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双目变异,鉴定万物! > 第九百六十八章 好奇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局听得笑了,不由得问道:“什么?对那个造假的工厂感兴趣?”

    “你没说错吧?”周局以为陈林是在开玩笑。

    “你可是个厉害的古董鉴宝师!”周局心知肚明,陈林在文玩鉴定上有多么的厉害。

    “那种造假的作坊,怎么能引起你的兴趣?”

    陈林笑着边走边解释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周局?”

    “虽说假货在市场上是人人喊打的,但是若是论手艺来说,就是另一个说法了。”

    “那些高仿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古董,从技艺上来说,水平着实不低。”

    “说真的,我还真的是挺有兴趣的。”

    陈林想起之前和江与年、谭文德两位前辈,都曾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们当时讨论的就是古董文玩里面,最受大家欢迎的瓷器。

    当时,两位老前辈就说过,瓷器造假之地也是瓷器发展扬名之地,那就是景德镇!

    景德镇,曾是华夏瓷器的摇篮之一,诞生过许多精美绝纶的艺术品般的瓷器。

    但是,现代社会因为古董瓷器的巨大利益,这里也成为了仿古董艺术品的生产地。

    有许多高仿得足以乱真的瓷器,都是出自于这里。

    可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仿古董的制瓷的师傅们,人家不承认自己是在卖假货。

    因为人家说得明白,他们做的是仿古董的艺术品!

    他们卖的价格也只是艺术品的价格,根本不是打着古董的噱头去卖的。

    这怎么能算得上是造假呢?

    这些手艺精湛的工匠们说了,他们只是手工匠人,只是仿制古代的瓷器卖个普通价钱而已。

    要找卖假货的源头,那就去找把这些仿古艺术品买走的人就好了嘛..........

    所以,这种事在景德镇说不清楚。

    “等以后有机会,我是一定要去景德镇去参观一番的。”陈林说了自己将来的愿景。

    周局笑道:“行,你也可以买几件那种仿的古董,放在家里摆着好看。”

    “我跟你说啊,那些景德镇的工匠的手艺,可真是不一般。”

    “有的物件儿给你做的,真假难辨,那是相当能唬人了。”

    陈林笑道:“嗯,有机会肯定会,先把这边的问题解决了的。”

    两人又说了几句,这才挂断了电话。

    三个人打了辆的士,直接回了住宿的酒店。

    在回程的路上,陈辉就非常好奇的问堂哥陈林,道:

    “哥,你说这天下的古董,是不是都能被仿制出来?”

    “就没有那种仿不出来的古董吗?”

    陈辉这几天接触古董非常的频繁,心里对古董也产生了一丝兴趣和好奇心。

    陈林想了想,突然笑了:“其实,如果有心人相仿造的话,大部分的90%的古董都是可以仿造出来的。”

    “毕竟,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做假的方法层出不穷。”

    说到这里,他突然神秘兮兮的笑了:“不过,这世上的事情也不是绝对的!”

    “确实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能够复制,古董界里,也有难仿造的物件!”

    “那种复杂程度超乎人们的认知,且物件上面存在一些特殊的工艺,现代的技术还无法还原出来。”

    “这种特殊工艺,被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仿制这种超高难度的物件,根本没有多大的意义。”

    “就算仿制着造了出来,顶多也就只是骗骗外行小白,价格也无法给得太高。”

    “之前,国家博物馆的郑馆长曾给我讲过一样东西,它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件东西自从出土至今,仍没有仿品!”

    这下不光是陈辉,就连陈方也感到好奇极了。

    “陈哥,你说的这个究竟是什么啊?”陈方眼睛发亮的看着陈林。

    陈林翻开手机,在浏览器的搜索栏里输入几个字。

    瞬间,一副副图片出现在手机上。

    陈林把图片给陈辉和陈方看,说道:“这个东西叫做“曾侯乙建鼓底座”!”

    “这是件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它属于世博八件国宝之一!”

    “战国青铜曾侯乙建鼓底座,它出自华夏战国时期,由八对大龙和许多的小龙,相互纠结盘绕而成。”

    “该青铜底座,采用传统的范铸法制作,并非一次浇铸完成,而是分段铸造,然后焊接起来。”

    “该鼓座被有关专家称为,把龙饰发挥到了一种极致。”

    战国青铜曾侯乙建鼓底座,高50cm、直径80cm。

    每条大龙的头、身、尾部均攀附数条小龙,龙身上嵌着绿松石。

    八对大龙相互缠绕、龙上有龙,中间杂夹着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

    可谓龙头别着龙身,龙身别着龙尾,龙尾别着龙头。

    由于无数条小龙首尾纠缠,盘在一起,向上攀爬,给人既纷繁变幻又舒展开朗、生动有序的奇特感受。

    这个“曾侯乙建鼓底座”,使用青铜器、金属、宝石相互镶嵌而成,里面存在有很多的细节构造。

    盘踞在四周的龙头栩栩如生,看着相当的震撼。

    在当时那个技术缺乏的年代,能够造出如此精美的工艺品,除了强大的智慧之外,还得具备工具和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曾侯乙建鼓底座”身上共计有108条龙。

    但如果从表面上数的话,压根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字。

    且龙朝的方向不同,有一定的讲究。

    稍微有些偏差那就是赝品,几乎无法从任何角度下手,仿制的难度很大!

    最早刚刚出土的时候,无数人想制造赝品来赚钱,结果在中途基本都得放弃,根本就没有成功的例子。

    另外由于制造的材料特殊性,一模就能够感受出来。

    曾经有专家利用x光,想找出上面的秘密,结果仍旧不懂得具体物质是什么?

    鼓底座上完全的龙身,又是在怎么样一个情况下造出来的,其仍旧存在有很多的未解之谜。

    这使得“曾侯乙建鼓底座”,算是次国宝级的文物了。

    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想拥有的人有很多,但物品只有一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