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双目变异,鉴定万物! > 第八百三十六章 防不胜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辉想想堂哥说的也有道理。

    人不都是这样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陈辉突然想起,之前听说过的,有人抱着家传的古董上街急卖。

    便问起陈林,这种情况下卖古董的,也都是假的吗?

    陈林笑道:“我不敢肯定的说,百分之百是假的,但是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你信吗?”

    陈辉条件反射的就摇了摇头。

    陈林就跟他讲了一个之前在法制节目里,看过的典型的案例。

    有个十分喜爱收藏的市民张三先生,平日里没事儿就喜欢在古董街、古玩市场那种地方瞎转悠。

    有一天,他在一条古董街上遇到了一个50来岁的女人,来到古董摊子前卖古董。

    这个女人问摊主:“我有几件家传的古董,能收吗?我急着用钱!”

    说着,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玉来。

    古董摊主看了一下说:“你这玉不是满绿的,我给你200块钱吧?”

    这时,就有路过的一名市民说:

    “这玉收到手里,转手就是三四万哪,我一万块收了!”

    话音未落,边上又来了一个人,也要收购女子手中的“古董玉”,还要交定金。

    那个50来岁的女人就打断这些抢购者,说道:

    “今天10点前,我要现钱儿,我儿子摊官司了!”

    这时那个本来看热闹的张三,也动心了,拉着那个女人说:

    “我家就在这附近,10分钟就到了,我马上给你拿钱,你这块玉就卖给我好了。”

    最终,张三花了1万元,买下了女子手中的玉。

    可后来,张三请了明白人帮忙看这块玉,结果证明只是几十块钱的地摊货。

    所以,这种一般卖假古董的人,会自己编造一个故事。

    要不就说自己家祖上,是当官的或者地主之类。

    通过多少代传下来的好东西,自己也不知道其价值,由于急用钱就低价卖出!

    这样一来,就吸引了许多不太懂行的贪小便宜的人的青睐。

    其实,你想啊,谁都不是傻子。

    明明值几十万或上百万的东西,你肯一万块就卖掉吗?

    如果,卖东西的换作是我们自己,我们肯定会说不会卖的。

    怎么这卖东西的人,换成了别人,我们就当别人是个傻子,对方就肯低价的卖东西??

    说到底,不管是古董还是其它什么的骗术,归根结底都是摸到了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

    其实,爱好收藏古董文玩是好的,但是一定要多学、多看、多听。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故事,自己要想买到真正的好东西,一定要先掌握相关的经验之后,再去下手。

    天上哪儿会掉馅饼?

    即使掉,也只会掉铁馅饼,砸得人倾家荡产、头破血流的。

    现在时代发展,有些古董和艺术品在某些第三方的鉴定机构,以估价的方式进行着金融创新。

    因为古董、艺术品抵押贷款,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空白领域。

    由于此类物品的价值波动较大、变现能力较差,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接受作为抵押物。

    但是市面上出现了,古董可以在银行当作抵押品的现象后,很快引起了市场和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但是,这种方式里面其实藏着大雷,有些人反映‘抵押前是真古董,抵押后变大赝品。’

    之前深市的一个市民赵先生,就跟新闻媒体反映过此类问题。

    这位赵先生在去年年初,看到一份本省某某银行业艺术品信贷基金的宣传推介信息。

    这位古董收藏爱好者就动了心。

    赵先生事后说,“收藏品流通转让渠道有限,信贷抵押更是困难,所以新基金的出现让我很激动。”

    记者从这家基金的官方网站上看到。

    管理该基金的“广省某某银行业艺术品审核中心”,成立于2014年1月底。

    主要从事艺术品遗产管理、艺术品理财、艺术品保险评估、以及艺术品信贷物审核等业务。

    而被赵先生视为“最有价值”的信贷业务。

    则表述为“通过艺术品审核中心审核的物品,可以在中心合作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

    贷款的利率根据银行基本利率走动。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赵先生提交“审核”的经历,无异于一场过山车游戏。

    在最初的审核阶段,他拿出的一尊‘藏传鎏金佛像’,被该机构业务人员评估为“价值350万元到450万元”。

    随即,工作人员强烈建议他,按此价值缴费进行正式评估。

    在随后该机构举行的一次专家鉴宝活动中。

    一位“故宫博物院专家”也给出了“真品”的认定。

    这让赵先生的底气更足了。

    按照银行的要求,他先后缴纳了保管费、信息管理费。

    保险费、检测耗材费、加急费等总计近4000元费用,便安心等待结果。

    然而,最后等来的却是一纸“现代仿品”的审核报告,别说抵押贷款,连物品真假都成了问题。

    被弄懵逼的赵先生,要求对审核报告进行复核。

    银行方面的回复则是:要么去港城中文大学,要么去牛津大学鉴定。

    国内其他机构的评审一概不认,既有的收费不退还。

    赵先生说,“鉴定报告里,牵涉仪器的只有一项x光谱分析,结果是‘铜元素过高’。”

    “其余全部是专家肉眼认定的,比如无明显包浆、器件造型拼凑等。”

    “我就纳闷,都是主要靠人看,为什么缴费之前众口一词是真品,缴费完了就成赝品了呢?”

    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而这种现象显然不是个例。

    其他的古董收藏者也有类似的遭遇。

    当记者找到该银行去核实的时候,却被对方告知查无此事。

    这个审核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回应记者采访时说。

    之所以会出现同一件物品,收费前和收费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是因为该机构“业务部门”和“审核专家”互相独立运作。

    业务人员招揽回来的藏品中,很多都是不值一提的仿品、赝品,通不过专家认定“是很正常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