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49章 早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锦行走出禅房。

    晨光熹微。

    朦朦胧胧的天色里,充满了一股神秘的色彩。

    “安正,你守了一夜了,回去歇息吧,待会儿就要启程了。”

    李锦行站在层层阶梯上,看着山间翻滚的云雾,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是,老爷。”

    安正看着身穿儒袍,身姿挺拔、面容坚毅的李锦行,拱了拱手,弯着腰缓缓退下。

    李锦行如今跟着朱标东奔西走,如果不刻意表现,身上倒是少了许多官场的气势。

    反而更像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

    学识渊博,眼眸里宛若星辰。

    “胡惟庸?章寻?”

    “这京城还真是热闹啊,就是不知道这一次会死多少人。”

    “宰相,多少人沉迷的政权巅峰,如今就要不复存在了。”

    李锦行看着应天府的方向,语气感慨,自言自语的说道。

    “锦行?”

    就在李锦行站在原地发愣时,身后传来了朱标的声音。

    “殿下。”

    李锦行听见身后的动静,急忙转身,拱手行礼,语气恭敬。

    “免礼。”

    “锦行,起这么早,可是有心事?”

    朱标和李锦行并肩而立,语气有些疲惫。

    “多谢殿下关心,臣只是因为太久没有见到家人,一时间有些感慨,让殿下见笑了。”

    李锦行摇了摇头,笑着解释道。

    朱标闻言,也不疑有他。

    “瑾年今年就四岁了吧?”

    “回殿下,瑾年过了今年便四岁了。”

    “雄英也一岁多了,这次回去之后,你这位老师可以来东宫多看看他。”

    朱标顺着李锦行的目光看去,云卷云舒,日出的阳光透过云层,带着一股梦幻的色彩。

    “殿下,你可发现了什么不同?”

    李锦行听见朱标的话,没有回答,而是转移了话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

    “父皇有着他自己的打算,只是这蒋?却是有些过了。”

    朱标听见李锦行的话,眼神平静,只是话里的内容却值得人深思。

    李锦行闻言,点了点头。

    思考了片刻,随即缓缓开口。

    “殿下不是已经做好了准备吗,我看顾勇就不错。”

    “太仓的事顾勇行事谨慎,据我观察,却是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你说到这个,我倒是想起来了。”

    “还没来得及问,胡惟庸将造船工作全部停工,恐怕水师的训练计划需要延迟,耽搁不少。”

    “而且太仓的事,父皇似乎已经有所发现。”

    朱标说着,眉头紧皱。

    “殿下,水师的训练可以缓一些,不过威远军的训练却势在必行,而且统领的人选也是重中之重。”

    “纵观整个大明的武将之中,除却徐达等武将以外,无一人能比得上蓝玉。”

    “如徐辉祖、李景隆等二代武将,虽然潜力无穷,但却是无一人可与蓝玉相提并论。”

    “只是蓝玉此人行事过于骄傲,他手下的士兵,很多都只认他这个将军,就连皇权也不放在眼里。”

    “但威远铳是我大明的机密,蓝玉此人并不合适。”

    “威远军是一支极其超前的军队,和以往的军队都不相同。”

    “并不需要像如今的军队一般,需要统帅带领将士冲锋陷阵,奋不顾身。”

    “蓝玉是一个猛将,如果以现在的军队与之抗衡,李景隆、徐辉祖等人,无一人可挡!”

    “但威远军不同,需要的是一个坐镇军中,运筹帷幄的统帅,这支军队极强的战斗力,在于其严厉的军纪、战术和最先进的火铳。”

    “所以我认为,这统帅可以在徐辉祖和李景隆等一些二代武将之中挑选。”

    “况且蓝玉娇纵,虽对殿下忠心耿耿,但是如果不加以约束,日后恐怕会酿成大祸。”

    李锦行看着朱标,面色严肃。

    朱标闻言,没有回话。

    朱标将手负在身后,看着远方渐渐升起的红日,神色凝重。

    “瓦剌日渐猖獗,屡屡进犯大明边疆,据边疆守将来报,已有了异心,这个冬天,边境怕是不安分啊。”

    “瓦剌,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李锦行闻言,眼神闪烁。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锦行从来不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

    “走吧,父皇醒了,这次回京,你就可以见到妙锦和瑾年了。”

    朱标拍了拍李锦行的肩膀,转身离开。

    ………

    另一边。

    京城。

    皇宫。

    “皇上有旨,命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林、翰林院掌院学士黄鸣、中书省左丞章寻联合刑部,彻查胡惟庸造反一案,凡涉事官员依大明律严惩不贷。”

    奉天殿上。

    随着二虎冷冽的声音响起。

    整个奉天殿内鸦雀无声,沉默的可怕。

    一些大臣这才猛然惊醒,原来昨日京城的动静是怎么一回事。

    胡惟庸造反!

    大逆不道!

    毫不夸张的来说,这是开国以来,最惊骇的一件事。

    “臣等遵旨。”

    章寻几人闻言,相视一眼,连忙站出来拱手行礼。

    不过内心也是不禁一阵苦笑。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累不累不说,最重要的是容易得罪人。

    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万劫不复。

    更不要说这里面还牵扯到了老相国李善长。

    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关系,毋庸置疑。

    虽然李善长已经退居幕后,但是他的能量却不能忽略。

    所以接到这一份圣旨,众人这才苦着个脸。

    ………

    翌日。

    傍晚。

    京城。

    经过一天时间的缓冲和处理,京城大变模样。

    原本街道上斑驳的血迹早已消失一空。

    那些被刀剑砍?玷Υ玫囊簿∈??Р患?

    应天府外。

    以杨林和章寻为首的一众官员焦急在应天城外候着。

    今日。

    是朱元璋回京的日子。

    无数人惴惴不安,又或许让不少人兴奋不已。

    倏尔。

    不久之后,YU远处官道上便出现了长长的队伍。

    在队伍的中间,是朱元璋的龙撵。

    不一会儿。

    车队便来到了众人面前。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一走出车撵,文武百官齐声下跪,嘴里高呼道。

    “免礼。”

    “谢皇上。”

    朱元璋从早已铺好的红毯走进了城门。

    在禁军封保护下回到了皇宫。

    至于原本城外的驻军,早在二虎亲自出面后便撤回了京城大营。

    就此,胡惟庸案这才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