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双双穿书回到1958年 > 第44 章 亲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喜二娘用灰包了一个粽子,又用布缝了一个口袋,在口袋里装满了纸钱,再在袋口缝了一根小棍子。

    喜二爷见她缝好了纸钱袋,才想起要找个专烧纸钱的小铁锅。公家堂屋里以前是有个这样的小铁锅的,也不晓得当初炼钢铁的时候有没有拿去炼钢。他点燃一根黄花杆子走到堂屋里,角角落落到处照,居然在靠墙的一具棺材底下看到了那个小铁锅,幸好还在,不然纸钱都烧不成。

    他弯腰提起这个小铁锅往家里走。进门吹灭了黄花杆子上的火光,随手放到了门背后。在灶屋提过一条凳子走进他娘生前的房里,将凳子放在门板旁边,再将小铁锅放在凳子上,高度就跟门板差不多了。喜二娘提起纸钱袋子放进小铁锅里,将袋口的棍子塞进明五奶的右手里。口里轻声念着:”娘啊,给你烧上路的盘缠了,你可要提好啊。“

    喜二爷从灶塘里拿着一根点燃的小棍子走了进来,他点燃了纸钱袋。喜二娘拿起灰粽子塞进了明五奶的左手里,轻声念叨:”娘啊,要是有狗来追你老了,你就用这个打狗。“

    纸钱袋燃完了,要移尸进棺材了,需要四个人抬,还要一个人打伞遮着死者的脸。

    翠二爷、喜二爷、李建设、喜二娘一人抬着兜尸被的一角,翠二娘打着伞站在门外等着。

    喜二爷喊声:”起“,四个人开始往外走,抬前面的喜二爷和翠二爷一迈出门槛,翠二娘就举着手中的伞遮在死者的头上方,她慢慢地跟着一起走,一直走到大堂屋里。

    进了堂屋,翠二娘就收起了伞。

    四个人抬着兜尸布放进了棺材里,喜二娘抱着明五奶生前穿的几件贴身衣服交给喜二爷,喜二爷用那些衣服将死者的头垫平。死者摆得四平八稳了,喜二爷跟翠二爷将棺材盖抬上去虚盖着。

    喜二娘又用小碟子装着一点桐油,放一根用灯芯草做成的灯芯进去,点燃灯芯,一盏长明灯就做好了。她将长明灯放到棺材底下。

    该烧死者的铺盖衣服了,喜二娘回到明五奶生前住的房间,摸了摸床上的被子,席子,终究还是下舍不得抱出去烧掉,烧了李玉凤就没有被子盖了。最后她将明五奶柜子里的衣服都翻了出来,选了一件烂的外衣,一条烂裤子,抱着出去了。好一点的衣服拿去送给队里其他的老人穿,人家感激得很。

    那个年代不止是喜二娘这样做,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是这样做。

    在屋后的坪里,喜二娘烧掉了那一身烂衣服。

    当天晚上的事基本是忙完了,剩下的就是亲人守夜了。

    喜二娘充满歉意地对翠二娘讲:“今夜真的是劳烦你们两口子了,忙了大半夜没得一点么子给你们垫垫肚子,真的是过意不去。”

    翠二娘客气地笑笑:“没事,没事,远亲不如近邻嘛,邻里之间做点事还不是应该的,我家有事你两口子也会帮忙的。我们就回去困告了,明天还要出工。”

    翠二娘看了一眼翠二爷又看了一眼李建设:“走啊,回家困告,明天还要出工。”

    翠二爷转身往外走,翠二娘跟在他身后出去了。李建设客气了一句:“二爷我回去了,明天再过来。”

    “慢走,慢走。”喜二娘夫妻送他们一家到堂屋门口。

    回到堂屋,喜二娘对孩子们道:“你们都去困告吧。”

