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第一炮灰 > 第230章 就要开战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听说袁军光前军就有四万人的时候,杨岐是崩溃的。

    一是因为真的多,比自己全部家当加起来还要多;二是即便知道了对方的人数也没有用,想像李世民洛阳虎牢大战那样使用各种战术,虚张声势以少敌多,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河南军有多少人,河南军曾经的主公袁术还能没有数?

    你再虚张声势、动用疑兵之计也没有用,你那么点人,真打起来专门找个人在后面一边看一边统计,搞不好你的战损,他比你还清楚呢!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双方都知己知彼的情况怎么办呢?

    只能拼硬实力了。

    论硬实力,杨岐硬吗?

    硬,很硬,非常硬,非常超级硬,非常超级无敌硬到爆炸的硬。

    洛阳星堡上搭建起了三十座炮台,三十门霹雳炮被安置在了炮台上,旁边堆好火药箱、硫磺、石块及碎木头屑、牛粪、鸡屎以及擦屁股纸,等等等等。

    没办法,那年头磨圆炮弹实在太费功夫,加上霹雳炮的工艺粗糙,估计也不配合,因此只能拿这些杂物来代替了,而且说不准其杀伤效果丝毫不亚于铁炮弹。

    武器方面主要就是霹雳炮,防御工事不需要过多准备,反正星堡竖在这儿。

    主要需要考虑的,是星堡旁边的城町。

    当初由于经费紧张,只能修建一座可以容纳十万人的堡垒,洛阳的百姓只能就近组建城町,缺少城墙的保护。

    几年下来,城町发展,规模随之扩大,人口增加,城町里已经有了三十多万百姓。

    而洛阳新城里全部成员已经占去了四万名额,就算想保护城町里的百姓,顶多只能保护五分之一,剩下的二十多万,就只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救哪个不救哪个?

    这个大问题,彻底难倒了杨岐。

    “不救。”董昭果断地给出了答案:“平时百姓生产劳作、为大军提供税赋收入,是利;战时徒然消耗物资,挤占生存空间,是为累赘。而且如果要收留百姓,洛阳新城地方有限,并不能全部收留,届时百姓争抢,再有人起哄,场面根本控制不住,徒增困扰。因此不救是最恰当的做法。”

    董公仁的风格果然很符合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品不足称。

    但不救,也的确是没办法的事。

    历史上的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还带着十余万百姓,以每日十余里的速度向江陵的方向撤退,而集中了五千精锐的骑兵,全部轻装上阵,从襄阳向着江陵的方向一路南下,急行军一个昼夜追击了三百余里,直追到当阳。

    要不是刘备运气好加上几员部将奋勇四战,当时就被老百姓给拖累死了。

    杨岐现在不是逃命,而是玩儿命,逃命都不能带老百姓,遑论玩命了。

    董昭的建议显得十分冷血。

    长年修道、怀有慈悲心肠的左慈听了显然不能完全赞同。

    但董昭却说:“城町里的百姓,如果能活下来,是他们的造化;如果死了,也是他们的命数。按照佛家的话来说:他们就该这么死。道家不也提倡‘顺其自然’吗?”

    剥去光鲜亮丽的外壳,任何宗教都是冰冷残酷的。

    “我们都是铁围中人。”杨岐忽然出神地抬头望着天。

    生在现代的杨岐从未见过蓝天,而穿越回古代,他也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如此凝神地仰视过这片郎朗晴空。

    晴空之上还有什么?真空、太阳系、银河,银河之上又是什么?万里铁围?万里也是胆子太小,才会说出这么没出息的字眼。论光年算还差不多。

    “上将军?”左慈注意到杨岐仿佛陷入了一种空我状态,忍不住唤了一声。

    “原来,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吗?”杨岐的青筋暴突,满脸怵惕惊怖之色,短暂的惊恐过后,又是无限的落寞与无奈。

    他垂下头,发现自己站在星堡的南墙上,叹了口气,抚摸着霹雳炮的炮管,宛若自言自语地说着:“不管怎么说,我也称得上是天选之人了,不是么?”

    董昭或许意会错了,应和道:“主公顺承天运,必成大业。此战虽险,亦能获胜!”

    “对啊,此战虽险,亦能获胜。”杨岐拍拍厚重敦实的霹雳炮,说:“只有先获胜,然后才能保护百姓——不过公仁呐,我要反驳你一句,你说的‘百姓如果能活下来是造化,如果死了是命数’不对。我觉得,他们无论是死是活,都是造化。你可知: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董昭闻言惊赏:“听主公一眼,醍醐灌顶!”

    先不管醍醐灌顶这个成语在东汉有没有出现,反正百姓们的死活是他们的造化,而河南军的造化,就看战斗意志有多顽强了。

    七月上旬,袁术十七万大军悉数抵达河南县,在休息三天后,向还从未经受战火洗礼过的洛阳新城进发。

    说几句题外话,为什么写了好几章还没到正式打仗呢?为什么要在战前准备和心理描写上花这么多工夫?

    其实这是规矩。万事万物都有规矩,笑有笑的规矩,哭有哭的规矩,说话有说话的规矩,小说有小说的规矩。而小说里涉及到军事战争的内容,也有它自己的规矩,这甚至和心理学都有关系。

    从战端原由,战前准备,战术编排,战场描写,战时谋略,战役结果,战后休整,一整套下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有意思。

    要是一上来就说这帮人十七万,来打一万四的城,叮当五四一通锤,一头雾水。好比你找小姐,总不能一脱裤子就干炮吧,那叫早泄,而且花那么多钱,几分钟就完事,太不值了。这是长篇小说,又不是快餐,路边找个墙角就完事的。

    看小说的体验就相当于是干炮,看太监文如同是忍经不射,最伤身体。

    而写小说的作者把知识吃到肚里酝酿完毕消化干净,排出来的过程就是写小说。文思敏捷是窜稀,卡文那叫便秘,闲白属于开塞露,开塞露是挺甜,但不能喝,得插腚眼儿里,插到位了,后面拉得才能顺畅。

    所以本人扯的这几段话,相当于给自己一管开塞露,后面自有好屎——好戏可看。

    回到主题,七月十一,袁术正准备派出十万主力包围洛阳新城,攻占这座传说中永不陷落之城——因为从来没有人攻过。

    就在此时,前军哨骑来报,说是洛阳新城以东,有大片没有城墙的城町,居民数万户,繁华富饶,不知存有多少金银粮草。

    袁术闻听大喜:“杨岐啊杨岐,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你是个人才,几年时间,就让洛阳恢复生机。只可惜你背叛我,拐走我女儿,让我在南阳名士面前丧尽颜面。今日我便要让你全数偿还!”

    袁术于是下令:将洛阳新城东部城町烧掠一空,男女老幼,一个不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