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朱柏,大明第一卷王 > 第95章 这家伙还是太闲了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东篱先朝朱元璋和马秀英行礼,再朝朱标行礼,开口道:

    “太子妃已经成功脱离危险,不过身体透支暂时陷入了昏迷,缓缓就好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忍不住开怀大笑:“好!太好了!李东篱,你可是立了大功。咱要好好赏你。”

    闻言李东篱忙开口道:

    “回皇上,这一切都是湘王殿下的功劳,这些时日下官都是在湘王殿下处进修。

    所学方法都是湘王殿下亲授,下官不敢居功……”

    见李东篱将功劳推给朱柏,朱元璋愣了一下。

    朱柏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朱柏居然对接生方面也有研究。

    自己这个孩子太妖孽了!

    据说已背完上万册书籍了,还有什么是朱柏不精通的?

    他爽朗一笑:

    “好!你和柏儿都要赏!”

    朱元璋对着李东篱和朱柏一番赏赐。

    马秀英得知太子妃母子平安,从宫女处抱过小皇孙,乐呵呵的对朱元璋说道:

    “你说这小皇孙这么可爱,取什么名好?”

    朱元璋思考了几秒后,开口道:

    “允字辈就叫……朱允?祝?ēng)吧!”

    “朱允?住⒅煸?祝俊甭硇阌⒛盍思干??醯靡餐λ晨冢?尥?溃骸澳蔷徒兄煸?装伞!

    朱柏闻言暗暗摇头,暗道老朱真是“会”起名!

    由于朱元璋规定皇族在给孩子起名时,“朱”姓、辈分字是固定的,能发挥的只有最后一个字。

    而最后一个字的范围又被限定在“五行”里,起名时还必须不重名、避讳。

    朱元璋根本就没想到,皇族人口会不断倍增,因此符合取名要求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小。

    朱姓皇族子孙将面临“无字可取”的尴尬局面。

    好在后人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造字!

    纵观庞大的明朝诸王世系,他们的名字很独特。不乏生僻字,让人对其发音不明觉厉。

    按理说这些临时造的字,是朱姓皇族子孙专用的,加之生僻,注定会昙花一现逐渐失传。

    没想到的是,这些字在隔了几百年后派上了大用场!

    随着新的化学元素不断被发现,成员不断增加,在翻译、命名过程中,也遇到了“无字可取”的尴尬局面。

    最后采用了明朝皇族的名字,引入了“锂”、“铍”、“钠”、“钾”等,才完美解决。

    朱元璋给朱姓皇族子孙制定的五行相生的取名原则,逼得后人造出生僻字,却被引入“化学元素周期表”,侧面彰显了汉字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只怕朱元璋自己做梦都没想到……

    太子妃难产的事告一段落了,朱标与太子妃更是对朱柏感激不已。

    两人算是欠了朱柏一个莫大的人情!

    ……

    有人欢喜有人愁。

    朱柏的心思重新放在了其它方面。

    期间李东篱曾对朱柏说起郑筠澜阻拦之事,觉得郑筠澜有些猫腻,不过她也没有证据,只是出于女人的直觉。

    朱柏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也让李东篱不要声张,以免惹祸上身。

    他暗暗记下了“郑筠澜”三个字,只待日后再打探一下她与吕侧妃或者吕家等人有没有关系。

    朝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永无止境,追根究底终是为“利益”二字!

    ……

    岁暮天寒,隆冬将至寒气却随西北风刮来,让人感觉冬天的脚步又近上了几分。

    李镛组织着大批的人手,全力开采无烟煤。

    经过这些天的努力,无烟煤的开采已具有一定规模,产量比朱柏预想中的要高上不少。

    据李镛推迟开采至年底,除了能供应整个应天城百姓之用,周边城镇乡村的百姓都能享受的到。

    应天城里。

    无烟煤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世人眼前,在经过确认无烟煤的取暖效果、以及它的低廉价格后,手头宽裕的百姓们纷纷掏钱购买储备。

    这个冬天,全靠它了!

    百姓们得知无烟煤是朱柏加工制作出的,不由得称颂起他来。

    这就是传说中“别人家里的孩子!”

    皇宫中。

    朱元璋和朱标正盘算着无烟煤日进斗金的可观收入。

    父子俩脸上乐开了花!

    朱元璋感叹道:“还是柏儿会做生意啊!基本上没花一分钱,就让咱赚的盆满钵满。

    国库充盈,来年无论是北征还是其它,咱心中又有底气了……”

    朱元璋大肆夸赞朱柏的生意头脑,朱标笑道:

    “父皇,十二弟说我们做的不是生意,我们是在造福百姓。

    我们忧国忧民,是一心想为天下百姓做点贡献……”

    闻言朱元璋笑意更盛,能把挣钱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不愧是他的柏儿啊!

    出息了!

    “柏儿最近让人送了无烟煤过来,确实如柏儿所说,好用的很,而且价格低廉,普通百姓都用得起。”

    闻言,朱标也接声道:

    “可惜目前产量有限,如果能全面推广,确实能造福百姓,在这个冷冬不知道能救活多少家庭!”

    朱元璋听后感慨万千:

    “万事开头难,今年才第一年就能够有了如此成效,咱心中甚是欣慰。”

    “大明有十二弟,真乃大明之福也……”

    朱元璋与朱标两父子对朱柏一阵赞叹。

    ……

    文渊阁中。

    外边寒意料峭,里边温暖如春,自然是得益于文渊阁拥有充足的无烟煤储备。

    因为价格低廉、热量又更高,所以在文渊阁中众人都用它来取暖。

    坐在炭盆身前的朱?_,搓搓手一边取暖,一边嘀咕道: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收拾书本好过年……”

    距离朱?_不远处的朱柏,抬头望着天空,怔怔出神。

    冬天到了!

    除了寒冷,似乎食物也是一大问题。

    朝廷的存粮以及百姓的存粮,大多数情况下都足以支撑着过完冬天,但这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下,甚至是对于盛世而言。

    等到小冰河时期,寒潮降临,蔬菜减产,粮食与各农作物价格暴涨,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吃的。

    大明历史上就出现长达半年的寒流,让很多土地颗粒无收,大量百姓被迫沦为流民。

    农作物绝产甚至成为压倒明朝的最后几根稻草之一。

    想到这里,朱柏突然心中一动。

    看了看在神叨叨的朱?_,暗道:“这家伙还是太闲了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