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流金岁月之重生1980年 > 第6章 国营煤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下了丘陵的缓坡红彤彤的太阳也变得耀眼了,赵胜利赶紧往家里赶。

    回到家把两个铝盒打开拿出馒头放在陶瓷碗里,又走去厨房。

    老妹在灶台上煮着一锅粥,端了一锅粥来到自己的屋里。

    把一锅粥放在黄色的小餐桌上然后出了门敲下妹妹房间的门,喊了一句:

    “两位起来啦!有白馒头吃!“

    机械学院食堂里面最便宜的是方馒头是粗粮馒头,灰色的二两一个。

    吃起来还算是可以,但每天都吃就腻歪了。

    反正赵胜利是不怎么爱吃。

    圆馒头是加了富强粉做的,白乎乎的,嚼起来特别香,比方馒头贵多两分钱。

    今天张翠花同志把粗粮馒头换成了圆馒头,这也叫赵胜利得了便宜。

    中午,赵胜利拿了两个藤条框固定在永久自行车的尾座两边。

    然后踩着永久牌28大杠去煤店买蜂窝煤。

    机械学院国营煤店在六一街靠近子弟学校的t字形路口和,供销社对望着。

    门前人来人往。

    现在大批知青返乡所以,多累的活都有人抢着干。

    煤店门口有不少年富力强的小伙子正在搬运蜂窝煤。

    一个个三轮车上装得满满当当,也许是天气太热了,那帮小年轻都躲在树荫底下。

    这帮年轻人属于早期的二道贩子,没有工资拿的。

    国营煤店正规工一个月工资30多块钱。

    从乡下回来的知青连个临时工都不是,打破脑袋都想调到煤店里面当正规工。

    哪怕像赵胜利这样的当个临时工都好。

    他们也会屁颠屁颠的上班越拉个14块钱,家里移交10块钱的伙食费,剩下的几块钱就买烟抽。

    最不济不用拉板车了。

    8月底的天气尤其是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没有一丝风,柏油马路都晒化了。

    小伙子们取下草帽的扇着凉风,一边在梧桐树的树荫底下喝的水躲避着炎炎烈日。

    一群人见赵胜利顶了一个草帽踩着28大杠晃晃悠悠的过来了。

    其中一个是子弟学校的学生就“嚷嚷”起来。

    “赵大傻你也会踩单车啊!注意了前面有坑,不要摔摔到狗啃屎,哈哈哈!”。

    惹的坐在树荫底下的一堆年轻人,哈哈大笑。

    赵胜利骑过去时往后,手指向上朝后比了一个国际性的手势。

    那群树荫底下的年轻人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国际性手势是干什么的。

    就也没理这群人了,赵胜利来到煤店的门口一个急停潇洒的跳下单车。

    煤店里,“嗝等嗝等”压煤的声音不绝于耳。

    赵胜利停好单车走了进来从背着的军用书包里掏出煤票,数了一数正好是10张一张5公斤煤票。

    熟门熟路的上前,交给了坐在门口枣木办公桌后面的大爷。

    大爷一头灰白发年纪有50多岁了,带着一副黑边老花镜,右边的眼睛腿还拿胶布粘着。

    大爷把茶缸放下来也没出声接过票数了一数就,打开抽屉把票据放在木盒子里。

    然后在抽屉里拿着一张巴掌那么大的牛皮纸出来。

    合上抽屉然后把牛皮纸上盖了一个红色的戳递给赵胜利。

    赵胜利拿起来瞄了一眼,上面写的蜂窝煤65个。

    赵胜利自己心里面算了一下。

    一吨煤饼做10公分的蜂窝煤,大约打1300个左右,50公斤煤票正好合65个。

    赵胜利拿着牛皮纸片往里走,拐了一个小小的弯,立马眼前宽阔了很多。

    这是一间打煤的厂房,大概有150方那么大。

    打煤机的声音、压制机声音有节奏的响起,厂房里却没有见多少人。

    赵胜利一眼望过去在打煤机边上,一位40多岁的大姐。

    带淡蓝色的帽子,穿着一身工作服,腰间还系着一个粗布围裙袖子上还套着袖套。

    正在照看黑乎乎的打煤机。

    赵胜利看着眼前黑不溜秋的蜂窝煤机,确实比他21世纪的蜂窝煤机要简陋许多。

    也听着压煤的声音,工作效率确实一般。

    这大概就是70、80年代华夏机械制造业的缩影吧!

    大姐正拿着铲子在机器的打窝槽加上水和其他一些原材料。

    然后机器搅拌均匀后,这些原料经由传送带到达压制机具下面。

    简单的锻压之后,一声“孔呲”一个蜂窝煤就成型了。

    随着狭窄的传送带上,一个个蜂窝煤从机器里鱼贯而出。

    传送带的尽头有一个板凳上还放了一个印有语录的陶瓷杯杯。

    在一片黑的工厂车间里面显得白晃晃的。

    有中年大叔守在出口搬运。

    大叔戴着帆布手套一连摞了五个,接近有10斤,然后往后搬。

    大叔的后面两米远的地方垛着几千个蜂窝煤。

    赵胜利走了过去把牛皮纸票递给放下铁铲的大姐。

    大姐看了一眼牛皮纸然后对着不远处大叔报了一个数字:“聂师傅,10公分,65块!”

    不远处的聂师傅点一下头跟赵胜利说道:“我帮你把蜂窝煤搬过去吧!不要脏了你的衣服。”

    确定了蜂窝煤块数以后不用赵胜利搬运,聂大叔自己数了35块蜂窝煤,用小拖车就往赵胜利的自行车旁拖了过去。

    赵胜利环顾了一下生产车间,感叹了一下车间里面的工作环境,很糟糕啊!

    刚往外走就听到,“轰哧”一声,吓了赵胜利一跳。

    赵胜利左手边的蜂窝煤机发出了,“嘎吱吱”声音。

    然后异动不到十秒钟就停止运转了,彻底歇菜了。

    传送带的两边明晃晃的齿轮错位漏了出来,清晰可见。

    赵胜利驻足,看来煤球机工作的环境恶劣,再加上工作强度大,平时不注重日常的维护工作直接停摆。

    像闷屁一样的声音把,煤店里所有的正式职工都招了出来。

    竟有20多号人,黑压压的围着机器站了一圈。

    这时从2楼办公室里跑出了一位20出头剃寸头的年轻人,连忙下了楼梯,赶忙蹲在一旁检查机器。

    赵胜利也乐得看热闹。

    年轻人检查了一遍机器又拿锤子敲打了几下,又把传送带后的齿轮错位复原。

    试了一下发动这台古董级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

    神奇的传送带又转了,可惜的是,压出来的蜂窝煤却是奇形怪状。

    方的,扁的,高矮胖瘦的。

    只把后面看热闹的赵胜利笑出声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