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44章 恩科总监李锦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诚惶诚恐的样子,心里也是不禁好笑。

    “小子,你还给咱演戏,你小子我还不知道。”

    朱元璋心道。

    李锦行在士子里有如此声望,是因为他出的一本名为《格物致知》的书。

    书里面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山村乡野传说,无所不有。

    而之所以这本书受到了士子追捧,乃是因为里面那些离经叛道,但却又合乎自然规律的理论。

    初始时让人难以接受,对着李锦行破口大骂。

    可是时间一长,便渐渐的转变了方向。

    一些士子看得如痴如醉,崇敬有加。

    若不是因为李锦行的《格物致知》还未全面普及,弟子尚少,没有进行系统讲解。

    不然,过不了几年,李锦行就是当朝第一大儒!

    “行了,咱已经决定了,你就是北场恩科总监,负责北场恩科一切事宜。”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那副极其不愿的表情,没有商量,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臣,遵旨。”

    李锦行闻言,心底也是不禁叹了口气。

    科举总监,确实是恩宠有加,皇恩浩荡。

    但是他却不怎么高兴。

    刚才他虽然给朱元璋分析了三条原因。

    但是他心里清楚,朱元璋也很清楚。

    北方士子之所以一个也没有考中进士,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北方有真才实学,最厉害的那些士子没有来应天参加科举。

    而导致如今这个局面的,就是山东二贤。

    山东二贤可谓是当代的圣人,天下士子的圣地,也是读书人心中的信仰。

    在儒学上造诣高深,倍受尊敬。

    特别是北方士子心中,山东二贤就是圣人。

    而许多读书人眼里,圣人可比朱元璋这个天子要高贵的多。

    朱元璋下令处死山东二贤,自然是激怒了北方士子。

    虽然他们不敢造反,但是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着对朝廷的不满。

    所以这才造成了三十六名进士全是南方人的尴尬局面。

    根本就不是他所说的北方初定,许多士子无法在大试之前赶到。

    是因为许多士子根本就不想来,不敢来!

    而如今,李锦行接任恩科北场总监,若是朝廷旨意下发各省,前来京城赶考的士子寥寥无几,那他这个恩科总监怕是凶多吉少。

    ………

    “果然,皇上才是这天下第一聪明人啊。”

    东华门外。

    李锦行回头看着这高耸的宫墙,看向奉天殿的方向,灯火通明。

    这会儿还有许多大臣在奉天殿阅卷,今夜,他们会住在皇宫,就在奉天殿里休息。

    但是李锦行还真有点羡慕他们。

    “皇上说的没错啊,李锦行,有时候太聪明了可不太好。”

    李锦行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不禁自嘲道。

    随即转身离开了皇宫。

    ………

    平原侯府内。

    李锦行坐在书房里,没有睡意。

    思索着作为恩科总监,该如何才能将此次的恩科北场办好。

    朱云章也猜到了此次科举,全是南方士子的原因。

    不过李锦行和朱元璋两人都默契的没有谈及,而是用北方初定,以此来解释,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所以,北场恩科必须很热闹,比南场恩科还要热闹。

    如此,才能说明朝廷所说的“因官道不通,阻挡了士子进京赶考”的说法是正确的。

    而且事后朱元璋任命李锦行为恩科北场总监。

    似是随意而为,毫无章法。

    可是回想着朱元璋当时的话,李锦行才发现自己错了。

    朱元璋让他担任恩科北场总监,恐怕从他在东华门外安抚那群士子的时候就有苗头了。

    让他安抚东华门外闹事的士子,证明了他在士林里的确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虽比不上山东二贤,但也有着一席之地。

    让李锦行担任恩科总监,既可以保证恩科北场的公平性,又可以借助他在士林里的声望,号召北方士子进京赶考。

    而且李锦行作为恩科北场总监,也必须这么做,甚至是很主动的去做。

    用自己在士林里的声望,号召北方士子进京赶考!

    不然,到时候百官弹劾。

    朱元璋就可以随时将李锦行治罪!

    所以李锦行才说朱元璋是最聪明的人。

    “不过,似乎这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只要操作得当,说不定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在北方士子中的声望!”

    李锦行靠在椅子上,手指敲打着桌面,眼睛里闪过一缕金芒。

    “既然皇上也希望当朝第一大儒在朝廷,那做臣子的自然要尽职尽责。”

    看着皇宫的方向,李锦行心里也顿时有了主意。

    ………

    翌日。

    奉天殿。

    李锦行慢悠悠的站在前面,看着一众大臣疲惫不堪的样子,心里也是不禁憋着笑。

    就连衣善长也是有些无精打采。

    昨日群臣奉天殿阅卷,除了李锦行提前离开之外,其余大臣,都留下了这奉天殿。

    一直到今日上朝。

    而站在李锦行身后的胡惟庸和一众尚书,则是全部将目光放在李锦行身上。

    似乎有着滔天怨气。

    奉天殿阅卷是李锦行提出来的。

    而最早离开的也是李锦行。

    只留下他们,老眼昏花的顶着烛灯阅卷。

    不当人子啊!

    “李大人,看来你昨天休息的很好啊。”

    站在旁边的李善长看着李锦行,饶是他城府再深,心里也是不禁有些怨气。

    “相国大人此言差矣,锦行虽每日操劳政务,夙夜忧叹。”

    “但仍旧会抽空休息,生怕精力不足,耽误了皇上吩咐的大事。”

    李善长听见这话,嘴角微不可查的抽搐了一下,索性闭上了眼睛,等待着早朝,没有说话。

    ……

    不一会儿。

    朱元璋便走进来奉天殿,坐在龙椅上。

    “臣等参见皇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皇上。”

    在早朝之前,朱元璋也已经拿到了群臣的阅卷结果,和李锦行选的出入不大,仅有一两个有差异。

    “宣旨吧。”

    朱元璋话音落下,旁边的兴宇走上前一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圣旨,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因北方初定,官道不通,致使大试开始,然北方士子仍未抵达京城…”

    “特此设北场恩科,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锦行任北场恩科总监。”

    “待北场恩科结束,南北士子一同参加殿试,钦定三甲,钦此。”

    “臣,李锦行接旨。”

    ………

    很快,中书省下发各省的文书,便被加急送到了全国各地。

    而滞留在京城的北方考生也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纷纷摩拳擦掌。

    准备在接下来的恩科北场里面大放异彩,榜上有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