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章 青田刘伯温,北巡扬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田镇。

    平静的湖面上架着一座石桥。

    在两旁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房屋。

    阳光熹微,水面微风轻拂,波光粼粼。沿着幽静祥和的小路走到尽头,是一片绿茵的竹林。

    自古以来,竹向来被文人所喜爱,视为君子象征,傲然而立。

    在竹林旁,是一个幽静的院子。

    院子里面,两个身穿儒衫的儒生相对而坐,两人中间摆放着一个棋盘,二人执子对弈。

    “恩师,承让了。”

    李锦行看着刘伯温,面带笑容,从容自信,一副运筹帷幄的表情。

    自信却不自傲。

    身上那一股儒雅,睿智的气质,令人暗暗称赞。

    “哈哈哈,是我输了。”

    “锦行啊,你的棋艺已经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不错,不错!”

    刘伯温看着李锦行,眼神里全是满意的目光,点着头说道。

    “都是老师教的好。”

    李锦行听见刘伯温的话,脸上笑容不减,朝着他拱手行礼。

    “父亲,锦行,你们俩别下了,赶紧过来吃饭吧。”

    一旁的刘琏看着刘伯温和李锦行,笑着摇了摇头,向着二人喊了一声。

    “哈哈,好,吃饭,吃饭。”

    刘伯温和李锦行听见刘琏的话,也是相视一笑,走到院子边荫下坐了下来。

    李锦行打量着周围熟悉的一切,内心也是不禁有些触动。

    他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他是一个穿越者。

    母胎穿越。

    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有的只是他来自后世的超前见识和知识。

    他的母亲生下他之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父亲也在几年前被贼兵杀害,仅有他一人苟活了下来。

    之后便遇到了刘伯温。

    当时的刘伯温刚中进士,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李锦行也拜入刘伯温门下,成为了刘伯温的第一个弟子。

    自从遇到刘伯温后,他就知道,自己来到了大明世界。

    ……

    片刻后。

    “琏儿、六子,收拾一下吧。

    这一去应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刘伯温看了看四周的院子,竹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耳边还可以依稀听见水流的哗哗声。

    幽静深远,令人留恋。

    “是,父亲(老爷)。”

    刘琏和韩六子听见刘伯温的话,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锦行,你说这次陛下召我回应天是为了什么?”

    刘伯温看着李锦行,问道。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这次回去,恐怕过不了多久就是授封大典了。

    而北巡在即,这会召恩师回京,想必就是为此了。”

    李锦看着周围熟悉的院落,眼神深邃。

    “是啊,授封大典,多少文臣武将期待着这一刻啊。咱们是该回去了。”

    在朱元璋登基后,刘伯温借病回青田老家养病,至今已经快半个月了。

    现在看来,安稳日子就快结束了。

    ……

    大明应天府。

    李府。

    李善长正坐在椅子上,悠闲的喝着茶,面带享受。

    虽然今天在朝堂上朱元璋刚刚痛斥了那些想要授封的官员,但是他知道,授封大典不远了。

    而他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论功劳,无人在他之上。

    中书省左丞相的位子,八九不离十就是他了。

    “恩公。”

    就在这时,胡惟庸走了进来。

    “惟庸啊,你来了,有什么事吗?”

    胡惟庸走进书房,看着李善长,脸色有些难看。

    “恩公,属下来之前听东宫的师傅说,皇上后天就要北巡了,皇上让所有六岁以上的皇子随行。”

    李善长听见胡惟庸的话,也是有些惊讶。

    “原本定下月初北巡,为何突然提前呢?不过这样也好,正好我也有些话和皇上聊聊,北巡路上朝夕相处,说话就方便多了。”

    胡惟庸听见李善长的话,面色不改,不动声色的说道:“恩公,属下听说,侍从大臣是李锦行。”

    听见这话,书房里也顿时陷入了寂静。

    沉默无言。

    二人各有心思。

    李善长更是神色变化,面无表情,心里则是多了些莫名的想法。

    ………

    礼贤馆。

    李锦行和刘伯温站在院子里,看着茫茫大雪,各有所思。

    “锦行,此次皇上北巡,你作为侍从大臣,皇上肯定会问你授封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刘伯温似是随口一问,眼睛依旧盯着空中飘扬的雪花。

    李锦行看着皇宫奉天殿的方向,随即开口道。

    “历朝历代,靠武将夺取天下者,多有骄兵悍将之危。

    天下安稳了,而跟着皇上打天下的这一批义子义侄如何封赏便成了问题。

    无论封得多高,总有人不满,也总会有人抱怨,觉得给自己封低了。

    赏而不能制,自然不如不赏。”

    刘伯温听着李锦行的话,欣慰的点了点头。

    “是啊,没有制衡的办法,自然不着急赏。

    跟着皇上的这一帮兄弟都是淮西人,也是以后的勋贵世家。

    如果不想办法制衡,只怕这群人会恃宠而骄,最后惹得龙颜大怒。”

    “你能看清楚,我也不需要叮嘱你什么了。

    对了,杨宪跟了我多年,这次去扬州,你带上他。”

    “好。”

    李锦行听见刘伯温的话,也没有多虑,答应了下来。

    对于杨宪,他了解的并不多。

    他本身对历史也并不了解,只是有点印象,自然谈不上先知先觉。

    …………

    应天府外。

    随着一声声号角响起,朱元璋和一干大臣从皇宫来到了城外。

    李善长则是在朱元璋身边聊着天。

    “善长啊,这次北巡,把你留在应天坐镇,咱放心啊!”

    “谢上位。”

    李善长听见朱元璋的话,笑着回应到。

    二人聊着,便到了李锦行面前。

    “他是谁?咱怎么从来没见过?”

    朱元璋指着站在李锦行身边的杨宪,向着旁边的李善长问道。

    “启禀陛下,他是翰林院侍讲杨宪,我的师弟。”

    李锦行听见朱元璋的话,拱手作礼,恭敬的回应道。

    “锦行啊,你和他都是刘伯温的弟子,看来刘伯温还是名师出高徒啊。”

    “谢陛下!”

    听见朱元璋的话,站在几人旁边的胡惟庸心里有些羡慕,也有些嫉妒。

    不过都被他掩饰的很好,一言不发。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