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82章 朝堂巨变,李锦行恐怖的力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群臣退朝之时。

    平原候府内。

    李锦行这才悠悠转醒。

    ………

    日上三竿,微风拂面。

    在侯府的院子里。

    李锦行正慵懒的坐着,手捧一卷书。

    旁边的石桌上放着一盏清茶,历久弥香,颇有意境。

    就在这时,安正走了进来。

    “老爷,都察院的吴涛吴大人来了。”

    李锦行闻言,眼神一动。

    “让他进来吧。”

    “是,老爷”

    安正听完,这才转身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便引着吴涛来到了侯府的内院。

    “大人。”

    吴涛看着的李锦行,恭敬行礼。

    “你来我府上,所为何事?”

    “大人,这是今日朝会上的内容,属下已将其尽数记录,拿过来给大人过目。”

    李锦行闻言,接过吴涛手中的奏折,饶有兴趣的看了起来。

    “十八条罪状,欺君谋反,这胡惟庸和李善长还真是迫不及待啊。”

    李锦行看着奏折里的内容,也是不禁笑道。

    吴涛闻言,低着头没有回话。

    “这个大臣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

    “禀大人,此人乃是工部侍郎方茴。”

    李锦行闻言,慢慢放下了手中的奏折。

    “吴涛。”

    “属下在。”

    “这弹劾百官,监督满朝文武,乃是我们都察院的职责。”

    “我记得这中书省、六部的官员似乎犯过不少事,咱们都察院也该动一动了。”

    “不然皇上要该怪我们食君之禄,玩忽职守了。”

    李锦行看着相国府的方向,眼神闪烁。

    他可不是什么善辈。

    既然凤阳之事不足以让众臣忌惮,有所收敛,那他也只好随了朱元璋的愿。

    和胡惟庸、李善长斗上一斗。

    同时敲打敲打一下哪些站在墙头上的人,省得一天天在后面捅刀子,让他心烦。

    也是从此刻开始,都察院发挥出了他恐怖的威力,令人胆寒!

    而李锦行也成为了众臣避之不及,畏之如虎的大臣。

    “是,大人。”

    吴涛闻言,应声道。

    “大人,望江楼之事已准备妥当。”

    “我们已将你平日里在望江楼指点士子们的话编写成书,为《格物致知》第二卷,随时可以运往全国各地。”

    李锦行闻言,点了点头。

    …………

    时间缓缓,白驹过隙。

    此时距离李锦行被禁足在府,已是半月而逝。

    这半月以来。

    李锦行虽从未上朝,也足不出府。

    可是在朝堂之上却是威名赫赫,对于李锦行的手段惊恐不已。

    方茴因为贪墨工款,被流放三千里。

    吕昶因为被发现被冤枉,即刻免除惩罚,征召回京。

    然吕昶已经深患重病,无奈之下朱元璋特准许其告老还乡,安度晚年。

    由原户部侍郎冯静担任新任户部尚书。

    显然,朝堂的变化不止于此。

    都察院的那一群御史,仿佛脱缰的野马,半月以来,疯狂上奏弹劾。

    朱元璋特许,凡是京城官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可上朝禀事。

    而如今,京城官员,从上到下,被换了将近五分之一!

    全都是都察院的功劳!

    而且每次一击即中。

    凡是被弹劾的官员,轻则降职罚俸,外放地方,重则罢官流放。

    都察院的那群御史,半月以来,无差别攻击,无论是浙东党也好,淮西党也罢。

    凡是被都察院御史揪住,一个都跑不掉。

    甚至,众臣对都察院的怨恨,也一下子超过了锦衣卫。

    如今的大臣,只要看见都察院的御史站出来,就会下意识的往后退几步。

    就连翰林院那群翰林,如今也是对都察院这群御史有些忌惮,眼神有些奇怪。

    当然,无差别弹劾的浙东大臣里面有没有墙头草,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人是有私心的,御史也不例外。

    更何况,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从吴涛拜访侯府后发生的。

    众人也不是傻子,意识到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

    相国府。

    “恩公,这都察院简直是猖狂至极!”

    胡惟庸想着今日朝会上的事,不禁怒吼道。

    眼神里的恨意,比当初对杨宪的恨意更深。

    今日朝会之上,都察院右都御史杨林带头弹劾李善长和胡惟庸。

    虽然朱元璋没有大动干戈的惩罚他们,只是罚了他们半年俸禄,可有可无。

    但是这几日时间里,胡惟庸是真的被都察院那群疯子吓怕了。

    李善长坐在椅子上,揉了揉脑袋,缓缓闭上眼睛,身体有些疲惫。

    没有立即说话。

    早在半月以前,李善长上奏朱元璋。

    中书省右相刘伯温生病在家,他处理各省政务,力有不逮。

    于是,朱元璋便让胡惟庸暂代右相一职。

    原本胡惟庸正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之时。

    没想到接下来的都察院的动作,顿时让他忙的焦头烂额,团团乱转。

    他在六部当中培植的党羽,更是流放的被流放,降职的被降职。

    仅留下几个李锦行认为为官还算清白的给事中。

    “惟庸呐,先坐吧。”

    李善长看着正在气头上的胡惟庸,叹口气,说道。

    胡惟庸看着无动于衷,有些疲惫的李善长,这才慢慢坐了下来。

    “惟庸呐,这次都察院之事,你可发现了异常?”

    李善长靠在椅子上,身心有些疲惫。

    “恩公,都察院近日以来的异常举动,明摆着就是李锦行的命令。”

    “他这是在报复我们啊。”

    “前一日方茴刚在朝堂上弹劾李锦行,第二天就被抄家,流放三千里!”

    “并且还路遇土匪,意外生亡!”

    “不仅如此,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凡是和我有一些交集的,全都被都察院弹劾了一遍。”

    “这李锦行,简直是欺人太甚!”

    说着,胡惟庸也是不禁一阵窝火,咬牙切齿,眼神里的杀意如深渊般令人敬畏。

    “惟庸啊,没错,这次之事确实是李锦行的命令。”

    “但是,我们至少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两点。”

    李善长说着,看向平原候府的方向,眼神也有些忌惮。

    “其一,李锦行在都察院的威望比我们想象的更高,都察院现在就是他的一言堂,哪些御史对于李锦行的命令从不犹豫!”

    “一个独立于中书省外的监察机构,却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这乃是一大杀器啊。”

    胡惟庸听见李善长的话,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其二,为何都察院最近频频弹劾朝中大臣,却缕缕成功?”

    胡惟庸听见李善长这句话,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同时,心里也是不由一惊,眼神惊恐。

    “恩公,你是说……皇上?”

    “没错。”

    李善长点了点头,眼神微闭。

    “皇上这是在让李锦行泄愤,所以都察院弹劾之事,大都成功,皇上一一应允。”

    “此行凤阳,想必皇上觉得有所亏欠李锦行,这才默许了都察院近日以来疯狂的举动。”

    李善长说着,面色沉重。

    能得朱元璋如此宠信,李善长如何不忌惮?

    自古以来,有哪个皇上会觉得有所亏欠臣子?

    如今朱元璋的举动,实在是李善长不得不多想。

    如今朝中大臣,对于李锦行,已经是谈之色变,畏之如虎,何人敢对其锋芒?

    如此下去,又何来他们的容身之所?

    ~~~~~~

    :码子不易,都到这里了,发个电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