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14章 蒋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锦衣卫没了。

    随着奉天殿上朱元璋的一道圣旨。

    毛骧死了。

    锦衣卫也撤解了。

    一时间,悬在文武百官头上的那一把刀,似乎不见了。

    不少人为此松了口气。

    好些大臣发现,在自家府里多年的下人,突然消失不见。

    顿时也是一阵后怕。

    不过紧随其来的,便是一阵劫后余生、庆幸之感。

    锦衣卫的人就在自己府上,并且隐藏多年,地位颇为重要,而自己却毫无反应,从来没有发现。

    锦衣卫的手段无不令人胆寒。

    而庆幸如今锦衣卫已经被取消,从今以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某一天锦衣卫突然闯门而入,无处申冤。

    还来不及辩解,便被打入锦衣卫诏狱,屈打成招。

    锦衣卫成立七年,却也冤枉了不少大臣,死的不明不白。

    空印案,朱元璋诛杀大小官员一百余人,流放近千余官员。

    原本是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百官纷纷自危。

    如今,随着锦衣卫被撤解,毛骧被杀,也被一众朝臣下意识忽略。

    心中的怨气和不满一下子便消散不见。

    沉浸在喜悦之中。

    毕竟,空印案事不关己,已经过去了。

    而取消锦衣卫,却是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自然值得高兴。

    而这也是朱元璋乐意见到的结果。

    至于毛骧,平日里得罪了这么多大臣,正好推出去平怨。

    …………

    皇宫。

    御书房。

    蒋?(huan念第二声)站在朱元璋面前,面色冷冽,一双眼睛里仿佛不带丝毫感情,是一个只知道执行命令的机器。

    “蒋?。”

    “属下在。”

    蒋?听见朱元璋的话,应声道。

    “锦衣卫取消了,但是咱,需要知道这天下发生了什么事,咱也不能就此变成瞎子,你懂咱的意思?”

    朱元璋看着蒋?,眼神里冷光乍现。

    “属下明白,请皇上放心。”

    “嗯,下去吧。”

    “从今天开始,锦衣卫就不必存在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吩咐道。

    “属下告退。”

    蒋?说完,慢慢退出了御书房。

    蒋?以后就将取代毛骧的位置,也会成为朱元璋隐藏在暗处的眼睛。

    原本的锦衣卫摆在明面上,弊端颇多。

    而且还有一些不知死活的人,往锦衣卫内安插人手。

    锦衣卫,早就不干净了。

    是不是完全忠于他的,还很难说。

    自从出了上次吕家的事,朱元璋便已经对锦衣卫起了别的心思。

    一个不纯粹的锦衣卫,与他而言,很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威胁。

    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今天锦衣卫的命运。

    而这也给朱元璋提了一个醒,有时候,只有隐藏在暗处的力量,才能更具威胁性。

    这把隐藏在暗处的刀,更加的具有威慑力,用的更加顺手!

    ………

    平原侯府。

    李锦行和徐妙锦桃林里。

    李瑾年则是在一旁丫鬟小心翼翼的陪同下,玩的不亦乐乎。

    “夫君,燕王妃已回京多日,明日,我准备去燕王府看看姐姐。”

    徐妙锦看着李锦行,眼神里充满着温柔的笑意。

    李锦行闻言,点了点头。

    “好,明日望江楼有一个诗会,我带着瑾年过去瞧瞧。”

    李瑾年已经快三岁了,虽然还不到上学的年龄。

    但却已经可以可以开蒙教育了,到时候虽然可以由他亲自教导。

    不过既然李瑾年已经拜师,那自然交由吴涛来教导。

    至于明日的诗会。

    李锦行也仅仅是凑凑热闹。

    忙里偷闲的享受一下。

    过几日,百官进宫贺正,洪武七年一过,他身为中书省左丞相,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清闲了。

    …………

    翌日。

    临近年关。

    各地藩王回京贺正。

    虽然刚刚经过空印案,震惊朝野。

    不过过年的气息倒是冲散了不少紧张的气氛。

    而且锦衣卫被撤销,对于众臣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京城,燕王府。

    庭院里。

    朱棣和徐妙云坐在石桌旁。

    旁边则是两个打扮精致,衣着华丽的孩子。

    正是燕王府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

    “王妃,平原侯府夫人来了,奴婢已让人将其引到客厅。”

    就在这时,一个丫鬟走了过来,向着徐妙云行礼道。

    “王爷,是妙锦来了。”

    徐妙云看着朱棣,轻声道。

    “嗯,你们两姐妹也很久没见了,你们好好聊聊,我去书房和姚广孝下棋。”

    朱棣闻言,心神一动,起身离开庭院,走进书房。

    徐妙云和朱棣之间,倒是有一种相敬如宾的默契。

    不一会儿。

    朱棣便来到了书房内。

    而姚广孝则正坐在书房内拿着一本望江楼最新的一期《理学》看的津津有味。

    “王爷,你来了。”

    看着朱棣走进来。

    姚广孝也连忙起身,放下手中的书,敬声说道。

    “你非要跟着本王回京,就是为了看这本最新一期的《理学》?”

    朱棣看着姚广孝,走到其身旁坐了下来,笑着问道。

    浑然没有一个燕王的架子。

    “王爷,这理学确实是世间第一学问啊,相国大人的学问实在是令人敬佩,如今仕林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姚广孝看着桌子上的理学,语气感慨。

    “哦?什么话?”

    朱棣说着,也是来了兴趣。

    看着姚广孝,等着他的下文。

    “仕林里的哪些儒生都说,相国大人是当时圣人,学问贯通古今,如今看完这本理学,足见其学问确是震慑古今。”

    姚广孝看着望江楼的方向,不由得有些感慨。

    “哦?这理学当真如此?”

    “世间第一学问?倒是好大的口气!”

    朱棣说着,眼神有些闪烁。

    “对了,你上次去处州府,可探出了些什么?锦衣卫之事真如你所说,是李锦行所为?”

    “燕王,锦衣卫之事,李相似乎并不知情,不过我倒是听到了一些风声。”

    “太子殿下似乎在锦衣卫里有些势力,而且太子殿下有些事瞒着皇上。”

    姚广孝说着,眼神不变,似乎早已猜到朱棣会有此一问。

    而朱棣听完,则是沉默了下来。

    既然和太子有关,那他就不得不仔细推敲。

    不知过了多久。

    朱棣这才缓缓开口。

    “先生,你走吧,皇位,只能是太子的,本王绝对不会行谋反之事,你有惊世之才,不应该在我这燕王府屈才。”

    姚广孝闻言,却是摇了摇头。

    “王爷,今日望江楼有个诗会,不知王爷是否有雅兴前往?”

    “那是你们文人的事,本王久经沙场,对于你们哪一套不感兴趣。”

    朱棣罢了罢手,兴趣乏乏。

    “王爷,听说此次诗会,李相也会来。”

    姚广孝明明刚到京城,却似乎对望江楼的事十分了解,了如指掌。

    朱棣闻言,也沉默了下来。

    思索了片刻,这才开口道。

    “好,那本王就跟你去看看这名传天下的望江楼的诗会,到底配不配得上他的名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