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请皇兄退位 > 第28章:睁开眼睛看看,现在是谁说了算?

第28章:睁开眼睛看看,现在是谁说了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堂上罕见地没有了之前剑拔弩张的气氛。

    投降派大臣们刚刚失去了跟他们妥协好的汪伯彦,他们哪里有心情先开口针对皇帝啊?

    “诸位臣工,朕昨日建议的提名十位新军统领的办法,似乎昨日就有人心生不满啊?”

    在等了半响之后,

    赵朴还是率先开口打破了僵局。

    “启禀陛下,新军的建立,我等朝廷臣工都是欣然同意的,只是您先前所说的策论选罢法,让老臣不敢苟同!”

    彼时汪伯彦不在,唐恪自然就变成了这群人中间的老大。

    此时皇帝想要浑水摸鱼过去,他自然是不能继续沉默下去了。

    “唐爱卿呐,你之前说这个策论选举不太公平,那请问唐爱卿,你可有比这更加稳妥的法子?况且眼下局势糜烂,朕意欲选拔新军将才,建设新军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北上收复祖宗之土,怎么?你还要为将者去考诗词歌赋?”

    赵朴这一次是有备而来。

    其实在一开始他就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所以才会第一时间在汪伯彦稳固投降派内部的情况之下,起草诏书,将他给打发到赵构那边去。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他这是在赌!

    毕竟汪伯彦已经贵为右丞相了,皇帝的诏书,他大可不必接受。

    但他们却不知道,皇帝对汪伯彦的了解甚至超过了汪伯彦他自己对自己的了解。

    毕竟此君在北宋末年,乃至南宋初年做下的事情可是太出名了!

    此人胆小怕死,毫无志气,只想苟且偷生,荣华富贵,不敢轻易弄险,对于权位的迷恋不如对于钱财的痴迷。

    所以赵朴才会准备了两手方案,最坏的打算就是将他送到临安府,送到赵构那里,执行刘伯温说的背黑锅计划。

    让天底下的“大儒之士”、“真正的人才”、“卧龙凤雏”等等,前去投靠赵构。

    让赵构的麾下“人才济济”,如同昔日暮年之荆州刘表,座下人才无数,名士如云,可惜大多颇有盛名之辈却是坐而论道,空谈误国之人。

    眼下,这一连环三问。

    让唐恪是犯了难。

    他那褶皱的皱纹很快就爬满了他的脸上。

    “陛下,你这就有些......就有些强词夺理了。”

    “哦?唐爱卿,朕何来强词夺理之举?策论,考的是军官们的大局观,对于掌控军队的把握,如果连这策论都不能考过,如何让这群不知兵的读书人去做军官?”

    “可是陛下,昔日赵括马谡之流,纸上谈兵的事情,你忘记了吗?策论不可靠,那是王安石遗留下来的遗毒!老臣还请陛下三思!”

    “臣等还请陛下三思!”

    霎时间,

    整个朝堂上跪下来了一大片。

    其中有几个银发苍苍的老头子们的呼喊声是最大的。

    他们知道兵权的重要性。

    昔日宋太祖赵匡胤不就是靠着自己的私兵逐渐开始建立功勋的吗?

    后来在黄袍加身的时候,他的私兵可是出了大功的!

    现在的皇帝赵朴趁着他们这群文官集团们在内斗的时候,突然抢先下手,将新军建立的所有合法流程都走过了一边。

    如今新军建立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他们无法阻止。

    毕竟这《大宋律法》是他们自己修订的,皇帝只是最后拿来审批一下罢了。

    他们要是反对了自己设立的程序正义的法律规定,那么反过来就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效力了,得不偿失。

    所以,汪伯彦在昨天中午的时候,就是拿着军队来说他们当时情况之危机的。

    现如今,汪伯彦走了,他们失去了一个领头羊,自然是危机意识加重了,更加要抱团取暖了,抵抗的意志没想到比之前更加的突出了。

    这是皇帝赵朴始料未及的事情。

    看着他们的请求,赵朴的眼神之中闪过了一丝阴鸷,他知道,这群文官们在怕什么,他们是怕这种好不容易构造起来的文官与皇帝一同治理天下的模式要结束了!

