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而大军快赶到句阳城的时候,却不见有任何战事,急传县官问时,才知曹仁大军一天前已然退去。
正疑惑之间,定陶的加急军报到了。
原来曹操、曹仁都聚在了定陶城下,已经开始攻城,定陶城破在即,盼上将军火速驰援!
好嘛,气都没来得及喘匀了,全军又向定陶急赶。
至于曹操,他也不是不想一举攻克定陶,但他深知眼下是不可能的。
为诱郭贡来救,他也真真假假地攻了一天城,却发现定陶守军勇猛异常,打起原领导来比他妈的打过去的敌人时还要狠。
原来在守定陶的济阴太守吴资早就宣告全城军民,说什么曹军在攻掠徐州时已有明文成例:旦凡围城,献城投降也定屠全城!我等弃守则必死,死守尚能求一生,大家跟我死战求生吧!
搞了半天,就曹操本人将定陶守军置之死地而后生。
定陶军民是同仇敌忾,誓要与城共存亡。
报应啊,全他妈的是报应,当初徐州的杀戮暴行,终于在这里得到了报应。
面对定陶城中的军民一心,据守城头,死战不退,曹操是半块砖头没啃下来,险些崩坏了牙。
幸而曹操志不在取城,也没有尽力强攻,即便如此,受到的伤亡也不算小。
郭贡的五万步兵,从山阳强行军至定陶半途,又急赶向句阳城下,未曾休息又转身跋涉往定陶,由于疲惫,还未见到曹军的影子,部队士气就已经极其低落了。
眼看士兵人困,将军马乏,而前面离定陶还有不足十里,全军上下想的却是:钻进城里好好地睡上一天,人是血肉之躯,又不是铁打的。
至于曹军现在的动向与准确位置,郭贡实在懒得去想,一切都要等大军吃顿热饭再说了,天已过午,士兵们早饭还没混到肚子里,现在宿营举炊却万万不是时候,不管敌军在哪个方向,反正离此已经不远,先进了城饱餐一顿再说。
然而,那位奸诈的矬子偏是个喜爱落井下石的人,现在就不失时机地趁饿打劫来了。
郭贡正盘算着是吃香菇炖鸡还是酸豆角炒肉丝的时候,后军急报:大批曹军来袭。
眼下是调头与之厮杀呢?还是保持防守姿态,且战且退?
这正是郭贡犯难的地方,两天的艰苦转圈行军,还不就是为了捕捉曹军主力?现在曹军露面了,却来的不是时候,部队极度疲劳,士兵腹内无食,怎能厮杀?
就此避让,就等于被曹操赶进了定陶城,大损部队士气不说,弄不好又要被人堵在城里三个多月,那句阳却是必丢无疑了。
以疲师饿兵去战以逸待劳的曹军饱汉?胜算不大,可也是无奈之举,两害相较选其轻,全军转身向来路攻击吧。士兵们哪个乐意呀!
办法,主帅只能以身作则了,郭贡打起精神,叫上大将曹他,带了两支共百余人的将卫,催马奔向后军,但愿能尽快扫荡来犯之敌,让部队赶到定陶城下去休息。
玩过全战游戏的都知道,每个将军都有一支精锐骑兵——通常是精锐重骑兵作为自己的亲卫队,人数一般在一个队或一个屯上下,数量不是特别多,但战斗力很强,往往一个能顶七八个使。
现实当中也是一样,汉末的将军,通常都有五十至一百人的卫队,忠心耿耿,来去如风。
因此郭贡和曹他一经出动,曹军被迫纷纷避退,看似被杀退。
可等自己的步兵赶上来了,曹军偏又保持在一箭之地,不离不弃;自己稍退他们却又粘了上来,令人恼火。
被这种无赖战术拖延了许久,郭贡军是彻底没有体力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曹军主力突然出手。
定陶城方向,鼓角争鸣,杀声震天。
曹操真正的主力出动了,如大水崩沙一般,郭贡五万大军瞬间崩溃,没有人作真正的抵抗,所幸大家都是步兵,无能力实施长距离追歼行动,郭贡才带着他的半数残兵逃回了昌邑。
可是定陶守军出乎意料的顽强,他们并没有因为大军的溃败而减弱抵抗意志,反而更加坚决了,试探攻城无效,苦心诱降也无效,曹操破城的意志反而动摇了,再拖时日,军粮又将耗尽。
同时郭贡主力大败,曹军抓获万余俘虏,却留也留不住:吃的不够。
面对这种困境,曹操下达了一道他后来会经常下达的军令:坑杀战俘。
因为古人大都比较迷信,相信“杀降不祥”,大部分士兵都不愿意动刀子残杀俘虏。因此那个时候杀战俘,通常是坑杀。
说白了就是挖个坑,把俘虏双手反绑丢进坑里,接着开始填土。
俘虏是活人,不可能束手待毙,肯定会站起来试图往上爬,又因为双手被反绑爬不上来。
结果就是俘虏们从胸膛往下都被沙土填埋,上也上不来。
而填土的人到这儿就会停手,给俘虏留口气。俘虏最终会因为埋过胸口的沙土的巨大压力,窒息而死。
从表象上来看,战俘们是自己憋死的,并不是谁杀害的,对凶手而言,起码能起到一点心理安慰的作用。
将一万多降兵埋进土里任他们自生自灭后,曹操抱憾退兵。
一场大胜,却无收获,曹操有苦说不出。
此战事唯一的收获,便是回师途中攻克了孤单无援的句阳,竭全军之力围猎,却只打到了一只野鸡,而且这只野鸡还随时有可能飞走。
坐在句阳城中,曹老板寝食难安了好几天,发现敌军并没有收复句阳的意图,方才想到对方也没有余粮以督促部曲出击,总算长舒一口气:这只野鸡是保住了。
具体能保住多长时间呢?不到俩月。
因为俩月过后,就是夏季了。
夏天将至,小麦将熟,谁能把田里的小麦抢到手里,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郭贡军先抢到了,那句阳城中的曹军缺乏补给,很快就会不攻自破。
因此,接下来的将来的战略部署、战役设计都要在这个“粮”字上动心思。
曹操的军议和郭贡的军议上,双方的军师郭嘉、陈宫在不同空间,却几乎在同一时刻,将手指向了地图上的一个点。
这个点的名字,叫巨野。
巨野由于辖地有大野泽而得名,正因水源充足,小麦才能得以大面积种植,素有兖州的“小粮仓”之称。抢粮食当然要到粮仓去抢才能使效益最大化。
故而在双方看来,巨野争粮,势在必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