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第一炮灰 > 第46章 杨公善吟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刚才有个人想找你喝酒,哥哥我来看看你,顺便告诉你一声。”

    杨岐便问:“是谁想找我喝酒?”

    裴元绍说:“是破虏将军麾下都尉朱治,说是想跟你探讨一下文学,咱也不懂什么叫文学。”

    杨岐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那我这就去吧。”

    裴元绍又道:“别急啊,又不是请你一个人。他还请了我和左先生。”

    杨岐对着裴元绍的地中海哑然失笑:“你也去?”

    “别老你你你的,你就这么称呼给你发俸禄的人啊?”对称呼一事,裴元绍早就有所不满了。

    杨岐这才改口说:“朱都尉还请了裴校尉?”他说话的同时听见身侧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嗤笑,不用想,必然是赫连鸢了。

    “是呀,”裴元绍说,“你是屯长,我是校尉,哪有请屯长喝酒,却不请本部校尉的道理?”

    “也是。”杨岐心说:朱都尉会做人,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往往能影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印象,值得学习。

    杨岐带着左慈、随裴元绍去了豫州军的营地,来到了都尉朱治的营帐。除了他们三人外,赫连鸢也死皮赖脸地跟着,按她的说法:贴身护卫,就得走到哪儿都跟着。

    而杨岐对这种行为只有一种推断:这小眼睛没脖子的贪财丫头,一定是想着“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

    “来,快请坐。”帐内都尉朱治及几名校尉司马早已等候多时,邀请客人入席。

    杨岐刚坐下,就看见几名僧人提着饭笼、抱着坛子陆续进来,给各位上菜。

    “施主请用膳。”

    “多谢几位长老。”

    杨岐讶然看着几名僧人帮自己擦桌子,将饭笼里面的东西一样样拿了出来。先是一大碗酱色里透着红的烧鸡,然后又是一盘韭菜鸡蛋,接着是一罐葱姜瘦肉汤,最后是一大碗白米饭以及一坛青梅酒。

    杨岐眼泪都快下来了,来到汉末,除了刚来的那天吃过一回萝卜炖羊肉,到现在几个月了,一顿荤的没见到,反倒被几个和尚送来了大鱼大肉。杨岐激动万分,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这几位附近寺院里的招待人员。

    “这些没什么的,小意思,我们经常能吃到。”为杨岐上菜的两名僧人笑了笑,把饭笼放在墙角就走了。

    赫连鸢也看得眼都直了:“俺也好久没吃上肉了,给俺一根鸡腿呗!”

    杨岐拿起筷子刚准备下口,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僧人吃肉是不是有点不和谐?他在脑子里又重放了一遍送饭僧人的话:“这些没什么的,小意思,我们经常能吃到。”

    合着你们和尚还喝酒吃肉啊!

    “他们不是犯戒了吗?”杨岐不免道出心中疑惑。

    可在场的其他人无不用困惑的目光看着杨岐,并反问他:“什么犯戒?”

    而赫连鸢同样不屑地一笑:“你说犯戒?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和尚不能喝酒吃肉呢!”

    搞了半天,汉朝的和尚是不忌口的呀!而且不光如此,还有一个可能会令人世界观崩塌的真相:只有汉人的佛教有那么多清规戒律。

    其实,汉族佛教徒吃素,这在世界佛教史上是个很特殊的现象。迄今为止,除了中国汉族佛教徒之外,包括藏、蒙、傣等各民族的佛教徒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佛教徒仍然都是吃荤的。从戒律角度来说,佛教并没有硬性吃素的规定,出家的比丘戒和在家的居士五戒都没有这种规定。

    在佛教里,一般信徒是可以吃三净肉的(不见,不听,不疑为我杀),大乘佛教赞叹吃素的行为并提倡吃素,但并不是硬性规定。我国汉族佛教徒吃素的传统始于南北朝,以前的佛教僧侣,一般都是吃荤的。到了梁武帝,他决心要改变这一习惯,最后勒令僧尼一律素食。

    “原来我被骗了这么多年呐!”杨岐化愤怒为食欲,敞开了肚皮将饭菜一扫而空,当然他还是给自己的随从赫连鸢留了一点的——游戏里的随从挂身上就可以,但现实中的随从还是要吃饭的。

    酒过三巡,大家都略有醉意,脸颊浮现出了红晕。

    朱治这会儿拍拍手,门帘再度被挑开,又有两名僧人进来,一人抱着坛子、一人拿着一盏透明的杯子。

    杨岐本来醉得犯困,一看见这只透明的杯子突然就一个激灵:我擦,这不会是玻璃杯吧?东汉那会儿好像还没有玻璃吧?难道除了我以外还有别的穿越者?

    杨岐如是猜测着,不由得多看了朱治几眼。

    还好朱治解释道:“这盏水晶杯是破虏将军年轻时在老家打井时偶然发掘的,破虏将军将其视为至宝。而某因为与上将军相交甚厚,因此他将这盏水晶杯赠予了我。今日刚巧有菩提寺珍藏的西域蒲陶(葡萄)酒一坛,特地请主公以此盏品此佳酿。”

    说完,朱治就打开坛子,倒了满满一杯葡萄酒。他也不再客气,先自己喝了小半杯,连连点头,然后依次传了下去。

    杨岐不喜欢和别人共用一只杯子,因此等杯子传到自己面前的时候,他没有立刻去喝。

    这显然引起了其他醉鬼借着酒劲的催促:“杨屯长不喝,难道是看不起咱们的朱都尉?”

    杨岐有些左右为难,正窘迫的时候,忽然心生一计:你请我来不是探讨文学的吗?我就用文学来化解眼下的困境。

    于是杨岐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杯,说道:“诸公误会了,岐非是不愿饮此佳酿,只是看着水晶杯中盛满晶莹的丹朱美酒,不免想要吟诗一首。”

    这下其他人都来了兴趣,纷纷问道:“杨屯长想要作诗,是作什么样的诗啊?”

    杨岐清清嗓子,声情并茂地吟诵起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好、好!好诗!”众人无不鼓掌喝彩。

    尤其是朱治连连称赞:“好一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杨公卓才逸群,治诚拜服!还请杨公满饮此杯!”他说着就走出席位,把杨岐面前原本剩了半杯的酒直接给填满了。

    杨岐真是欲哭无泪。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吃完了酒席,杨岐出了营门散步醒酒,而朱治从后面赶上,要与他漫步谈心。

    朱治仍在称赞着他,说:“杨公才学,自古罕见。只是不知为何杨公有如此才华,却仅仅委屈在一个步兵屯长的位置上?”

    杨岐早就培养出了极高的悟性,他立刻就明白了,按照常理来推断,朱治这是打算挖墙脚了,我一个打算自立的人,怎么能被人挖角呢?于是他轻声笑道:“世上有才学的人又不止我一个人,难道他们个个都身居要职,执天下牛耳了吗?先前被破虏将军杀得大败的胡轸部、再往前被西凉铁蹄踏碎的那两万豫州军,朱都尉就敢保证,其中没有某地的大才?太多了、太多了。”

    朱治听罢,不禁默然。好一会儿,他才说道:“而今天下昏乱、豪强并起,当招揽贤良,辅佐国家。如果真如杨公所言,处处尽是人才,那为何某就没有遇见过几个呢?”

    “当然是政策有问题。”杨岐不假思索地说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