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岐第一眼见到曹操,总觉得有点失望。
不过下一秒曹操就主动迎上来,拉住杨岐的手,笑道:“想必明公便是鼎鼎大名的河南尹、司隶校尉杨岐杨延辉了吧?操今日终于得以一睹真容,果真器宇轩昂、英姿勃发。来,随我入席,咱们把酒言欢!”
几句话,就把杨岐说得心里痒滋滋的,竟不由自主地就“随他入席”了。
——等会儿,好像我才是主力吧?
杨岐刚反应过来,众人早已入席,听曹操畅谈往昔。
“还记得当年我与袁术在匡亭一战,本是大胜,袁军已然地崩山摧之势,正是延辉贤弟稳住局势,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将一场惨败硬生生挽救成普通的败仗。”
杨岐笑道:“曹公过誉了,当时我身为袁术部将,尽己所能只是自己的本职罢了。”
曹操亦笑道:“杨贤弟治军有方,还发明火器,相匹配的战术更是闻所未闻,今日一见令人大吃一惊。只是不知道如此良将,为何会被逼到与主君反目?”
“呃……”杨岐没法回答,总不能把袁安洋在大婚当日被人强暴,与他一同逃离,继而屠村等一系列狗血的事情都告诉在场的一大堆人吧?
总说小说需要逻辑,而现实生活不需要,其实写偏向写实风格的小说,为了省事,也可以以“现实生活不需要逻辑”为由,随便瞎编,反正咱是写实,现实中什么事发生不了?你说对不对?
曹操见杨岐没有回答,看出他是不愿意讲,就立刻换了个话题:“我还有一事不明。”
“请讲。”
“陈宫为何会投奔明公,却又复叛?”
谈到这个话题,杨岐的脸色十分难看。
“呵呵,不谈了,不谈了,喝酒。”曹操三言两语,化解了尴尬的气氛。
而杨岐举着酒杯,心中却在想:他为什么要问这些?我又没有回答,他就不再追问了。难道他已经获取了他想知道的信息?从我的语气、和神情当中?
此时此刻,杨岐只恨自己没有刘大耳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有点心思都压不住,太容易被聪明人看破了。
“接下来就该是宛城了。”酒席当中,乐进说道,“我们两家联军规模庞大,又逢新胜,正是锐不可当。然而宛城高大坚固,我们这八万多联军想要围困宛城,说不准还围不满。杨公可有主意?”
杨岐微微笑道:“今日乐将军难道没有看见我与陈军阵中升腾起的黑烟与火焰?”
乐进困惑:“看是看见了,却不知到底是什么。”
“此乃火器,”杨岐道,“而今日所用的都是些小把戏,真正能轰破宛城砖石城墙的利器,还有数天时间才能运到。”
听杨岐这么说,曹操捋着胡须,若有所思。
聪明人都能看出来,曹操对河南军的火器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河南军如果以目前的势头,靠代差碾压其他诸侯,很快就能破局,接着就是横扫。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因此,本着小说必须产生危机与冲突的原则,河南军的火器,肯定要出点幺蛾子。
而造成这幺蛾子的,竟然是南阳郡鲁阳县文殊寺的僧人。
就在杨岐在庆功宴上畅饮的时候,有名军士神色紧张地跑过来,送给杨岐一则坏消息:
护送“二营长的意大利炮”的部队,末队在鲁阳县遭到假装化缘的文殊寺僧人的袭击,死伤数十人。随后,河南军组织反击,将文殊寺山门堵住,等待主公发落。
借着酒劲,杨岐勃然大怒。
尽管伤亡人数不多,但僧人居然敢袭击军阀,真是闻所未闻。关键还在于这是护送“二营长的意大利炮”的部队,如果出了什么差池,整个计划都会被打乱。
而现在,他的计划确实改变了:他打算调集重兵会师鲁阳,准备攻打文殊寺。
但显然,尽管不敢违抗主公的命令,但将领们并不是很愿意同僧人作战。
“主公,文殊寺僧人他们毕竟是佛门中人,如果我们同他们正式开战,恐怕舆论上不利啊。”左慈试图阻止杨岐与文殊寺对战。左慈本人是道教徒,虽然不同宗,但同为修行者,他也是不愿意看到僧人流血的。
“佛门中人?文殊寺也算是佛门中人吗?他们喝酒吃肉,还娶妻生子,哪里有半个修行者的样子?”杨岐恨恨道。
曹操试图劝阻:“杨公,僧人本来就可以喝酒吃肉,娶妻生子啊。”
杨岐便又说:“那他们侵占土地,修筑豪宅,敛刮财物,欺骗信徒怎么说?”
众人不解:“僧人的土地都是朝廷官府划拨,寺庙也是豪强捐献,至于财物,多为香客进献。欺骗信徒……哪个教还不骗骗信徒?哪有儿什么大恶呀?”
杨岐冷笑道:“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磐法,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这里面从头到尾可有一句说神佛会保佑凡人的话?”
众皆愕然无语。
“人从来是自己保佑自己,难道还要这些秃驴给你开光?”杨岐叱道,“更何况,是他们先向我们宣战的!”
左慈这才如梦方醒,他没有想到,自己修行二十多年,今天居然被一个比自己年轻一轮还多的人点化了。
不过董昭顾全大局,忙劝道:“不过左先生说得还是有点道理的,如果以将军的名义向文殊寺开战,势必会让我们在政治上很被动的,搞不好会出现对我们的围攻的。”
嵇霸虽是个莽夫,但对待宗教还是很敬畏的,仗着自己资历老,硬着头皮谏道:“主公,文殊寺到底是神佛庇护下的,我们千万不可轻易冒犯神明啊。”
“神明?”杨岐皱着眉头瞪着嵇霸。突然,他猛地拔出佩剑泰山宝环,指向头顶,吼出了一句话:“擎此三尺剑,神佛不可挡!”
众将都有种隐隐不安的感觉,倒不是因为杨岐敢与佛门中人开战,而是他们发现,杨岐似乎开始膨胀了,尤其是泰山宝环,明明是四尺长剑,他为了合辙还硬说三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