    李玉兰立即走到李玉华身边牵着姐姐的手就要回家,李富国和李富民答应一声就迈过堂屋的门槛走出去了。

    李玉凤一个人默默地走出堂屋,摸黑回到她跟奶奶曾经的房间。面对黑洞洞的房间,她本能地喊了一声:“奶奶”没有人答应她,她一屁股坐在门槛上,突然就嚎啕大哭起来,这个可怜的孩子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没有奶奶了,没有人陪她困告了,她喊奶奶再也没有人答应她了。

    李玉华走过去,摸摸她的头。良久等她的哭声渐渐小了,李玉华才轻声道:”今晚跟姐姐困告吧,我们三个人一起困。“

    ”不,我不。“这个孩子固执地摸到她跟奶奶的床上躺下,侧过身去不再理她姐姐。

    “你一个人困告怕不怕?”李玉华还是不放心她还困在这张床上。

    “不怕,奶奶在陪我。”说着头埋进烂衣服做的枕头里又泣不成声了,肩膀一抽一抽的。

    到了后半夜喜二爷两口子轮流到床上眯一会,肚子饿得咕咕叫,就不时地灌点水进去。

    天蒙蒙亮,喜二爷就出发去他两个姐姐家报信去了。

    高大威猛的队长含着口哨出现在禾场坪了,三轮口哨声停了后,喜二娘走到队长身边。

    “队长,昨夜我老娘过了,今天我屋里的人要请假。”

    队长满脸怀疑,他家住在院子最里面可能昨夜没听到铜锣声。

    “你老娘过了?我昨天中午看到她还好好的。”

    喜二娘转头看向堂屋里,队长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模糊的晨曦中,灵柩下那一星桐油灯闪闪烁烁。

    “哦,”队长信了,“上午你去队里领20斤谷子。”

    李玉凤醒来,习惯性地对着那头喊:“奶奶。”没有回应,哦,奶奶死了。这一瞬间她的心慌乱得发痛,眼泪又涌了出来。第一次她没早起捡柴,直到散早工的口哨吹响了,她才起床呷饭。

    饭后喜二娘领回20斤谷子放到桌子上,她看了一眼李玉华:“今天跟你玉凤妹子把谷子破了,磨成粉,做成团子。”

    李富国、李富民眼睛亮了。

    喜二娘睇了他们一眼:“不是给你们呷的,今夜有道士过来超度你们的奶奶,还有来守夜的客人。”

    她知道要早点告诉这些饿痨,免得到时候又哭又闹的。

    上午李玉华跟李玉凤一起用推子将谷子都推成了糙米。下午喜二娘剪带孝的拖头布,就是一块白布从头上一直拖到地上。李玉华负责在拖头布的头子两边缝两根小麻线上去,用来在头上缠一圈扎个结。

    李玉凤一个人闩上门在房间里推石磨,磨米粉。

    下午喜二爷的二妹李冬香一路哭喊着回来了,她身后跟着她的丈夫赵德普,还有她的三个儿子,她的大儿子赵忠义14岁了长得高挑清秀。赵德普是专在农村为亡灵超度的道士,今天正好过来免费为岳母超度。

    李冬香一家还只刚到河岸边,在堂屋里的人就能听到她的哭声了,她一声声哭喊着:“娘啊,我的娘啊,我苦命的娘啊。”

    哭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她刚进禾场坪,喜二娘就迎接了过去,她搀扶着她的手臂往堂屋里走,进得堂屋李冬香就扑打着棺材盖一声声泣诉。

    “娘啊,娘啊,我的娘啊,你何个不等我回来啊,娘啊,你要等我回来见你最后一面哪,娘啊,我的娘哎,以后我去哪里喊你啊娘啊。”

    赵德普走到灵柩前,右手握拳,左手压到右手背上高举过眉毛,深深弯腰三叩首,又跪下三叩首,喜二爷跪在旁边,双手撑地还礼。赵德普叩首礼完成走过去扶起喜二爷。

    赵忠义跟着走过去,学着他父亲的样子跪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