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第一炮灰 > 第262章 联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什么?”

    “二营长的意大利炮!”

    不错,杨岐也想不出第二个更合适的名字了,就叫意大利炮吧,而且他还真的配给给自己直辖一军的二营,由一军二营营将游种直接负责。

    看着这尊光华灿烂的巨炮,杨岐的嘴都咧到了太阳穴。

    不过再过十二个时辰,他就笑不出来了。

    建安元年(196年)三月十三,一切准备齐全,杨岐召集诸将,准备进军南阳。

    然而军议上二军的几名将领始终没有到场。

    杨岐等得不耐烦了,就派人去叫二军。

    过了会儿,传令兵回到议事厅,却没有带来二军的将领。屋内其余将领也都看向传令兵,满脸困惑。

    “他们人呢?”杨岐问。

    传令兵脸色煞白,汗都快下来了,支支吾吾了小半会儿,才吞吞吐吐地说:“二……二军都……都不见了!”

    “不见了,是什么意思?”

    “就……就是,都……都哗变叛逃了!”

    咚——

    杨岐瘫倒在椅子里,几乎翻起白眼。左慈赶紧伸手掐人中,给他掐醒了。

    杨岐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枉我如此信任他,还予以重任。他却如此负我!”

    杨岐口中的那个“他”不是别人,正是陈宫陈公台。

    二军将军陈宫,副将曹他,营将枣谢、阳伟、阳矩,及吴子兰等十五名校尉、十五名司马,包括全军上下五万零六百多人,外加全军武备、马匹、粮草、被褥、锅碗瓢盆等等一应之物,全都哗变叛逃了。

    成建制被歼灭听说过,成建制投降也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成建制哗变叛逃的,全军就没有一个人留下的吗?还真尼玛是全战系统啊,整个编制叛变,都不带挽留的!这踏马也太夸张了。

    如此夸张的事件对于杨岐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打击归打击,还是要问问:“他们逃往何处了?”

    稍后些时间,负责调查叛军踪迹的人回来禀报:“逃往南阳去了。”

    杨岐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但最后,他还是缓了过来——因为他没有办法——

    “从来都是老子搞别人,这回居然被别人搞了!此仇不报非君子!老子早晚要取下那帮狗贼的项上人头!”杨岐骂着骂着,忽然手中寒光一闪,堂下的众将只听得剑器入鞘的声音,堂上的木案已经被砍成了两半。

    “主公息怒,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谁会想到陈宫会突然反戈一击啊。”还是左慈会打圆场。

    在这种时刻,有一个人总能保持冷静。

    董昭建言道:“虽说陈宫叛逃,但他之前给我们留下的方略还是值得实施的。我们应当趁他们刚到南阳立足未稳,甚至于张绣、贾诩等人猜忌的时候果断出手,一举拿下南阳!说不定,这样打仗,比没有人叛逃到南阳的情况还要轻松。”

    杨岐脑中顿时明澈了许多:“公仁此话有理!”

    “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董昭说:“毕竟是整整一个军叛逃,而且还带走了原本只属于我们的火器。如果硬打,有可能会两败俱伤。”

    杨岐问:“那公仁的意思是再等等?”

    他印象中,郭嘉遗计定辽东,就是利用敌人的互相猜忌,采取拖延战术无血胜利的。

    可是——

    “我军粮饷有限,拖不了那么久。”

    “那该怎么办?”

    “找人帮忙。”

    “找谁帮忙?”

    “只有他。”

    “哪个?”

    “曹操。”

    曹操与杨岐同为袁绍的附庸,如今又是接壤,双方实力相当。同时考虑到陈宫整军叛逃,此事绝不会那么简单。

    董昭认为这其中一定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招致灭亡。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周边各势力蠢蠢欲动之前,先拉一个盟友(炮灰),打掉出头鸟,杀鸡儆猴,震慑住周边势力。

    而与陈宫爱之深恨之切、目前仍然有些气盛容易上头的曹操,自然是最佳人选。

    杨岐听罢董昭的解释,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想不到,我终究要和那位三国第一人进行宿命中的相会了。”

    数日后,杨岐的亲笔信送到了陈留,曹操打开信件看了一遍,方知叛徒陈宫几经辗转,居然跑到了南阳,而且从自己这儿逃走的时候是带着一千多人,玛德这会儿怎么有了五万多人?

    再仔细看,原来是姓杨的也被坑了。

    曹操不由得发出幸灾乐祸的咯咯笑声。

    继续往后面看,杨岐邀请自己共举大军,攻打南阳,事成后平分该郡土地。

    “奉孝,你怎么看?”曹操将信递给郭嘉。

    这个今天看起来依然很肾虚的年轻人接过信,扫了一眼,只说了一个字:“去。”

    曹操抿着嘴,没有回应。

    郭嘉慵懒地撑着茶几托着腮说:“主公是觉得我们正准备打徐州,却分兵去攻打兵多将广的南阳,得不偿失对吗?”

    曹操点点头,但始终不肯说出一个“对”字。

    听说过杨修的人,都知道曹老板不喜欢对其他人说“对”字,这一习惯其实很早就有了。猜对他的心思并不是不可以,但他绝对不会承认你猜对了。

    郭嘉道:“陈宫,本身兖州叛将,跑到河南又掀起哗变,整军叛逃。可见此人的志向,绝不仅限于辅佐一位他所认为的明君。其实他自己也想割据一方。”

    “喔——”曹操恍然大悟道:“我今日方知陈宫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所以,”郭嘉道,“陈宫逃往南阳,必定会与张绣产生矛盾。我们应当趁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果断出手,一举拿下南阳!”

    郭嘉的想法和董昭一样,而且他也认为己方粮草容不得长期折耗,所以攻打南阳,即便不能成功,也能从南阳的土地上抢掠不少物资回去,反正不会吃亏。

    至于打仗嘛,咱们是支援方,硬仗还是让那姓杨的自己去刚。

    这和董昭的想法不谋而合,可见,智者之间总是有许多相似点的。

    五月初五端午这天,约九万复仇之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南阳郡西鄂县。

    河对面,六万张绣、陈宫联军已经严阵以待。

    满坑满谷都是人,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

    为什么从决心攻打南阳,到进军西鄂县花了这么长时间呢?

    因为杨岐一军二营的“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实在太过巨大、也太过沉重了,二营足足动用了两个屯、也就是四百五十人以及六十头牛和四十匹马作为搬运队——过程极端缓慢,每天只能前进十二三里——同时还专门有一队工兵负责在前架桥开路。

    为了保护这门巨炮,整支队伍的行军速度都随之下降了。

    而且,就在杨、曹两家联军在西鄂县会师的时候,二营长的意大利炮,还有五天的路程才能到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