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无敌暴君:开局抄了满朝文武 > 第706章 高傲的头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彻底将大明军队跟英格兰马仔们一分为二。

    再现了当初查理一世跟克伦威尔南北分治的局面。

    不同的是,查理一世和克伦威尔是谁也搞不死谁。

    而大明是因为大雪封路,导致彻底没办法前进才停下的。

    否则不把查理一世和克伦威尔的人头拿回来,明军是不可能停下的。

    只不过,停下也就停下了,左右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

    一眨眼就过去了,没什么好纠结的。

    朱由检干脆拍拍屁股回大明了。

    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事情都解决了。

    老三被自己成功的给卖掉了。

    自己再留在英格兰这里干什么?

    小冰河这破玩意不止影响了大明,整个欧洲也没能逃得过去。

    冬天该冷的还是会冷。

    待在欧洲哪里有待在大明舒服,尤其是紫禁城里面。

    再冷的冬天都可以舒舒服服的渡过,那才是帝王的享受。

    至于欧洲这边,还是让蛮子们自己乱下去吧。

    反正自己已经在这里播下了无数搞事情的种子。

    就等着这些种子开出足够鲜艳的花了。

    朱由检跑路的时候,刘楷则是刚刚到达了梵帝冈的城外。

    刘楷没带多少兵马。

    仅仅有一个千户所的卫队再加上一个总旗部的锦衣卫,一个小旗的东厂番子,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然而就是这个一千来人的队伍,让人口以万为单位的梵帝冈开始慌乱了起来。

    在过去千百年的历史上,梵帝冈这座城市曾经是欧洲重心中的重心。

    代表了主的权威和荣光。

    在当时,无论多么强大的世俗君主都要在这里低下他们高昂的头颅。

    但是同样的,这座城市也被蹂躏了无数回。

    不仅仅是欧洲人自己,还有其他人。

    比如上帝之鞭,比如蒙古大军。

    兵锋之下,没有人会在乎什么荣光不荣光的。

    命永远才是最主要的。

    然而,城市里面苟活的吉普赛人可以做证。

    从他们故老相传的故事中,从来没有哪一支军队会像眼前这一千多人一样,给人以无穷的压力。

    沉默,还是沉默。

    除了战马前行出发生的踢踏声之外,就连嘶鸣声都很少发生。

    就好像这一千多人马是傀儡一般,连自己的思想都没有。

    站在山顶上守卫着古老教廷的士卒早早的就发现了这一千余人。

    呜咆的号角声响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城市。

    与以往代表了战争的号角声不同。

    这一次的号角,似乎根本就没有对城市里面造成什么影响。

    就连每次战争中都是最倒霉的吉普赛人也没有忙着往脸上抹锅底灰。

    而是和其他人一样选择了观望。

    多亏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两家的大力宣传。

    大明帝国在欧洲的形象当真是极好极好的!

    神圣罗马帝国的宣传明显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

    西方的罗马帝国与东方的大明帝国是当今世界的双子星。

    身为两个超级大国,应当对全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欧洲人就看到了。

    整个欧洲战火连天,大明制造的军火每一天都在收割着欧洲人的性命。

    许多欧洲人不免恶意的揣测着。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欧洲人全部死在大明的炮火之下后。

    世界就真的和平稳定了吧?

    教廷的宣传同样在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或者说干脆是把自己整个人都镶上了一层厚厚的鎏金。

    “基督之圣矛”、“上帝之子”、“文明世界的引路人”、“人类前进的总舵手”,等等一类的名头被教廷加在了朱由检的头上,尽管朱由检本人从来就有就此表态。

    然后这位上帝之子除了大卖军火之外,还将无数的福寿膏也卖入了欧洲。

    让欧洲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上帝。

    对于这些宣传,朱由检和大明帝国自然是无所谓的。

    只要大明足够强大,他们愿意怎么宣传就怎么宣传。

    反正不会对大明造成任何的影响。

    因为大明百姓身为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堂口继承人,对于这些自己家老祖宗早就玩过的策略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自然是无所谓的很。

    蛮子们愿意说朱由检是“上帝之子”就说吧。

    反正俺们都知道,皇帝陛下本来就是天子,百分百是老天爷的亲儿子。

    至于什么上帝,明显就是老天爷的一个分身,愿意说说去。

    刘楷虽然一直面无表情的骑在马上前行,然而内心着实不太平静。

    对于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来说,什么样儿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或者说,对于天下人来说,什么样儿的皇帝才是一个好皇帝?

    很简单,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好皇帝!

    如果能够满足了这个条件,那么再拓土万里,扬国威于异族海外,那么这样儿的皇帝肯定会被历史记住,然后大书特书。

    毫无疑问。

    这两个条件,朱由检都满足。

    大明的变化对于那些崇祯二十年以后。

    甚至于是崇祯十年以后出生的小崽子们来说,是什么太大的概念的。

    反正大明足够牛逼就对了。

    而对于天启年间就已经懂事,并且开始读书的那些人来说。

    大明似乎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变得让人完全看不懂了。

    天启年间到早期的崇祯年间,天灾一直就没有断过。

    一个学子想要出门游学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首先就是安全的问题。

    再次就是马车也算是个稀罕物,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坐的起马车。

    而现在,很多地方可以直接通过火车过去。

    比如从南京到京城,躺在火车上面慢慢休息,两三天的时间就能从南京到达京城。

    以前谁听说过火车是个什么玩意?

    直道几乎就是所有人能够想象出来的最好出行方式了!

    而现在,大明每天都在进行着无数的工程。

    随便哪一项工程拉出来,都不见得比大运河的工程要小。

    就算是比之万里长城的修建也差不到哪儿去。

    可是,长城修了几代人?

    几个国家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修了好几代才算是将将完成,直到大明初期还时有修缮。

    大运河的修建几乎就是直接敲响了大隋帝国的丧钟。

    就连李二陛下视之为偶像的杨二陛下,最后都难免唱了凉凉。

    而大明的这些工程,从河道桥梁到铁路,从大炼钢铁再到无数的工厂拔地而起,明明应该是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工程,明明应该是一个帝国不可承受之重负,大明却依旧稳如一匹老狗。

    本来就越收越少的赋,现在干脆没人再收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