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双目变异,鉴定万物! > 第八百二十二章 海外回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曾几何时,‘海外回流古董文物’,一度成为了华夏艺术品市场,最光鲜亮丽的拍品。

    比如,近年来,被屡次炒热的如‘圆明园十二铜像兽首’。

    还有从乾隆转心瓶到黄庭坚的‘砥柱铭’。

    横空出世的天价拍品,让许多投资型收藏者艳羡追捧不已。

    但是,这种天价的背后,其实隐藏的不只是古董商的投机炒作,还有各式各样早晚得炸的雷。

    于化风曾有一个认识的朋友,是一个资深的收藏家。

    他曾在过去拍到一个从国外回流的明代的青花大罐,前些日子想转手卖出去。

    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初他花了上百万美元拍回的宝贝,现在的市场估价却不到百万元华夏币。

    更让这位收藏家沮丧的是,一度对“海外回流文物”趋之若鹜的国内拍卖行,如今态度却相当冷漠。

    这些拍卖行不愿接盘的理由是:“无法保真,且估价过高无人接手……”

    这导致,于化风的这位收藏家朋友的藏品,直接就价格大幅缩水。

    比起这种价格缩水更悲惨的是,曾有买家想把早年在国外收购的青铜器,拿去拍卖。

    估值时,被多位青铜器的卖家一至认定,它的拍品是仿制的赝品,导致他近千万元的投资全都化为乌有。

    事实上,近年来,像遇到这种遭遇的民间投资型收藏者,越来越多。

    这些民间投资型收藏者,本来就不是专业的收藏家。

    他们绝大部分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又对‘海外回流古董文物’抱有着高度的回报幻想。

    最终只能自己认倒霉,自吞苦果。

    当然,海外回流的古董文物中,确实不乏有珍贵的文物精品,但是很普通的平庸品和赝品也不在少数。

    于化风这些年深有感触,10年前还是国内拍卖行招牌的‘海外回流古董文物’,如今已经变味儿了。

    大有‘臭大街’的意思了。

    象是刚才肥仔说的那种‘海外回流古董文物’,其实只有两种模式。

    一种,就是从国外拍卖行竞拍获得,或是国外的卖家把货品,通过港城、澳城这样的地方,带回到华夏内地的拍卖市场上去。

    第二种,就是国内的拍卖公司,到国外或是到港城、澳城这种地方征集古董文物,然后,再拿回内地拍卖。

    这两种‘海外回流古董文物’有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均存在大量的赝品和假货,且比率极高。

    而且,这些年假货和赝品的‘海外回流古董文物’,呈现每年升高的趋势。

    而一些拍出天价的回流“国宝”,其实也不能轻信。

    对于这背后的利益输送,于化风感觉真的是一言难尽。

    其中,更可怕的是,一些大的拍卖公司,有意将粗劣的赝品当“国宝”拍回。

    之前,圈内议论纷纷,一件据称是从日本回流的‘北宋汝官窑盏托’。

    造型呆板僵硬、修胎粗糙、釉面火光四射,与宋汝瓷内敛的宝光差距甚大。

    就是这样一件,粗劣得连拍卖行都没有确认,其为宋官窑或汝窑底气的低仿品。

    却被国内某专家断定为“北宋汝官窑盏托”,最终以517.5万港币被该专家拍回。

    而该拍品此前估价,仅为60万港币至80万港币。

    标注也只是“12世纪高丽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盏托”,并非宋官窑或汝窑。

    这些海外古董文物回流后,除了少部分进入各大博物馆后,相当大一部分进入艺术品市场。

    多半儿上了拍卖会,少部分则贴着洋标签,摆在古玩店里售卖。

    其中真正有价值的回流精品,藏家回购后大多珍藏,很少再拿出来交易。

    在华夏艺术品拍卖和收藏市场,赝品横行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些年,造假作伪更蔓延至海外,大量赝品由此产生。

    古董界的赝品最多出自书画、瓷器、青铜器、玉器、硬木家具及工艺品五大类。

    瓷器赝品,主要出自景德镇。

    书画赝品,主要出自河南、江浙和山东。

    青铜器赝品,主要出自河南和陕西。

    玉器赝品,主要出自辽宁、安徽和江苏苏州。

    硬木家具及工艺品赝品,主要出自广省中山和福省仙游。

    而国外,马来西亚和华夏台湾,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仿造了不少元代青花瓷。

    有一些被当做元青花真品,捐赠给国内博物馆,这些赠品大部分,是在海外拍卖行上拍时的流拍品。

    另外,17世纪以来荷兰代尔夫特、德国迈森和日本伊万里瓷器,都有大量仿造中国瓷器的作品。

    这些作品也被当做华夏明清瓷器被称为“海外回流古董文物”。

    这些产自各地的赝品,又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回流文物”呢?

    这其中有一条长长的“新古董出口”利益链。

    内地制造的赝品,先经包括拍卖行在内的古董商以‘仿古工艺品’送出海外。

    一到海外,古董商便让它们变身为‘文物’或‘自我征集’带回国内拍卖。

    入关的手续则成为‘回流文物’的凭证,或委托海外拍卖公司拍卖。

    自我拍回后,再到国内拍卖,就完成了‘回流文物’的系列操作。

    业内因此称此类‘海外回流古董文物’为‘假海龟’。

    除此之外,还有“真海龟赝品”。

    就是回流的所谓文物,其实是早年流传至海外的清代至民国的赝品,但被当成真品带回。

    如故宫曾花重金,从香港拍回一件号称明成化的青花狮子钮盖罐。

    其实那是近代仿成化的赝品。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所以,当肥仔提起它们‘全宝斋’的瓷器,大多来自‘海外回流古董文物’时。

    于化风反而想起了近年来,‘海外回流古董文物’的巨坑。

    “老弟,我现在一只‘海外回流古董文物’这几个字,就心惊肉跳的。”于化风抚着胸口道。

    “着实是看了不少这种‘海外回流古董文物’的崩坏事件啊。”

    他说着,看着肥仔,小心翼翼的问道:

    “老弟,你的这‘回流文物’可靠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