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225章 君恩难受,刘璟入大理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军大营。

    李锦行的营帐始终亮着灯,直到后半夜,这才吹灭了蜡烛,缓缓睡去。

    而在其书桌上,还以一幅墨迹尚未干透的字画,只见上书“薄纸轻几许,恩情重万钧。”几个大字。

    …………

    第二天。

    卯时。

    一阵低沉的号角声响起。

    “嗡嗡~呜呜~~”

    “轰轰~~”

    “踏!踏!踏!”

    原本的营地依然被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取代,在一阵阵沉重的号角声中,大军开拔!

    与此同时。

    距此千里之遥的京城内。

    大臣们已经在东华门外等候宣朝,如今的文官之中以户部尚书、内阁首辅刘茂和执掌都察院威望颇高的杨林二人为首。

    在之下则是吏部尚书吴涛,仅次于二人,其身后是李锦行,执弟子礼,算是李锦行最亲近的学生。

    再加上如今和兵部尚书黄鸣相互支持,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是不低。

    再往下则是其余四部尚书加上应天府尹,大理寺卿等官员,在这些之后才是李青和李进这些六部侍郎。

    虽然侍郎和大理寺卿,应天府尹同为正三品,但是前二者掌握着实权,地位要比李青几人高上一筹。

    而且无论是李青还是李进,都是属于一步登天的那种官员,虽然深得圣恩,但是在官场中的影响力显然是不如卢凌风和黄鸣这些人的。

    “彭!”

    “彭……”

    “宣百官上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眼神扫视着众臣,朱标则是站在朱元璋左后方。

    “皇上有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刘茂闻言,捧着玉圭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准奏。”

    “皇上,昨日前往青田宣旨的官员已经回京,赵国公刘莲此时已至苏州府,明日便可抵达京城。”

    ………

    有着刘茂的开头,大臣们也纷纷站出来说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直到半个时辰后。

    这才结束了今天的早朝。

    “退朝!”

    随着传令太监的声音响起,文武百官纷纷退出了武英殿。

    “齐兄,方兄。”

    黄子澄三人走出奉天殿,便聚在一起低声交谈了起来。

    “黄兄。”

    方孝孺和齐泰看着黄子澄,也是拱手笑道。

    如今他们三人可谓是春风得意,一下子仿佛得到了重用。

    虽然只是员外郎,从五品官职。

    但是却已然不低,更何况还是在京城内的从五品官员。

    京城外的那些地方知府是正四品,虽然官阶比他们高了三级,但是他们在京城为官,又在六部,机会总是要多一些。

    对于京城的官员来说,地方官员只要不是三品以上,他们总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而黄子澄和方孝孺、齐泰三人便正是如此。

    “今日我在府上设宴,二位仁兄还请赏脸,我们三人不醉不归。”

    听见黄子澄的话,齐泰和方孝孺自然是没有拒绝。

    …………

    另一边。

    章府。

    原本阔气的府邸变得额外冷清。

    在府邸外有着一队禁军看守,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

    章寻也将章府所有下人遣散,只留下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管家和一个老婆子,两人负责照顾章寻的起居。

    巨大的宅院内显得十分冷清,没有多少人烟。

    章家祠堂。

    “老爷,该吃饭了。”

    “放在门口吧,待会我自己吃。”

    “是,老爷。”

    章寻看着眼前的祠堂,双鬓早已斑白。

    人生大彻大悟后,他一瞬间变老了许多。

    但是他不后悔。

    毕竟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定就要承担他可能带来的风险。

    而且他虽然“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终究还是保住了章家的香火。

    祠堂里熏香缭绕,章寻跪在一个团铺上,紧闭双眼。

    良久。

    “天变凉了,这京城还真是繁华啊。”

    “只可惜,看不到今年京城的雪了。”

    章寻摇晃着站起身子,眼神恍惚中似乎又看到了当年他求学时候的日子。

    本是落魄一书声,恐负佳人,远走他乡,得贵人相助,入朝为官。

    三年衣锦还乡,娶得贤妻。只可惜在章禀出生不久后便身患重病离世了。

    “禀儿,为父愧对你们母子,只求来世你们能过上好日子吧。”

    章寻撑着身子坐在祠堂旁边的椅子上,眼睛皮愈发的沉重,直到完全睁不开眼,缓缓睡去。

    当他之后被下人发现时,已是满头白发,没有了生息。

    仵作验尸,悲痛过度,一夜白头,一命呜呼。

    …………

    上元县。

    “大人,这是从京城来的信。”

    县衙里面,一个捕快将一封信递给刘?。

    “嗯,你下去吧。”

    刘?接过信件,罢了罢手,示意其退下。

    这才回到房间内拆开信看了起来。

    是一封没有写名字的信,不过刘?也知道,这大是侯府送来的。

    没有交代什么,只是一封简单的信,将朝堂的官员变动告诉了他,让他对京城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他这上元县知县京县,正六品。

    吏部只能对四品及以下的地方官和五品及以下的京官进行任免。

    也就是说以后刘?调入京城最高只能是正五品,比如今的黄子澄三人高一级。

    而之后的一切,则需要由皇帝任命,或者大臣举荐,由皇帝任命。

    “大哥被召入京了?”

    “不过还好是在翰林院,终究要好的多。”

    刘?看着刘莲被召入京为官,担任翰林院院长,兼任武英殿大学士时,也有些意外。

    “呵呵。”

    “这大哥倒是一下子成了国公,比侯爷还要高上一筹。”

    想到这里,刘?也不禁笑了笑。

    不过随即便摇了摇头。

    如今的所有国公里面,怕是就只有刘莲这个赵国公最为不起眼,只有国公的爵位,权力倒是不如一个吏部尚书。

    不过如今担任翰林院院长,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平原侯府,别说赵国公,当朝又有多少王公贵族敢小觑这位平原侯呢?

    “如今京城局势变动,官员还有诸多空缺,应该要不了多久,就得去京城了。”

    刘?看着信上的内容,心里暗暗道。

    “如今大理寺卿和少卿的位置都还空着,还有许多大理寺丞也有空缺,如果我调入京城,不是在应天府衙,那便是在这大理寺。”

    “不过很大可能是在大理寺,大理寺丞正五品。”

    “而且这大理寺和刑部掌管刑狱,在京城之中也算是实权机构,许多人可都盯着这个位置。”

    刘?将信收好,看着京城的方向,心里暗暗憧憬。

    那一天,不会太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