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明末逐鹿 > 第254章 松山大决战(4)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四月本就是雨季,大雨一旦来临,没有十天半月,根本挺不下来。

    松山城的战事,因为梅雨天气,转眼就拖延了半个月。

    在这样的大雨天气,双方的兵马都只能龟缩在营地休整待命。

    公孙翊率领的护国军,由于粮草充足,但也没有多大的压力,但后金方面,粮食却日益锐减,军中的粮食用度,已经开始减少供应。

    为躲避大雨,多尔衮已经搬进松山城内居住。

    北山大营则暂时交给了洪承畴指挥。

    “这该死的雨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烦闷的多尔衮,暗骂一声。

    看着走进来的弘文馆大学士宁完,道:“你不用劝本王,现在不是本王要决战,是明军要对我们斩尽杀绝。”

    “现在就算我们放弃关宁锦,明军依旧不会罢休的,除非咱们再次返回建州,去掉帝号。”

    “王爷,臣不是来劝你撤退的,臣恰恰认为,这个时候咱们只有迎难而上,才有取胜的机会。”

    宁完我何尝不知道,明军此来,绝对不是来攻取关宁锦防线的。

    所以这一战避无可避,此战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要么后金从此败亡,要么一举击败明军,重新获得重生的机会。

    这一战后金要是败了,即便明军不把他们赶尽杀绝,李朝以及蒙古各部落,也不会放过后金的。

    痛打落水狗,这是自古皆然的事情。

    “哦,那你认为我军此战如何取胜?”多尔衮顿生兴趣,要知道宁完我向来都主张避战,现在突然主张速战,自是让他大感意外。

    “王爷,明军显然也获悉我军粮草不足的情况,准备长期??持,待我军粮草耗尽,再发动致命一击。”

    “既然如此,咱们何不满足明军愿望,今夜咱们连夜拔营,做出慌乱撤退样子,引诱明军追击,待明军追赶上来之时,咱们在大凌河北岸,摆开阵势,与之决战。”

    这计策是宁完我这些天来,冥思苦想之后,认为最可行的一条办法。

    “万一明军不动呢?”多尔衮皱眉问道。

    “若明军不动,咱们就先撤回盛京,派出兵马筹集粮草,等待明军抵达盛京之际,再与之决战便是。”

    宁完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此时自是果断的回答道。

    作为内政大臣,宁完我深知大军若在松山再待下去,粮草断绝之日,必然是大军覆灭之日。

    于此如此,不如放手一搏。

    松山城不过一小城,并不利于防守,与其再次相持不下,还不如把明军引到盛京城下,然后鼓动全城百姓,向明军决一死战。

    “此事容我考虑一下。”多尔衮点点头,很快他便召集洪承畴与范文程以及众将召开了军事会议。

    会议上众将一致通过了宁完我的建议。

    “既然诸位大人将军一致同意此计,咱们今晚连夜拔营,在大凌河畔等待明军。”多尔衮见上下一致同意,撤军返回盛京的主意,遂做出了拍板。

    当天夜里,后金大军撤退的动静,自是没有瞒住公孙翊布置在松山周围的暗探。

    半夜接到消息的公孙翊,却并没有吃惊。

    建奴这个撤退,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留了后手,二是军中无粮。

    不管是那一条,对于公孙翊来说都不是问题。

    此次他出征的目的就是杀进建奴的盛京城,建奴如今就算撤退,他们也只能撤回盛京。

    正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更何况公孙翊还留了一手,锦衣卫辽东镇抚司陈子林,二月份就潜伏在辽东前线。

    自从两军在松山??持后,公孙翊就秘密派出陈子林,安排了十五名精干的探子,悄悄潜伏在了大凌河的南岸。

    这五名探子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密切注意北岸建奴大军的动向。

    一旦发现建奴大军北撤,立刻炸毁大凌河上的石拱桥。

    大凌河上的石拱桥是建奴北撤路上的必经之路,若是在七八九月干旱时节,建奴骑兵即便没有桥,依旧能够轻松跃马渡河。

    但在如今的梅雨季节,河水暴涨,这个时候别说骑马过河,就算是普通的舟楫也难以横渡。

    所以这个时候,大凌河上的石拱桥被炸毁,建奴十万大军,不但会断绝后续补给,还会退无可退。

    面对这样的绝境,无论是军心士气,都将会遭遇莫大的打击。

    这一招,早就在公孙翊的计划之中,这也是他没有安排陈子林,第一时间炸毁大凌河上的石拱桥的原因。

    若是一开始就炸毁石拱桥,顶多是对建奴的士气军心打击一时,同时也会逼得建奴狗急跳墙。

    相反在关键时刻,再炸毁石拱桥,那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陈近南,传令各向松山城进发。”从床榻上坐了起来的公孙翊,惬意的伸了个懒腰。

