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1979开局买航母 > 第37章 毛子国的米格23战斗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海搜索:“顿河”或“棕榈叶”或“顿河”2或“旋转槽”雷达,i波段。“球果皮”雷达,i波段(“克里瓦克”Ⅲ)。

    火控:2部“眼窝”雷达(“克里瓦克”Ⅲ上没有),f波段(用于ssn14)。2部“气枪群”雷达(“克里瓦克”Ⅲ上只有1部),f\/h\/i波段(用于san4)。“枭声”雷达(“克里瓦克Ⅰ”),g波段。

    “鸢声”雷达(“克里瓦克”Ⅱ和“克里瓦克”Ⅲ),h\/i\/k波段。“低音帐篷”雷达(“克里瓦克”Ⅲ),h\/i波段。“剃刀板”雷达(用于ssn25)。

    敌我识别:“高杆”b。“盐罐”(“克里瓦克”Ⅲ)。声呐:“公牛鼻”舰壳声呐,主动搜索和攻击,中频。“牝马尾”或“遮掩”(某些改装后的“克里瓦克”Ⅰ级舰)变深声呐,主动搜索,中频。

    直升机:1架卡25“激素”或卡27“蜗牛”直升机(“克里瓦克”Ⅲ)。

    日涅夫瞳孔暴缩,bs6蒸汽弹射器这正是老毛子正需要的,相信如果有了bs6蒸汽弹射器图纸和资料,帝国的优秀技术人员很快就能制造bs6蒸汽弹射器来。

    这f4k鬼怪fg1日涅夫倒是不怎么看得上眼!

    日涅夫道:bs6蒸汽弹射器我到是有点兴趣,那个f4k鬼怪fg1就没什么特别的了都20年的老东西了!

    比我们的战斗机还是差很多的!

    嗯!f4k鬼怪fg1是比较老旧了些,但是他里面的雷达还是可以的。

    想到此日涅夫心思活络了起来!

    这样吧!给你50架米格23和5艘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

    黄建国表现得很犹豫,他也知道苏24是不会那么容易给的!

    米格23战斗机(俄文:МиГ23,英文:mig23,北约代号:flogger,译文:鞭挞者,又称:米高扬米格23),是毛子一型超音速喷气式第二代战斗机。

    米格23战斗机采用单座可变后掠翼气动布局,安装一台涡轮喷气式发动机,

    该机的突出性能是飞行速度大,高空时达2.35倍音速,低空表速达1350千米\/小时,且水平加速性好,利于低空突防、高速拦截和攻击后脱离。

    该机有三种主要改型,其中米格23是原型机;c\/mΦ型是制空型;У型是双座教练机;mc是c型的出口型。

    米格23战斗机由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Микоян或mikoyan)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制,是设计师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设计的项目,1967年6月10日首飞,1970年服役,该机是20世纪70至80年代毛子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

    米格23战斗机采用了变后掠翼设计,空气动力学表明:平直翼(除超薄平直翼外)有利于低速飞行,但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会产生激波使阻力剧增;

    后掠翼(包括三角翼)不但可以延迟激波产生,而且超音速时产生的激波强度比平直翼小得多,

    但是大后掠翼飞机的低速性能很差,需很长的滑跑距离才能起降,经济性和安全性都不好。

    变后掠翼技术解决了高速和低速兼容的问题。一般的变后掠翼由固定的内翼和活动的外翼两部分组成,

    内翼外侧装有贯穿机翼厚度的转轴,外翼通过转轴与内翼相连接且可在机械力的驱动下围绕转轴前后掠动。

    可变后掠翼变化范围通常在20度到75度之间,在此范围内,由飞行员操纵调节后掠角,也可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调节。

    变后掠翼解决了高低速飞行之间的矛盾。

    高速飞行时用大后掠角,飞机的阻力小,加速性好;低速飞行时使用小后掠角,机翼展弦比大,续航时间长,飞机的经济好且起降安全。

    但变后掠翼的缺点是使得飞机结构变得复杂,重量增加,可靠性下降。

    米格23战斗机的外形脱离了米格战斗机头部进气的传统设计,改为两侧进气,得以在头部安装大直径天线的火控雷达,实现了超视距攻击。

    米格23还突破了米格飞机的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能好的传统设计,具备以下特点:圆锥形头部,背鳍较高,后视野有限,改型的头部形状与米格27相似。

    米格23悬臂上单翼,采用变后掠设计,下反角4°,机翼由固定段和活动段两部分组成。固定段的前部三角翼前缘后掠角70°。

    活动段翼形较薄,后掠角只有3个,18°40′、47°40′和74°40′(机翼前缘),活动翼前缘可下偏,翼尖平直。无副翼。

    全动平尾,前缘后掠角57°,切角形单垂尾,前缘长度大,起点位于机翼翼根位置。

    另外变后掠翼技术不够成熟,操纵复杂。

    在最终设计里,米格23战斗机的主翼后掠角可以在16\/45\/72度之间切换,来满足不同条件下对飞机气动布局的要求,但不具备西方类似的飞机的无级后掠角调节能力。

    米格23单发,矩形进气口在机身两侧,机身一侧进气口整流板面积较大,尾喷口收敛扩散段明显。

    米格23战斗机采用变后掠翼技术,改善了起降性能和增大了航程。米格23安装有4个机身油箱,两个机翼油箱,内部载油量为5750升,飞机下可挂3个800升副油箱。

    进气道及喷口可调节,在起落架后的机身两侧有接头,可装助推火箭以缩短起飞距离。航程较远,作战半径大。其作战半径可达1160千米。

    米格23战斗机有5个外挂架,左右机翼下各有1个,左右进气道下各有1个,机身下中央有1个。

    外挂架可携带不同引导模式的空对空导弹、火箭与其它武器,载弹量2000千克,主要的外挂武器有k13(aa2“环礁”)、Р60(aa8“蚜虫”)红外型近距空对空导弹、p23p(雷达型)\/t(红外型)(aa7“尖顶”)中距空对空导弹、yb3257型火箭弹发射器(每个装32枚57毫米火箭弹)、ГП9炮舱(内装ГШ23Л双管炮其弹药)和炸弹等。导弹既可以单枚发射,也可以隔1秒发射1枚或4枚。

    米格23除上述外挂武器,各型的辅助武器均为机身内部安装的一门23毫米gsh23双管机炮,备弹200发。

    在武器系统方面的缺点是操作过于复杂,使得发射操作太繁琐。此外在西方战斗机武器技术,特别是下视下射技术出现之后,米格23的武器系统迅速跌入了过于落后的状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