模式的原理有何异同呢?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选择使用?”

    “两种模式都是通过减少前负荷、降低右心室壁张力和将氧合血液输送到冠状动脉循环,为右心提供间接的支持。外周插管在vvecmo中也是需要的,而在vaecmo中最为常用,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快速插管。动脉导管波形搏动的变化可以提示临床状况的变化,包括心肌功能的变化、前负荷不足、右心衰的恶化、以及过度的vaecmo支持等导致左心后负荷增加。心肌功能可以通过滴定强心药或血管扩张剂来改善,也可以利用impella、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通过调节vaecmo的支持来改善……”

    刘汉东流畅的回答,让一肚子火的谢辉也开始由衷地佩服起来。

    看来这家伙还有两下子,应该是积累了不少年月,这些特质正是自己所缺少的。

    为了缓和气氛,他开始提起了简单却更实际的问题。

    “有不少老师对ecmo的概念与原理还不是特别熟悉,对应用也不是特别明晰,对于在急性右心衰中的相关综述知之甚少,还是请刘教授讲讲这些内容吧?谢谢。”谢辉的主动提问打破了直播间气氛的凝滞。

    “好!感谢谢辉博士的问题。那我就一个个地回答这些问题。首先,体外膜氧合(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当时的目的是用于需要体外循环的长时间手术过程中对血液进行氧合。最近在结构和技术上的改进,使得ecmo和其它类形的机械循环支持(mcs)在成人患者中的使用广泛增加,特别是在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的急性期的患者。同样,人们在右心衰的识别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也为右心衰患者的治疗增加了选择。虽然使用ecmo治疗右心衰的临床经验一直在不断积累,但目前相关文献还很少。鉴于右心和左心在病理生理学上的差异,以及现有的不同支持方案,左心衰的管理原则不一定适用于右心衰。本综述涉及了急性右心衰竭的管理策略和右心衰竭中mcs的问题,重点是ecmo……”

    “刘教授真是才高八斗,对于复杂的问题的知识储备和积淀连我都自愧弗如啊!不过,既然机会难得,还是请大家都能够踊跃提问,毕竟错过了这次,下次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谭思佟也不吝溢美之词地叹说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