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旬召集六部尚书开了个商讨小会。
与其说是商讨会议,不如说是骂人大会,场中除户部尚书张至于的以外的五人,通通被气头上的首辅大人骂了个遍,句句不带重复。
礼部尚书高士一连两次被骂,实在是有些吃不消,脸色如生吃了蛇胆一般难看。
虽说食君俸禄,为君谋事,但饶是坐在长桌后方的白川本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他是曾杀了不少前朝元老,不过那些家伙大都死有余辜,这几人虽大都不合,但也都是些好人,这一点他这个做皇帝的也没什么可说的。
他知道,有几人对此次商改之事都颇有微词,不过也能理解,毕竟六人当中,有三人都是年逾古稀的老家伙,其余三人也都年过半百,脑子一时转不过倒也正常。
看不下去的皇帝陛下,索性起身拍拍裤子,下了最后的通牒。
“百官之中,数你六人胆子最大,这么多年了,第一次有人敢明着忤逆朕的话,难不成朕的话还不如李大人的管用?”
六位尚书被这一席话吓得跪倒在地,连忙磕头道:“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白川指着李旬道:“再有不听话的,劳烦李大人将其送回家里去。”
李旬起身鞠躬道:“是。”
白川点头离场,径直往李旬的办事处走去。
那里还有几包好茶未品尝过。
往年,那些个好茶找遍全国,也就只能买到这几包,当初皇帝陛下心善,一股脑都给了忧国忧民的首辅大人以示褒奖。
本想着来年再买便是,没想到后来因为南部的农民问题,竟然几年也没有生产出一包茶叶。
亲自来讨要,那老儿却丝毫不顾他这个一国之主的脸面,要求他只能在文渊阁喝,且给多少喝多少。
如今的皇上是追悔莫及啊,眼下定要趁着这个机会,将这些好东西全都搬走。
天下第一大流氓的名头可不是空穴来风,皇位都能抢,还有什么不能的。
白川快步走在长廊上,嘴中不停抱怨道:“这老儿政品是好,就是吝啬了点。”
正要推开房门时,一个身影瞬间跑到他面前,将房门挡住。
来人正是李旬。
只见他躬身抱拳,恭敬道:
“陛下,大小适宜臣已尽数交代,臣已叫几人稍后半盏茶再走,陛下还有何吩咐,现可移步商议室。”
“无事要吩咐,快叫他们离去,莫要耽误大事。”皇上摇摇头。
李旬点头,深觉不妥,遂大叫道:“来人,让六位尚书大人莫要等候,即刻开始完善商事司事宜。”
白川无语,看着从青年时期便跟着他谋天下的吝啬首辅,他也只能无奈叹息。
“李旬,朕记得你李家好像是江南的大族?”
首辅点了点头,不可置否:“陛下好记性。”
白川面露惑色:“那怎么出了你这么个吝啬玩意儿?”
二人活到这个年纪,手握了这么多权利,不知见过了多少大场面,早就炼成了人精,看似打哑谜,实则二人都知道对方的意思。
然而,如同武夫打架拼实力,他们两人的拼的就是脸皮,这一波,自是首辅大人略胜一筹。
他面不改色,道:“陛下请进,臣请您喝茶。”
白川深吸一口气,一脚将这个老儿揣进屋内,碎碎道:“白乾那小子就是你教坏的。”
李旬置若罔闻,毫不在意地拍了拍裤子,走到一旁开始沏茶,
“殿下乃人中之龙,性子只能随陛下。”
“……”
察觉白川没有回应,李旬转身望去,只见皇帝陛下满眼杀气地盯着自己。
见状,首辅大人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国色天香,一脸肉疼地拿起了一旁的铁观音……
门口,在皇上一脚将首辅踢进门后,便已经到了的礼部尚书大人,一脸惊恐地站在原地,身后数十人齐齐站立,每人手中皆抱着数本巨大厚实的书,尽管累得够呛,但还是大气不敢出。
略施小计得来一壶铁观音的皇帝陛下龙颜大悦,笑着招呼高士过来坐下。
独自面对当今世上最有权势的两人,高士这个做了五六十年书生的老尚书属实有些放不开,手都不知道放哪里。
他走向前去,拖着年迈的身体跪地道:“陛下,《永圣大典》之史部已完成,请陛下过目。”
白川抬手,示意其起身:“得了,少折腾些,朕还需要大人编纂其余部分,跪坏了身体,朕懒得再找人。”
虽然白川是这么说,但高士仍旧不敢起身,惶恐道:“陛下莫要折煞微臣,能为陛下编纂此典籍,乃臣之荣幸。”
“朕懒得与你这腐儒说礼。有关史部,前朝所有历史按史官所述记载便可,无需更改。”
“至于朕这一部分……”
有关他的这部分,也正是高士来找他的关键所在。
关于前朝历史的记述,不过就是抄录些史官所记载的文献,若有必要,再进行适当的修正,只要于本朝和后世无太大影响就行。
不过,大洛建国近五百年,从未出过如白川此般登基称帝的事件。
因此,对礼部官员们来说,永圣皇帝的登基史也便成了编纂《永圣大典》时,最需考量以及最难以下笔的一部分。
高士此行就是想探查探查圣意,因为若是写错了,那礼部这些参与编纂的官员,包括他自己,估计都会落个大不敬的罪名。
白川又道:“如实记述便可,莫要添油加醋。”
“遵旨。”高士心中大定。
君臣二人寒暄几句后,高士便匆匆离去。
楼下。
五个还在未离去的尚书见高士下楼,立即走向前询问道:
“如何,陛下可曾发怒?”
高士摇头。
“不仅未生气,李大人还在帮陛下泡茶。”
刘承言叹道:“唉,不要愣着了,做事吧,尔等又不是没见过陛下真发怒的样子。”
六人面面相觑。
他们忽然发现,有一件一直存在且无法忽视的事情。
这个朝廷虽然是姓李的说了算,但是这个天下却是姓白的说了算。
而且,姓李的这位,还要听姓白的发话。
……
这天,独立于内阁之外的商事司,在六位尚书的共同参与下,成功成立。
闹腾了许久才成立的第一条商税法被送出了文渊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