    多尔衮连夜撤出松山城,自然不可能再留兵马驻守,面对十几万明军,他即便留一些人马在城中,那也只会是肉包子打狗。

    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刮地三尺,把松山城能带走的,包括百姓牲畜,哪怕是一粒米都没有留下。

    顶着雨滴,公孙翊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松山城。

    就在公孙翊大军前脚刚进入松山城,多尔衮的十一万大军,也已经距离大凌河不足十里距离。

    然而就在这时,只见大凌河方向传来一声巨响,即便是相隔数里,依旧能够看到一道火光冲天而起。

    剧烈的爆炸之声,以及石拱桥坍塌的巨响,就像一道惊雷,彻底打蒙了多尔衮,也彻底让女真兵马陷入恐慌之中。

    “报,回禀摄政王,大凌河上的石拱桥被炸毁了。”飞马而来的斥候,送来的消息,让多尔衮以及一干将领,如丧考妣。

    “立即扎下营寨,防止明军来攻。”多尔衮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同时又道:“何洛会、佟养性你二人立刻各率一队人马,在周围搜索舟楫,以及寻找可以渡河的地点。”

    黎明时分,天色渐渐放光,一阵清风吹来,霞光万道,绽放着绚丽迷人的五彩云霞。

    “放晴了,放晴了……”

    松山城头上的明军将士,无不欢呼而起。

    半个月的阴雨天气,确实让人心情郁结,如今天气放晴,那种舒缓的心情,自是让人激动。

    “建奴现在到哪里了?”公孙翊此刻的心情,同样激动莫名,看来决战就在眼前了。

    当真是老天爷都帮自己,建奴刚刚撤出松山城,却迎来了久违的晴天。

    “回禀主公,探子刚刚来报,建奴正在大凌河北岸扎营,寻找舟楫准备渡河。”兵曹侍郎陈子龙,立马起身回道。

    “陈近南,传令各营,立刻出发,向建奴发起进攻。”

    大凌河畔地势开阔,杂草丛生,显然是一处绝佳的战场。

    公孙翊亲率十四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大凌河河畔的女真营地压了上来。

    后营主将胡心水率领一万兵马驻扎松山城,负责守卫城池。

    十几万大军,旌旗蔽日,声势震天。

    士气如虹的护国军,一路高唱凯歌,步伐轻盈而目光坚定。

    相反折腾了大半夜的建奴兵马,此时却是士气低落。

    望着身后滔滔不绝的大凌河,一些渴望回家的战士,无不是怨声载道。

    三里之外,公孙翊便扎下阵脚。

    左营炮营虽然只拉上一百门小口径的六磅红夷大炮,这些射程两千步距离的红夷大炮,在炮营士卒的推动下,很快便在大阵之中一字排开了。

    公孙翊亲率中军骑兵营,护卫两翼。

    “传令,左营跑步,立即三轮齐射。”

    十几万大军摆开阵势,纵横数里地界。

    一百门红夷大炮在公孙翊的一声令下,百炮齐射,一团团火球略过天空,紧接着便奏响了一曲生命的交响曲。

    “轰轰轰……”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惊天动地,犹如地动山摇。

    遭遇炮火猛烈炮击之下,建奴的士兵顿时人仰马翻,士卒纷纷四散躲避。

    “轰!”一颗炮弹正好在汉军正白旗旗都统沈永忠身边爆炸,马背上的沈永忠脸色瞬间惨白,下一刻他的身体就飞向了半空。

    而他坐下的战马,则当场被火炮炸的血肉横飞。

    “将军,将军……”从空中摔落地面的沈永忠,口吐鲜血,被亲卫抱了起来。

    “我不行了,告诉摄政王,奴才不能再为国尽忠了……”沈永忠作为汉军旗正白旗都统,从他伯父沈志祥开始,他们沈家就投靠了建奴。

    并且深受器重,屡立战功。

    “王爷,明军开始进攻了。”多尔衮刚才为躲避炮火,已经把大营移到了大凌河河畔。

    此时前方大营方向,虽然遭遇明军火炮洗礼,但很快便恢复了建制。

    作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自是不可能再一通火炮之下,就土崩瓦解。

    “传令、图格、英俄尔岱、白格、塞古德、以及孔有德给我集中力量,向明军展开反击,告诉他们,今日背水一战,不胜则亡。”

    多尔衮目露凶光,一脸厉色的他,也是彻底发狠了。

    明军大阵之中的公孙翊,在炮声三通之后,便扬声道:“前营列阵掩护,炮声三通之后,向建奴大营推进。”

    “右营火枪营列阵,跟随前营攻击前进。”

    前营军阵前的主将刘芳亮,拔剑指向建奴大军,怒吼道:“进攻!”

    “攻!攻!攻!”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啊啊啊!

    好不容易刚刚写出来的,亲们,你们忍心不给一张银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