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无敌暴君:开局抄了满朝文武 > 第1133章 东方最大的港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十一月初的时候,郑家的资产也逐步清理得差不多了。

    随着一些核心不臣者被杀,福建的不稳定因素大.大削弱。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市舶司的话语权在白礁港得到空前的加强。

    而这个时候,金门岛的军港建设也已经有了初步规模。

    金门军港算是朝廷在南方兴建的第二个军港。

    它的番号依然是天武军,属于大明海军第一集团军。

    目前有48艘战列舰,统帅是李性忠。

    金门岛军港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为了兵锋南指吕宋群岛,这是为未来海权争霸做准备。

    它目前的覆盖范围是东南海域,包括台南海域一带。

    到十一月初的时候,朱由检检测完粮食,没有继续在白礁港停留,而是选择了离开。

    别忘了,他这次出来说的是去南京。

    结果在江西和福建溜达了一转,从七月拖到了十一月。

    准确的来说,是从江西杀到福建。

    杀得福建和江西的官员是心惊胆颤。

    十一月的东南已经转凉。

    远处山林间的枫叶已经凋谢得差不多了,一阵阵北风扫过大地,偶尔可以看见一些樵夫在砍柴。

    十一月十五日,朱由检进入杭州府。

    十一月二十日,朱由检越过嘉兴府,抵达松江府。

    十一月二十五日,他抵达了上海府。

    当天晚上,见到了上海府知府李琛。

    第二天,在李琛等一众官员的陪同下,皇帝视察了上海港。

    让朱由检欣喜万分的是,现在的上海,比白礁港的规模还要大,建设的还要快。

    到处都可以看见伐木工人,一车车大木头被运输过来。

    原本荒芜的地面被夯平,出现一条条宽大的公路。

    水泥厂的水泥在日夜不停制造,它们被工人托运过来。

    还有一车车砖头也被拉送过来。

    远处还在修建城墙,那是一座非常大的城。

    它就位于黄浦江之畔。

    这一次,从上海调度了数百艘海船抵达安南国,眼下上海港又还有三百艘刚刚下海的海船,已经整装待发。

    这三百艘海船倒不是南下安南的,而是调粮到辽东的。

    主要是江南一带的粮食产能也非常大,江南水系又非常发达,连通黄浦江,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

    朱由检四年,皇帝调李琛到上海来建设上海港的第一目的不就是完成从这里直接调度粮食到辽东各个军镇么?

    将连通大半个南直隶的上海港口直接变成辽东的后勤补给粮仓,一劳永逸解决前线缺粮的问题。

    尤其是对皮岛一带军镇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助推作用。

    大概明年上半年开始,辽东的军粮将会大.大增加。

    “李琛。”

    “臣在。”

    “你做的这些,朕都非常满意。”

    “陛下,随臣去看看上海纺纱厂吧。”

    朱由检跟着李琛到了上海纺织厂。

    上海纺织厂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有上万名女工正在辛勤劳作。

    在前面的宽阔大马路上,一车车原材料运输过来。

    工人们将原材料有条不紊搬运进去,有的分装起来,有的则用来加工。

    里面传来飞梭纺纱机运行的声音。

    李琛将朱由检带到了成品处,那里都是成品。

    他随手拿了一匹布,呈递给朱由检,说道,“陛下,请看这些。”

    这里纺织出来的都是加厚的棉布,穿在身上比普通的布料要暖和许多。

    “陛下,这边,这些棉衣里面有许多棉花,可以大.大增加辽东士兵的耐寒。”

    朱由检看得是心花怒放,“你倒是想的周到。”

    “都是陛下指导有方。”

    李琛确实是个可造之材,未来是能够入阁的。

    才三年时间,便将上海运作得井井有条了。

    纺织厂办起来了,港口也建起来了。

    不过,这还远远没有达到朱由检想要的规模。

    在朱由检心目中,上海的地位是未来东方最大的港口之一。

    这里必然有成千上万的商船停靠,每天吞吐巨量的货品,将大明朝江南一带的手工艺品运输到南洋,西方等诸多国家。

    将来也必然会有全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谈生意,做买卖。

    李琛突然说道,“不瞒陛下,眼下上海府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了。”

    “你此话怎讲?”朱由检看着他,“你给朕看的这些,不是都很好么?”

    “臣不敢欺瞒陛下。”李琛顿了顿,说道,“缺人。”

    “缺人?”朱由检诧异地说道,“目前上海府有多少人?”

    “15万人。”

    “总人口?”

    “总人口。”

    “那的确是少了一些,你没有去跟洪谢商量,让他从其他地方调一些人过来?”

    “这个,说是说过……”

    见李琛吞吞吐吐,朱由检就明白了。

    洪谢不愿意。

    洪谢现在是几省总督,统辖军政和民政。

    李琛如果真的要吸引许多人来上海,办法有两个。

    一是靠硬实力,让人能舍弃原来的故土,拖家带口过来。

    二是找洪谢协助,让洪谢动用民政调令,强制调一批人过来。

    显然,这两种办法李琛都做不到。

    不是他能力不行,是现实如此。

    上海港虽然建立得有模有样,但毕竟连城墙都没有搭起来,还只有一些街道而已。

    这与南直隶其它城相比,和乡下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洪谢,本身一大堆的事,当然,出于私人的原因也有。

    李琛这几年在政治上太冒头了,被人忌惮。

    洪谢将他列为潜在的对手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朕正好要去南京城走一趟,你就跟朕一起去,朕来跟你讨要一些人过来,如何?

    “臣谢陛下圣恩。”

    “谢就大可不必,朕还希望你尽快将上海府治理起来。”

    “臣绝不辜负陛下所托。”

    十二月初十,南京城,小雪。

    与京城城的威严、厚重不同,南京城秀丽、典雅,如同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

    得知皇帝陛下圣驾莅临,一大早,南京城所有的官员都出城恭候。

    “恭迎陛下圣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