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192章 侯府的冰山一角(4)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

    城门口。

    “凌兄,恨你我相识甚晚,不能与凌兄彻夜长谈,此去山高水远,凌兄一路珍重。”

    “待他日,章某定然前往庆阳凌兄府上叨扰。”

    章禀看着轻装简行的凌荀,那一副相见恨晚的表情让人也不禁动容。

    凌荀看着章禀,心里对于他的看法改变了许多。

    原本他以为,章禀被称为京城四子,是因为其父兵部尚书章寻的原因。

    如今看来,倒是真的有真才实学,而且举止儒雅,气度不凡,不失为一个真君子。

    凌荀朝着章禀,笑了笑,道,

    “哈哈哈,章兄,那你恐怕要失望了。”

    “我已经决定了,此次离京,前往四方游学,钻研理学,如若侥幸习得些许圣人之道,那便此生无憾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凌某志不在朝堂,今后怕是再也见不到章兄了。”

    “章兄,朝堂尔虞我诈,我祝章寻平步青云,咱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凌兄,一路走好。”

    凌荀不再停留,径直翻身上马。

    “驾!”

    “驾!”

    踏!

    踏!

    一阵马蹄声渐行渐远,凌荀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官道上。

    “凌兄,你我一见如故,恐怕不久之后我就要去寻你了。”

    “你志不在朝堂,我是身不由己啊。”

    “著书立传,一代大儒,又何尝不是我之所愿。”

    “唉。”

    章禀看着凌荀离去的方向,在原地久久伫立。

    东边红日高挂,染红了云彩。

    章禀这才登上马车,缓缓向着城内走去。

    多年以后,大明不仅多了一个才华横溢,风流不羁的贤王府世子,更是有着两位大儒,庆阳二圣。

    ………

    侯府。

    自从昨日得到虎符,受封五军都督府中军都督之后,李锦行便时常坐在书房内,看书练字,也不见客,也不去点卯。

    内阁和吏部的事,都交由其余人处理,由吴涛负责主持大局。

    “父亲,到练琴的时间了。”

    就在李锦行练字入迷时,已经有一米高的李瑾年身穿锦衣,走进了书房。

    “嗯,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走吧。”

    李锦行闻言,放下手中的笔。

    揉了揉有些酸疼的手腕,走到李瑾年身旁,脸上笑容宠溺,牵着他的手,来到了桃林。

    “老爷。”

    “你们都下去吧,凝香和凝霜留下就行了。”

    “是,老爷。”

    李锦行和李谨年来到湖中的石亭里,盘腿入座。

    修长的手指轻抚琴弦。

    “年儿,今日为父教你一首新曲子,乃是为父自己所作。”

    李锦行捏了捏李谨年的脸,长年严肃,一丝不苟的面庞上露出了宠溺的笑容。

    疼儿子要趁早,晚了,说不定就不疼了。

    “好啊,好啊。”

    “父亲,那我要是学会了,可以去找玲儿妹妹读书吗?”

    李瑾年看着心情不错的李锦行,察言观色的本事极强,立即用明亮可怜巴巴的眼神盯着李锦行。

    “哈哈哈,好!”

    “今日你要是能学会了这首曲子,明日为父亲自带你去,让你和你的玲儿妹妹读书。”

    李锦行看着李谨年卖萌的样子,也很吃这一套,大笑着说道。

    李谨年口中的玲儿则是一次徐妙锦带着他去寺庙祈福时认识的,是上元县县令之女公孙玲。

    其父公孙丘因为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爱戴,被吏部拟定调任应天府治中,正五品。

    原本的上元县是上县,从六品。

    此次公孙丘调任应天府治中,也算是出人头地了。

    而且公孙丘没有后台,朝中无人提拔,全靠民间声望,再加之上元县乃是天子脚下,更容易被看到,这才被提拔为应天府治中。

    也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干吏。

    李锦行对于自家的臭小子这么早就霍霍别人家的大白菜,不可置否。

    心里虽然偷着乐,嘴上却是不说。

    至于门当户对之类的,李锦行倒是没有这么重的观念,只要合适,他不会阻拦。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侯府。

    如果必须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两个字,顺眼!

    反正再怎么有权有势,难道还会超过侯府不成?

    不过李锦行不知道的是,李瑾年的正妻,还真就比侯府有权有势,即便那个时候他已经受封贤王。

    …………

    皇宫。

    “章大人,这边请。”

    章寻跟着太监,走进了御书房。

    与此同时,另一边。

    东宫。

    崇文殿。

    朱标埋头处理着政务,眉头紧锁。

    “太仓?”

    “时间还不到啊,再等等。”

    朱标低声呢喃着,朱红色的毛笔在奏折上划了一道,单独拎出来放在了一旁。

    这本是李锦行递交的奏折,不过朱标认为时机不到,没有允许。

    …………

    五日后。

    山西省太原。

    晋王府。

    朱??正坐在王府内,悠闲自得。

    京城的消息没有传出去,直到此刻,朱??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而就算知道了,他也没有办法。

    锦衣商会的事他根本就没有管,朱??彪悍,颇有能力,更是朱元璋几个儿子中也颇为受宠。

    但是锦衣商会的事他却没有注意过,只要每年按时给他送钱,他便不会过问。

    如今的朱??还是那个飞扬跋扈,性格彪悍的晋王,在封地之内名声不可谓好。

    最重要的是,有一段时间内,传出晋王朱??想要谋反篡位的声音。

    虽然是谣传,甚至是谬不可言,但是流言一旦多了,总会在人的心底埋下一颗种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芽。

    此次朱元璋遇刺,锦衣商会最先在陕西发现,之后朱元璋自然是调查出了真相。

    而他让蒋?立即停止调查,也正是因为,朱??是他的儿子!

    而且还是他比较喜爱的皇子之一。

    他相信朱??可能会违法犯事,但是绝不会大逆不道。

    只是如今发生的事情,朱元璋却是派蒋?带着夜卫来到了晋王府。

    踏!

    踏!

    踏!

    夜卫的人身穿官服,面色冷冽。

    “站住!”

    王府门前的侍卫看着蒋?,上前拦住。

    蒋?面色不改,从身后夜卫的手里拿过圣旨,高声喊道。

    “圣旨到,晋王接旨!”

    不一会儿,便看见朱??带着谢氏等人从府内走了出来,走到蒋?面前齐身跪下。

    “儿臣朱??接旨。”

    “奉天……着晋王即刻回京,不得有误,钦此!”

    “儿臣接旨。”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