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七零这个媳妇儿有点彪 > 第六百七十一章 这是砸招牌的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到这样的景象,易鸣枫不得不佩服,向舒小秋一挑大拇指,由衷的说:“佩服!”

    不但把一场纠纷消于无形,还无限的调动了这批人的积极性。

    穷人,别的没有,有的是力气。

    如果这些力气能转化成钱,能转化成房子,能转化成更好的生活,是没有人会吝惜的。

    等这片工地顺利开工,转眼就是小毅然的生日,秋收也迫在眉睫。

    凌毅然的生日是中秋节前一天,大学里的几个没有办法回来参加,舒小秋连摆两天宴席,第一天是给儿子庆祝生日,第二天借着中秋节,让大家再聚一聚。

    铁头婶子见经过一个月,儿子已经适应大学里的生活,终于放心,等这两天一过,收拾行李,跟着舒安一起回了源县。

    舒诚和舒大春因为小浩然和小巍然还小,仍然留了下来,只是捎话回去,让舒卓帮忙秋收。

    舒小秋不用上学,又放弃了分配,所有的时间都由自己自由支配,除去偶尔去去编辑部和工地之外,有大量的时间留在家里,除了照顾两个小宝宝和一个窜天猴一样的凌毅然,更精心的研制点心、面包,和沪市定制的旗袍。

    这几年下来,她手做的旗袍虽然不多,总数没有超过十件,可是因为目标人群是沪市的上层贵妇,几场大型宴会之后,名声早已经在沪市打响。

    带“s”标志的旗袍,在沪市贵妇圈子里,成了一种可以炫耀的标志,而这种旗袍的难得,不在于它们本身的价值,而就在于难得。

    整个沪市,没有超过十件,而且,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为了穿它的主人量身定做的,有配套的首饰,甚至后来加进了皮鞋。

    当然,衣服首饰是舒小秋亲手做的,皮鞋是她设计好,请皮鞋厂代为加工。

    在经济的渐渐复苏里,人们对衣饰的美观要求越来越高,舒设计师的衣服,出现一件难求的局面。

    甚至,有些人不求马上订好衣服,只是出于好奇想要见一见这位舒设计师,也被那边直接婉拒。

    每一次只见已经选好的客人。

    越是神秘,越是勾起人们的好奇,于是,“舒小秋”这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像是风潮一样,存在于沪市上层社会的贵妇圈里。

    随着这股风潮,另一些带有“s”标志的普通衣饰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很多年轻女孩子的追逐的潮流。

    冯钰和周平面对这样的局面,自然是又惊又喜,只是不管他们怎么说,舒小秋都一口咬死,一季只推三个新款,而且要定量,绝不增加。

    “为什么?”周平满脸的不解,“小秋,现在我们的生产力完全跟得上,为什么不多出几款?”

    舒小秋摇头,叹气说:“物以稀为贵,只因为我们推出的新款少,还限量,才能抓住人们猎奇的心理,如果量产,这个标志烂大街的话,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

    会吗?

    两个人将信将疑。

    “还有!”舒小秋知道,从市场的角度,很难让现在思维的他们理解,又再说,“拿服装厂来说,生产这几款衣服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工人,从用料到做工,都保证质量。如果多产,又要赶工期,就难免出现残次品,那可是砸招牌的事。”

    从她开始使用“s”形标志,到现在已经长达三年,刚刚有了现在的影响力。可是只要出现一次残次品,现在的口碑立刻会一落千丈,再想建立,又不知道要用多少时间。

    两个人听她一说,仔细想想,也只能点头。

    时间很快进入十一月,随着呼啸的北风刮起,京城的冬天如期而至,汉水河结冰,土地上冻,工地也跟着停工。

    而为汉水坊居民新建的第一批房子也赶在上冻前完工。

    舒小秋听完吴大海的报告,亲自去工地上走了一圈,让吴大海给所有的房子打上门牌号码,之后贴出通知,这个周末,趁着学生放假,大家到学校商量安排房子的事情。

    通知贴出去,整个汉水坊又是一阵欢腾,周末一早,校门还没有开门,已经都聚到学校门外。

    舒小秋开了一间教室,放大家进去,自己站上讲台,微笑说:“先恭喜大家,很快就可以住新房子了。”

    大家一听,都是说不出的激动,又是一阵欢呼,就有人大声喊:“舒老师,今天就分房子吗?”

    舒小秋点头:“房子早一点分了,大家早一点安心。”说完让侯玉达在黑板上贴了房子的图纸,又说,“这房子是大家盖的,虽说你们比我更清楚房子的结构和大小,可还是要讲一回。”

    下边马上有人说:“舒老师,这两个月,大家都已经设想好那房子怎么住,直接分就好。”

    舒小秋笑笑说:“别的不说,房价总是要定下来的。”

    说的也是!

    一听这话,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舒小秋说:“这批房子分三种,一间的,两间的,三间的,都是有地龙带厨房的。”

    对!

    大家点头,静静的等她说下去。

    舒小秋又说:“河岸边的那批房子,大家想来也是知道的。”

    “对,比我们这边的要大。”有人点头。

    只是户型都一样。

    舒小秋点头说:“嗯,那边的房子,是由房产局调配,能分房子的人,都有正式的工作,住房也有单位的补贴。”

    是啊!

    听到这里,有人开始不安,低声说:“可我们只是打零工的,没有补贴,这房子会不会很贵?”

    可是这批房子,是给他们建的,也是他们亲手建的啊,中间搭了不少的白工。

    不给他们,那他们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舒小秋摆摆手,示意安静,又接着说:“这些情况,我事先说明,只是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赵大超听着,点头说:“舒老师,我们不会和人家比,你……你接着说。”

    是个明白人!

    舒小秋也不再绕弯子,继续说:“现在带地龙和厨房的房子,一间的租金大约是十块左右。”

    一间就十块啊?

    教室里一阵纷乱,有人着急的说:“这一间就十块,两间岂不是二十?抵得上半个月的工钱了,这可怎么住得起啊?”

    是啊,怎么住的起?

    一瞬间,大家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纷纷议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