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59章 汤和的厚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应天府。

    京城之内一片喜庆。

    皇帝大寿,普天同庆,京城内自然是张灯结彩。

    一些商贩也借此机会准备大赚一笔。

    汤府。

    作为最早跟着朱元璋的将领。

    当年的义军汤帅。

    徐达和汤和在武将中的地位,犹如文官之中的左右丞相。

    是当之无愧的天子袍泽,恩宠有加。

    汤和的国公府和徐达的魏国公府,规格比普通的国公府规格还要大许多,无限接近于王府。

    足见朱元璋对二人的恩宠。

    府内。

    汤和坐在书房内,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山水画,神色平静。

    “父亲,您找我。”

    片刻后,汤鼎推开房门,向着汤和恭敬行礼。

    “来了,坐吧。”

    汤和看着汤鼎,微微点了点头,对于这个长子,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次过年后,我就准备向皇上请辞了。”

    汤和看着汤鼎,语气平静。

    书房内烛光摇曳,院子外面月光皎洁如白雪。

    “父亲,这……,为什么这么突然?”

    汤鼎听见汤和的话,不禁一阵错愕,显然对于汤和这个决定有些猝不及防。

    “我常年征战沙场,落了一身旧疾,如今天下安定,边疆虽有异动,但也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为父如今也该辞官归养,颐养天年了。”

    汤和说着,心里也不禁有些感慨。

    回想起这一生的境遇,在此刻只感觉百感交集。

    原来的放牛娃,吃不饱穿不暖。

    再到后面的义军千总、大帅。

    如今更是大明国公,位高权重,荫庇子孙。

    那一幕幕,不断在汤和脑海中回现,仿佛一切都在眼前。

    “汤鼎。”

    “父亲,孩儿在。”

    “今日武将中多有对徐辉祖的不满,你也和他有所往来,你认为徐辉祖此人如何?”

    汤和虽然准备辞官,但是终究是要对自己的孩子谋划。

    汤鼎听见汤和的话,沉思了片刻。

    虽然年纪尚小,但却已经有了一丝稳重,颇有一副运筹帷幄的气势。

    “父亲,我和徐辉祖倒是颇为熟悉,只是这几年以来的变化,却是让我感到十分的陌生,似乎变了一个人。”

    “和之前那个徐辉祖完全不一样。”

    “似乎是从他跟着徐伯父从军历练开始。”

    “回来后便有一种冷血无情,一往无前的气势。”

    “再后来,我再和他见面时,只感觉他整个人内敛不发,身上有了一些文官的气质。”

    “似乎,更加的冷静。”

    汤鼎在脑海里不断的回想着徐辉祖的形象,仔细的说道。

    汤鼎比汤和他们更早一步回京,和徐辉祖见过一面。

    当时城外徐辉祖担任先锋出征时,汤鼎也在。

    所以对于徐辉祖的变化,他感觉十分陌生。

    “是啊,徐家那小子,身上有着很大的变化。”

    汤和此次回京时,曾经在路上遇见过徐辉祖率领的威远军,的确让他眼前一亮。

    这也是他发出“未来是年轻人的”感慨的原因。

    徐辉祖身上,威远军身上,让他看到了将来大明的战场,可能再也不是他们当年的刀兵相见。

    而是如同威远军一般,以最先进的武器,革新整个大明的军队。

    听见汤和的话,汤鼎似乎想到了什么,随即开口问道。

    “父亲,此次徐辉祖出征,为先锋官,燕王殿下挂帅,边疆无人坐镇,是否颇有不妥?”

    “无妨,燕王在边疆素有威名,麾下也有诸多武将,更何况还有傅友德坐镇,乱不了。”

    “鼎儿,你记住了,待我辞官后,我会回凤阳老家,你将这一封信和这个玉佩交给李锦行。”

    “记住了,不能被任何人发现,特别是藏在暗处的眼睛。”

    “切记,此事事关我汤家的安危,不可马虎。”

    汤和说着,神情严肃的看着汤鼎,言语之中的郑重,让汤鼎的肩膀也不由得一沉。

    “父亲,您放心,孩儿谨记在心。”

    “嗯,你先退下吧,我知道你有疑问,不过这些事情,为父能教你的不多。”

    “你只需要记住,你将这封信交给李锦行时,他对你的嘱咐,或者是暗示。”

    “官场险恶,如到危急关头,平原侯府,或可为我汤家救命稻草。”

    听见汤和的话,汤鼎只感觉心神一颤。

    不过他随即便反应了过来,向着汤和恭敬行礼,“父亲,孩儿记住了。”

    “孩儿先行告退,父亲早些歇息。”

    汤和闻言,点头挥了挥手。

    汤鼎这才退出房门,轻轻将门从外面关上。

    只留下了汤和一人,站在书房里愣愣发神。

    看着皇宫的方向,汤和的心里不由得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他想要归隐,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番在朱元璋面前试探这才做出的决定。

    “李锦行,希望我没有看错人吧,这一份大礼,换你为我汤家出手一次的机会。”

    天空中一轮圆月高挂,洁白如霜,冰冷如雪。

    汤和很清楚,那一封信和玉佩,代表着的东西,可不是那么简单。

    …………

    内阁。

    政事房。

    自从胡惟庸案结束后,李锦行这个吏部尚书倒是闲下来了不少。

    如今这才有了时间来到内阁。

    内阁一天要审批的奏折很多。

    比之前的中书省还要繁忙许多。

    虽然只是票拟,不是决策。

    但是这些大臣无一不是处理朝政的好手。

    许多处理方法也颇为老辣,一语中的。

    如果不是什么军国大事,以及出现明显的纰漏,朱元璋都会按照内阁的处理意见,下放执行。

    李锦行坐在政事房内,看着手里的奏折,手中的毛笔已经不知蘸了几次墨水。

    “又是一份贺词。”

    李锦行合上奏章,摇了摇头。

    再过三日,便是朱元璋的寿诞,大明各地官员的贺词也已经送达了京城。

    交由内阁,最后由内阁统一上呈朱元璋御览。

    李锦行随手将其放在一旁,又拿起了一份奏章。

    只是这次李锦行的脸色却是有了些变化。

    顿时间严肃了起来,不似之前的随心所欲。

    片刻后。

    李锦行放下手里的奏折,眉头紧皱。

    “来人。”

    “大人。”

    “去通知其余阁老,到议事房。”

    “是,大人。”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