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29章 乡试开始,召杨宪回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洛阳城内。

    状元居。

    这是一家无数士子,考生的首选之地。

    据老板说,这乃是一位状元居住过的客栈。

    所以许多士子为了图个好彩头,都会选择状元居。

    客栈内。

    无数文人墨客齐聚,热闹非凡。

    “李兄,我听闻当今督察院左都御史也姓李,那可是你的本家。”

    “以后李兄要是飞黄腾达了,可别忘记昔日同窗啊。”

    状元居一楼,两个儒生正高谈阔论。

    不过二人的身份却不简单。

    其中一人名叫孔祥,乃是大儒之后,从小便有才名,在洛阳士林中名声不错。

    而另一人名叫李青,说起来算是一个寒门子弟。

    祖上乃是贵族之后,不过后来犯事被抄家,剥夺了功身。

    到李青这儿,家里就只有几本藏书值点钱,否则也是家徒四壁。

    不过李青倒是争气,在私塾里受到先生重视,倾囊相授。

    之后在童生试取得案首,进入县学学习。

    这次来洛阳参加乡试,李青的客栈,是他的表亲帮忙安排的。

    初来状元居时,落魄的装扮,让李青显得格格不入。

    被许多士子瞧不起。

    文人孤傲,总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

    随即的一场文试,便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而李青,这才结识了这位大儒后人,孔祥。

    “孔兄就不必嘲笑我了,李大人乃是当朝侯爷,一品大臣,而且深受皇上器重。”

    李青闻言,也是不禁摇了摇头,连忙说道。

    “不仅如此,李大人师从伯温先生,早些年便在士林里享有贤名。”

    “如今在下听闻,李大人最近作出了不少千古名篇。

    京城士子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是李青最敬重的人。”

    孔祥闻言,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也不过是说说,自然不可能当真。

    虽然他认可李青的才学。

    但文人有傲骨,自然不可能轻易折服。

    至少孔祥不认为比李青弱。

    孰强孰弱,还要乡试之后,谁能夺得解元,那才知道!

    李锦行坐在二楼的雅间里,将一楼士子的表现尽收眼底。

    而在其旁边站着的,正是朝廷委派的主考,翰林院学士刘阳。

    “先生,这两个士子倒是看起来不错,举止仪态,神似不凡,倒像是有才学之人。”

    刘阳看着他们楼下的李青和孔祥二人,眼神里有些赞赏之意,对李锦行说道。

    “这两个人确实不错,举止仪态,端是不凡。

    那个孔祥应当是名门之后,有此表现到不足为奇。”

    “不过那个叫李青的,穿着简陋,却不生出自卑之感,反而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倒是让人意外。”

    李锦行闻言,点了点头。

    “没错,学生听闻当初宋公求学时的经历,这个李青倒是和宋公有几分相似。”

    刘阳看着李青,不由得想到了宋濂,蕴袍敝衣处其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李锦行闻言笑了笑,没有说话。

    李锦行当初在翰林院一言,救了不少翰林。

    而且凭借着其学识,让不少翰林痴迷,整天围着他叫先生。

    文人讲究达者为师。

    李锦行仅仅一个问题便难住了那群翰林三天三夜。

    落叶为何只掉在地上,而不是天上呢?

    就是这一个问题,那群翰林还真就不吃不喝,翻阅古籍,不断寻找答案。

    结果就是三天三夜,翰林院都没有认真工作。

    最后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也就是这个问题,仿佛给那些整天只知道研究古文经义的老学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经过李锦行粗略的解释。

    本以为他们也会听的云里雾里。

    可没想到他们居然弄懂了。

    之后,有的翰林见着李锦行,便执弟子礼。

    而刘阳就是其中之一。

    “刘阳,乡试准备的如何了?”

    “先生,乡试已经准备妥当,我从知府衙门借调了一百府兵,负责明日的乡试。”

    刘阳闻言,恭敬的回答道。

    “嗯,一百府兵守护贡院,够了。

    你身为主考,切记洁身自好,恪守本性。”

    “是,先生。”

    刘阳闻言,拱手说道。

    李锦行也没有多待,转身离开状元居。

    ………

    夜幕缓缓降临。

    漆黑如墨。

    洛阳知府衙门。

    一座别致的小院里。

    李锦行正站在院子里。

    看着池塘旁边摇曳着的树枝,面色古井无波。

    “唰!”

    突然,院中一道黑影闪过。

    然而李锦行仿佛没有看见一般,仍旧面色无喜无惊。

    “主人。”

    倏尔。

    黑影出现在李锦行身后,声音清脆,一听便是一个女子。

    只是女子的声音里不带丝毫感情,而是充满了冷冽的气息。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让你亲自来找我?”

    李锦行听着身后传来的身影,没有回头,似乎和身后的人很熟悉。

    “主人,陛下今日下旨,召扬州知府杨宪回京述职。”

    “嗯?”

    听着风铃的话,李锦行也是不禁皱着眉头。

    “陛下召杨宪回京,想来应该是杨宪在扬州的事已经被陛下知道了。”

    “杨宪的死活虽然和我没关系,但毕竟是恩师的弟子,而且也是我举荐的。”

    “到时候东窗事发,恐怕多有牵连。”

    李锦行不断的思索着,心里有些犹豫。

    “风铃。”

    “主人。”

    “你将杨宪的罪状,透露给锦衣卫。

    记住,不需要太多,仅需要一丝蛛丝马迹即可,剩下的等我回京后再处理。”

    “是。”

    风铃听见李锦行的话,声音清冷的说道。

    ………

    另一边。

    应天府。

    相国府内。

    “恩公,属下打听到了一件关于李锦行的趣事。”

    胡惟庸看着李善长,语气悠悠的说道。

    “哦?什么事?”

    “属下听说,陛下让李锦行监斩马南山时,李锦行却没有按时执行。

    而是三次推迟了斩首时间。”

    “如今,估计那群淮西武将们对李锦行是感恩戴德呢。”

    胡惟庸冷笑着说道。

    “恩公,你说,皇上要是知道了,他最信任的大臣,居然想着拉拢武将,会是什么反应呢?”

    李善长闻言,摇了摇头。

    “惟庸啊,此事不可莽撞。

    这件事,只能不经意说漏,而不能特意向皇上上奏。”

    胡惟庸听见李善长的话,眼前一亮。

    “谨遵恩公教诲。”

    “嗯,你能明白就好,到了你我这个位置,已经不是一点小事就可以扳倒的了,而是无数的罪状加在一起。”

    “才能一击毙命,让他永无翻身之地。”

    “无论是刘伯温,还是李锦行。”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缓缓开口。

    “现在朝中,中书省,刘伯温和我共为相国,相互制约。”

    “李锦行独掌御史台,可谓是天大的龙恩。

    可如果一旦发现了李锦行有着结党营私的想法,那对他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特别是文臣,最忌和武将交情过深呐。”

    “御史台是陛下手中的利刃,只有这柄利刃和所有人都是敌人时,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所以,惟庸呐,单单马南山的事情还不够。

    需要再加一把火才行,只有这样,才能一击必中!”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笑着说道。

    “恩公,惟庸明白了。”

    胡惟庸听完李善长的话,也沉下气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