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白过来以后,刘协才知道:这个讨寇将军虽是袁术的部曲,但实际上也有自己的算盘,绝不会久居人下的。
可皇帝一言九鼎,同意的事不能反悔,再加上他也的确想看看如今的洛阳怎么样了,新城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坚不可摧,因此还是移驾洛阳新城,准备入住所谓的“临时宫殿”了。
至于目前已经归属袁术的原白波军将领韩暹,见皇帝已经安然无恙,就引兵回并州去了——主要是担心郑葵、黄图那俩阴险狡诈的趁机偷家,尽管名义上是同僚,可也不得不防,因为这种事在那个年代屡见不鲜。
转回头来,现在皇帝封官不封官都是杨岐说了算,但毕竟这是皇帝亲封的,名正言顺。
两三天后,天子车辇进入洛阳新城。杨岐早已提前搬出了府邸,打扫干净,请天子入住。
你问他自己家住哪?内城房子多了,而且没有一栋是豆腐渣工程,哪儿不是一样住?
皇帝入住以后,改府邸名为“扬安殿”,正堂作为朝堂,每天也装模作样地上朝退朝,像元首的愤怒一样,指点江山,处理那些早已不存在的政务。
办妥了这些事,杨岐不声不响地回到自己新房,激动地连靴子都给踢掉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啊呸,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居然让我给办到了!而且时间还提前了将一年半还多(正史上曹杨岐移驾幸许都是196年下半年发生的事)。
杨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加快历史的发展进程。
而他没有意识到的是,历史的发展进程,速度会越来越快,快到他难以想象。
这一日,皇帝命人去杨岐府中,宣杨岐入宫议事。
杨岐听说天使(天子的使臣)来了,赶紧请进来见面,只见那人眉清目秀,精神充足。
杨岐暗想:如今正值大荒年,官僚军民都面有饥色,这个人怎么白白胖胖的?
因而问他:“公尊颜充腴,以何调理而至此?”
那人答道:“某无他法,只是吃素三十年罢了。”
杨岐微微点头,但还是问:“光吃素难道不会营养不良吗?”
那人笑道:“只吃素不代表就一定会营养不良,关键看你吃什么、怎么吃,珍稀的素材,比肉不便宜。比方说有种黑蘑菇,在几百年松树的根底下长着,这么大一块——”他说着一边比划,大概两手团起来那么大,道:“就要上万钱。把它刨成薄片,撒成碎末在炒菜上,能就三四碗饭,好吃还养人。”
“嚯,上万钱?”杨岐听了直咋舌,仔细想想,才意识到这人说的黑蘑菇,应当是黑松露。吃得起松露,肯定得有钱啊,于是又问道:“君居何职?”
那人回答:“某举孝廉。原为袁绍、张杨从事。今闻天子还都,特来朝觐,官封正议郎。济阴定陶人,姓董,名昭,字公仁。”
董昭,就是那个活了八十一岁的乐平侯,被后人称为“运筹决胜,功绩卓然”的“魏之谋主”的董昭!
哎呀,我正缺这样的人才呢,来得正好!
于是杨岐避席道:“闻名久矣!幸得于此相见。”
而后置酒款待,还叫来左慈一块儿座谈。
忽有人报曰:“一队军往东而去,不知何人。”
杨岐没想明白为什么到这会儿还有兵马行动,急忙令人打探。
董昭却说话了:“此乃李?嗑山?罘睿?蛎鞴?创耍?室???洞罅喝チ恕!
杨岐不免奇怪:“杨奉此前保驾有功,如今却为何离去?莫非是疑心我会对他不利不成?”
董昭满不在乎地说道:“此乃无谋之辈,明公何足虑也。”
杨岐就此放心——
不对,好像有一个问题:徐晃是杨奉的部下,杨奉跑了,那徐晃……
唉,罢了,当年荀攸来洛阳新城,跟住宾馆一样,几天就走了,有些人嘛,注定是不属于你的,心态端平就好。
杨岐如是劝慰自己,但多少有些不舒坦。为了不去想这件事,杨岐又问董昭:“李、郭二贼此去若何?”
董昭回答:“虎无爪,鸟无翼,不久当为明公所擒,无足介意。”
杨岐见和董昭言语投机,便和他谈论起了朝廷大事。
董昭道:“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五霸之功也。但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朝廷暂驻新城,杨奉遁走,内外皆是明公兵马,唯独董承一军客坐洛阳,久则生变。明公须谨慎处之。”
杨岐听罢,若有所思。
看聊的时间也挺久了,董昭谢别。
杨岐拉着他的手送出门,并说:“凡杨岐有所图,惟公教之。”
董昭称谢而去。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xing去声)曾评价过董昭:昭人品不足称,其谋略妙,不下二荀。
也就是说董昭这人才智和荀??④髫?肫剑??似酚腥毕荨
要吃上万钱的黑松露、奢侈浪费都是小事,说他人品缺陷,主要是指他眼里并没有汉室正统观念。
他的人生价值,就体现在找一个可以发的起能让他吃上黑松露的俸禄的英明主公,帮这个主公成就一方霸业,至于动用何种手段、方法是否道德,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的。
显然,从一介黄巾贼出身,到现在掌管河南尹军政大权,每年财政收入可以达到两亿钱的讨寇将军杨岐,就是他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而杨岐牢记住董昭的告诫后,整肃衣冠,就去扬安殿觐见皇帝了。
待面见皇帝,刘协让他对天子出奔事件的一系列人员进行赏罚,毕竟杨岐现在是司隶校尉,洛阳新城内外全是他的兵,未来仍要多多仰赖他,面子还是要给的。
只不过具体赏谁罚谁,就不是杨岐能决定的了。
董承塞给他一卷竹简,让杨岐照着念。
经朝廷决议而定:诛杀尚书冯硕等三人,处罚他们犯下的罪过;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奖赏他们护驾有功;追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哀怜他为国尽节而死。
杨岐照着写好的稿子向朝臣们宣布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最后等退朝才想明白:
他奶奶的,我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吗?怎么赏罚决断都不是出自我自己的意见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