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家已经确定:这并不是一条想像中,全部由未知材料所建成,某种全封闭式,飞行器或人工建筑的通道。
小队最后位置的袁芳队长,在走过那道隐藏在崖壁内的金属大门时,试图关闭它,以保障身后不出现新的“威胁”。
但找不到开关——无论是先进的控制面板,普通的摁钮,或者是一个控制扳手。
炸毁这道门,将后路封死——这个想法,在看到了厉海的眼神之后,袁芳选择了放弃!
晓松所背的炸药,还需要用在后边,更重要的地方。
……
这条地底通道,显然是基于天然洞穴的走势,所“修建”的。
蓝光的来源,倒的确是一种未知的先进技术。采用的某种发光涂料,用喷抹的方式,均匀地涂在洞穴山石的表面上。
这些环状“光圈”,每隔5、6米一个,将整个通道映成一条科幻感很强的时光隧道。
它无形无色无味,已经隐于岩层之内,所发出的光,柔和而不刺眼。
光照强度也不弱,在通道里,10米之内,可看得清人的五官。
而且还是一种先进的感应技术,同样找不到控制开关。
随着众人越走越深,前方光环次第亮起;后方离得远了的,蓝色光环也已经悄然熄灭。
……
既然整条通道都是天然洞穴,那就不是全直的了。不但有拐弯,还有高低起伏,并且在厉海他们深入到数百米后,已经像从一条临时的支线通道,进入了某条主通道里了。
这里的光源,不再是那种环状的发光涂料了。
头顶的岩壁顶部已经很高,5米以上的高度。既有往前、往后延伸开去的点状光源,是嵌入岩层,样式像巨大的“矿灯”;两侧往前,也有整齐排列、小一些的壁上光源。
主通道的直径,宽度足以开上装甲车缓行,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四个人,像闯入了一个,由异族开凿的,巨大地底基地里。
……
说它是异族所开凿,是有证据的,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从进入宽广的通道开始,沿路上地面、洞顶和洞壁上,不仅开始出现各种树木、根茎,草株花卉,还不断出现一些,由古老又先进的技术造就的,工程机械与建筑残体:
成排闪着绿光,形似小型锅炉的储物罐;洞顶直径粗大、不知用途的管道;还有形似战斗掩体的方形箱子;有某种金属挡板、尺寸惊人的“重机枪”据点……
破烂的齿轮、活塞、轴承,大量应用在周围的装置上,而且都趋向于巨大化。
……
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瞪大了眼睛,沉默不言,看着周围的一切!
没有一个人能想到,就在自己身边的雾灵山里,居然藏着哪些大的一个“秘密”?
安静的通道里,没有别的声音,但空气清新,显然是这个庞大地下基地的一部分。
没有发现有毒枭和那些雇佣兵停留的痕迹、声响。
……
袁芳检查过通讯装备,厉海的手机自然是没有信号的,但任公子出品的智能终端,也不知道偷偷连接的是哪颗通讯卫星……和外面的联系,没有问题!
时间缓缓流逝,4人继续往前行进,大约又1.5公里之后。
通道前方,一扇半掩着巨大破碎的金属门,门后有大小齿轮与铁索装置用于开合;进入门后,是一个更宽广的三层“平台”,各种残破的巨大建筑物围绕……
像是走进了某个电影场景里,矮人族的地下宫殿。
而这看起来,仅仅是一个,根据地底洞穴地势而建的“中间站”。
头顶是如巨大鲸骨一样的建筑承重构件,中间三层平台环绕着一个深不见底的“洞”,不知道通向哪里。
……
所幸能从通道地上的青苔上,看到一些新鲜的踏痕——先进来的敌人,并没有刻意隐藏……四周也没有值得停下来“研究”的东西。
这里,看起来是一个被遗弃的地下基地,四目所见,皆是破败的岁月痕迹。
过了那个“中间站”,继续往前,一直走在主通道里。
好在这条通道,一直没有大的分岔,大家有理由相信,前方会有更大的地底空间,手持藏宝图的毒枭旺彩一行。
他们有自己的“目的地”!这很好——跟上去就行!
……
又过了一个类似的地底“中间站”,之后再走了半小时——
通道尽头,他们小心谨慎,慢慢靠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地底空间”。
甚至可以抬头看到,暗淡如墨、有些许星光的一角天空!
看样子,是穿过了某段山体,进入了雾灵山深处未知的某处地方。
头顶有一个巨大的天坑,微弱天光透入,数千米的高度下,他们眼前,呈现出一个有低矮灌木、巨大树根,有小型瀑布和山崖,还有水潭,以及通往其他地方的未知洞口。
……
眼前,确实是一个“古老”又先进,巨大的地底洞穴系统。
说它古老,是因为样式丑陋,被茂盛的植物掩盖,布满岁月痕迹;
说它先进,又因为有着一种未来蒸汽朋克,旧式机械的幻想痕迹。
……
以蒸汽机为主,多种能源共存的大型工业机械,齿轮、活塞、轴承大量应用在机械上;
粗大金属支柱撑起的多层可移动平台,残存建筑物都趋向于巨大化;
崖壁瀑布水流旁边,还有一整套的水力输出装备……洞穴地上、半空中随处可见的大小管道……
这是一个未被世人所发现,藏于深山地底——
异族遗留的地下工程!
……
没有人认为这是,工程子弟兵们早些年的“杰作”!
就在离江州不远的涪陵,有一座解密后,改建成旅游景点的“816工程”。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核工程之一,该项目总投资超过7亿,这在当年可是个天文数字。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停工时,项目已完工近半。整座大山内部几乎被掏空,步行游览要花费数小时之久,是6万子弟兵集中与深山密林中,用多年隐姓埋名、青春汗水铸就的工程奇迹。
当和这里一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