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25章 朱元璋试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

    平原侯府。

    “侯爷,徐将军来了,正在前厅等候。”

    侯府内,李锦行捧着一本史记读得正酣。

    安正站在一旁,低声禀报道。

    “让他直接进来吧。”

    “是,老爷。”

    安正说完,这才躬着身子缓缓退出去。

    不一会儿。

    便带着徐辉祖走了进来。

    “侯爷。”

    徐辉祖看着李锦行,拱手行礼。

    “辉祖,你来了,坐吧。”

    “你来找我,有何事?”

    李锦行示意徐辉祖坐下,倒了一杯茶,笑着问道。

    侯府内,良人相伴,又有李瑾年这个小家伙,一家人倒是过得惬意。

    “侯爷,昨日胡惟庸去兵部了,不过是任大人和他谈的,我并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徐辉祖皱了皱眉头,语气严肃。

    李锦行闻言,点了点头。

    “嗯,这件事我知道了,不必在意。”

    “要不了多久,我恐怕就要动身了。”

    “如今你也在兵部熟悉了政务,我走之后,京城内的局势会更加的复杂紧张,你记得我交代你的话。”

    李锦行看着徐辉祖,眼神关切。

    “侯爷放心,辉祖会处理好一切的。”

    “嗯,必要时候,你可以行事稍微大胆一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李锦行拍了拍徐辉祖的肩膀,似乎话里有话,意有所指。

    “侯爷,辉祖谨记在心。”

    徐辉祖对于李锦行的话,还是比较相信的。

    虽然他此刻还听不出其中的深意,但到时候,他总会明白的。

    ………

    另一边。

    京城内。

    一个不起眼的府邸。

    章府。

    章寻是刑部侍郎,虽然地位不低,但在京城众多勋贵里,绝对算不上高官。

    在众多达官显贵里面,丝毫没有存在感,也没有人会注意这一个小小的侍郎府邸。

    章府内,章寻的书房。

    此时的章寻早已没有了那种谄媚低眉的表情,而是极具一家之主的威严。

    从地方爬到京官,他阿谀奉承,察言观色的本事可谓是一流。

    低眉谄媚似乎已经刻在了骨子里,是他下意识的动作。

    不过回到府内,便是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

    面目威严,语气一丝不苟。

    言语之中的气势,震慑心魄。

    “兵部侍郎,徐辉祖?”

    “这京城果然是深渊似海啊,一个兵部却是热闹非凡。”

    章寻用手拨弄了眼前棋盘中的棋子,神色平淡如水。

    …………

    皇宫。

    武英殿。

    “父皇,太医诊断,母后身体虽已恢复,但不宜舟车劳顿。”

    朱标向着朱元璋拱手,语气郑重。

    “嗯,那她就留在应天吧,告诉李锦行,一个月后动身。”

    “你和他先行凤阳,祭拜皇陵,再行前往黄山行宫。”

    “是,父皇。”

    “儿臣遵旨。”

    朱标向着朱元璋拱手,慢慢退出武英殿。

    朱元璋则是一手不断的敲打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良久。

    朱元璋缓缓开口。

    “二虎。”

    “末将在。”

    “传咱的旨意,召胡惟庸即刻进宫。”

    “末将遵旨。”

    朱元璋这才拿起一旁的奏折,放在案桌前面。

    眼神趋于平缓。

    如今工部的威远铳,和户部的新式农具,让朱元璋的心思也陡然活跃了起来。

    新朝建立以来。

    徐达为元帅,多次北伐。

    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终究没有一劳永逸。

    一是因为敌人狡猾,二也是因为贼军战斗力不可小觑。

    如今有了威远铳,而且还有几种新式火器,甚至火炮也正在改良之中。

    这也就意味着,大明的边疆,将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也许就像李锦行说的那样,大明,会领先一个时代!

    每当想着这些,朱元璋也是不禁一阵激动。

    开疆扩土,这是历史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也是历代君王梦寐以求的事情。

    至于李锦行,有着如此超前的知识和见识,画饼忽悠还不是手到擒来?

    北征异族,困难重重。

    在于将领不熟悉地势,无法追击,一举歼灭。

    至于战力,徐达亲自统帅,还有麾下各路猛将,自然是不言而喻。

    有时候,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

    大明如今飞速发展,这一天,也许并不是空想。

    …………

    不一会儿功夫。

    胡惟庸便在二虎的带领下来到了武英殿外。

    “皇上,胡相国到了。”

    “宣。”

    “臣胡惟庸参见皇上。”

    胡惟庸走进殿内,语气恭敬,神色真诚,一副忠心耿耿的表情。

    浑然没有恃宠而骄的模样。

    与之在众臣面前的姿态截然不同,恍若天地之距。

    “平身吧。”

    “谢皇上。”

    胡惟庸起身,低着脑袋,腰背弯曲,全然不像是一个权势滔天的丞相。

    “惟庸呐,这天气渐热,咱准备去黄山避避暑,待秋月凉爽天气才回来,这朝廷上下的政务就交给你了。”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眼神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胡惟庸闻言,脸色不变,语气诚挚。

    “皇上,臣一定竭尽全力,恪尽职守,辅佐太子殿下监国。”

    “不,这次太子也要跟着去,太子先去凤阳祭拜皇陵,再去黄山行宫。”

    “咱不在应天的这些时候,你就代咱当几天皇帝,咱相信你一定能做好,不要让咱失望啊。”

    朱元璋来到胡惟庸身边,拍着胡惟庸的肩膀,眼神里带着期许和赞赏。

    语气中浓浓的信任。

    “轰!”

    胡惟庸听完,顿时感觉脑袋发懵。

    “皇上!”

    “这万万不可啊!”

    “臣胡惟庸请皇上收回成命!”

    胡惟庸连忙跪倒在地上,脑袋贴着武英殿内的地板,声音颤抖。

    不知道是高兴的还是被吓的。

    胡惟庸很兴奋。

    但他也害怕了。

    代君监国!

    这是巨大的诱惑,但同时,也有可能是巨大的危险。

    他担心,担心这是朱元璋在试探他。

    一旦他回答错误,就会步入万丈深渊!

    所以,从这一刻起,他必须得字斟句酌,小心翼翼!

    帝心难测!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的表现,明显的满意的点了点头。

    胡惟庸也似乎感觉到,那股凝视着自己的眼神渐渐转变,身体一轻。

    周围的气氛仿佛也轻快了起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