    看来一切都是朕把他们这群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老狐狸,想得太过于简单了!

    他们连国家都可以出卖,更何况是一心想要抵制朕呢?

    刘伯温见状,马上就上前一步,想要开口为皇帝解围,但被他给看了一眼,马上就又退了回去。

    皇上难道是有解决的办法了?

    这群大臣们被转移了一波注意力后反而还更加的团结起来了。

    这种现象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就算他这种智者,也未曾聊算到这种局面,根本就与常理不符合啊!

    一般都是一个派系在群龙无首的时候,才是一个派系最为混乱之际。

    难不成,是老夫没有料到他们的自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自私,反而是一个团体的自私,所以导致了在这一刻,他们的利益矛盾点等等,都是合在一起的?

    “陛下,陛下之新军,若无我等推荐的饱读诗书、深明大义之辈来进行管辖,是无法发挥这支新军的真正力量所在的啊!”

    “陛下,依我等之见,表奏的学子们都是忠君爱国之辈,如果由他们来领导新军的话,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对于陛下,而且对于整个大宋,都是有益处的啊!”

    “士卒们能够更加爱国,将来如果上了战场,那么这支大军必然是虎牢之师啊!”

    ......

    这群腐儒们,张口是爱护国家,闭口是深明大义,全然不顾他们举荐的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的事实,这样的宋军能有战斗力?

    上级的军官就是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你让他带着大军东征西讨,能不输吗?

    人家马谡再怎么纸上谈兵,至少他也懂行军作战之法啊!

    人家赵括再怎么纸上谈兵,至少他也是兵法大家的儿子啊,自身在用兵之道上也有自我的理解。

    他们是输了,所以才会成为笑柄。

    但不代表他们不懂用兵啊!

    尔等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虞允文这种天生奇才吗?

    可能吗?

    现在你们这群文官大臣们倒好,一个个地这般的恐惧朕掌控军权?

    你们是干什么?

    还不是怕朕独揽了大权之后将尔等的权柄悉数剥夺而去?

    呵呵,太祖皇帝不自信,导致了太宗皇帝也不自信!

    这大宋,果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现如今尔等如此行径,可真的是让朕好笑!

    “陛下,兵者,国之凶器也!”

    “陛下,我辈读尽圣贤书,岂能让陛下误入歧途,不能做尧舜禹那样的贤君,却做上了桀纣那样的暴君,岂不是让天下万民耻笑吗?”

    “陛下,您想想看,您若是继续这般固执下去,等陛下您百年之后的青史上会这么记载陛下您的丰功伟绩呢?还请陛下慎重行事啊!”

    ......

    老臣们的心都操碎了,看着他们这种影帝级别的表演,赵朴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些想笑。

    如今诏书在他手中,他想要这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但一安排就会直接与文官集团彻底决裂,这是他之前与刘伯温商议的时候,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大概是他之前与刘伯温对文官集团还有些幻想,认为只有一小撮人是坏的,只要剪除那么一小撮坏人,剩下来的都会是忠君爱国的好人了!

    没想到啊,大宋的文官集团已经从根子部都烂掉了!

    他们或许有部分人有良知,有奋斗的欲望,比如在之前策论选右丞相中有些青壮年文官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意图是很强烈的。

    但这部分人在对待自己的关键利益上,他们选择了站队,不跟他站在一起,站在了自己的阶级上。

    如今,既然这群文官集团如此不要脸地将他释放的善意给拒绝在一旁,那就别怪他在今天就撕破脸皮了!

    “诸位大臣,诸位卿家,睁开你们的眼睛好好看看,现在这朝堂之上,到底是谁说了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