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遇逃荒,手握空间学霸兴国忙 > 第221章 全面种植土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孙伟亮、孙伟红两兄弟,两个人本就勤快,也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因此对手下也是这个要求。

    每晚下工前,兄弟俩都要互相提醒一下,第二天的农事安排。

    饭吃得饱,衣服穿得暖,下人们也没怨言。

    要是能这样过一世安稳的日子,倒也不错。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每晚打开自己的木箱,看到里面有属于自己的衣服和铜钱,内心的那种满足感无法言说。

    又有季婆子和叶南吉结为伉俪的先例,一个个心底又都升起了新的希望。

    不怨干得累,就愁没事干。

    美妆作坊勉强搞起来了,接下来苏晓宇打算把肉脯作坊转到公子的庄子里去。

    因为公子的庄子里可以东西向无限延伸,那一带田地不受当地百姓欢迎,大多是浮沙所聚,土膏最贫瘠,收获仅半。百姓宁愿让它荒芜着,而不愿意种植。

    既然如此,那就建作坊好了,以前公子不是怼自己的烤房感兴趣吗?还让在他县城的宅子里搞了一个。

    现在就在这里为他建一个大的烤炉,不烤肉脯的季节,还可以做烘焙食品。

    还有,干脆就抱大腿好了,顺便招点人,制作双面绣,成品卖给洋人,不等于又一条丝绸之路吗?

    苏晓宇想法很多,但民以食为天,跟公子庄子里的管事说了,先把烤房做起来。

    然后这个季节,就可以指导百姓种植土豆了。

    其实去年第一季的土豆大多卖给了建江堤的工地上,剩下的卖给了附近的老百姓,给他们做种子。

    到下半年的时候,收获的土豆大多留了下来,就为了给靖州的百姓做种。

    而且大多数土豆都被公子收了去,这时候该提醒官府,可以卖给百姓种植了。

    苏家村、刘家村这一带,苏晓宇只要透露点风声,百姓们自然就会一个传十,十个传百,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传开来。

    或者,苏晓宇只要让下人带上种子,自己亲自下到田头,邻居们就会以样学样,不到一个时辰,全村人都种上了。

    然后周边的周边,再加上亲朋好友,很快也都跟上。

    现在,在百姓心目中,想要发财就要跟好苏姑娘。

    不服?

    那好啊,你要能用一年时间既能买上几百亩地,又能建房子,建庄子,你要有这本事,我们也跟你。

    当初都是一起逃荒过来的,同样的一穷二白,人家做到了,还不学么?

    那你就一直做好穷下去的准备吧。

    这边一块,苏晓宇的号召力很大,但在别的地方,就不一样了。

    苏晓宇并没有贸然去找官府,而是照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里长,让里长跟县衙联系,可以指导百姓种植了。

    靖州这里,五到十家设一邻长;五到十邻,设一里长;五到十里,设一乡长。

    以县统乡,以乡统里。以里临民。

    苏家村比较特殊,因为是全村迁移过来的,所以沿袭原来的机制,没有邻长,只有里长。

    现在苏家村的里长,只要直接找到乡长就行。

    但是,因为靖州的县丞是里长的亲戚,整个苏家村人都是他引荐过来的。

    有了这层关系,里长也就不需要多此一举找乡长,直接去了县衙,找到县城朱潇黎,跟他说明了情况。

    其实张县令和县丞朱潇黎这时候已经得到公子返程的消息,这时候已经开始准备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听到里长的建议,立刻就召集各乡长,到县衙来领土豆种子。

    唐维佑当初收了苏家的农作物,全部寄放在县衙的国库里,现在只要做好记录,如实核放就行,完全不要担心公子会有任何顾虑。

    只是杯水车薪啊,靖州这么大,要是把荒地都种上的话,也太不够了。

    好在这土豆一年能种两季,不用几年,就能普遍种植了,到时候,百姓应该不会饿肚子了吧。

    一口吃不成胖子,同样,国家也不是一日就能建起来的,国富民安,是个漫长的过程。

    现代改革开放,还用了四十年,才让百姓全面脱贫。

    这会儿,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力量都跟不上,脱贫也不会很短暂。

    尽管,苏晓宇可以从现代调运来足够的土豆,但是还是觉得,要由他们自己种植,培育出更适合本地的品种来比较好。

    自己也就是抛砖引玉而已,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要相信他们。

    为了不至于口口相传失了真,苏晓宇又特意写了个详细的种植方法和技巧,还有注意事项,让里长带给县令。

    县令安排人誊抄了好多份,一份一份传下去,让每个乡长人手一份,回去指导百姓种植。

    乡长同样,抄写了好几份,传给各管辖区下的里长。

    当里长把土豆和说明书传给邻长的时候,众乡邻看到硕大的土豆,听说一年可以种两季的时候,都不要动员,直接争相种植。

    无奈土豆种太少,但据说大的土豆可以切开,每一个芽点都可以长出一棵苗来,又很是开心。

    因为土豆种太少,邻长难以均分,只好有偿使用。

    即使如此,百姓们哪怕勒紧裤腰带,还是决定要购买。

    于是一级级上报,县令也很为难,公子交存保管的土豆基本都分完了,哪还有?

    要不还是到苏家村去找一找,让苏家村人把留着食用的土豆贡献出来,以高价买之,百姓应该愿意的吧。

    待苏家村人得到消息的时候,连忙回家四处搜寻,把家里犄角旮旯都翻遍了,所有家底都掏了出来,卖给县衙。

    有的前几天种植完,把多余的刚煮了吃完,这时候懊恼不已。

    这等于是平日的双倍价啊,发财的机会又错失了。

    他们只想到县衙收土豆种是平时的双倍价,却没想到,自己家总共就收到那么多土豆,就是一颗未吃,也发不了大财啊。

    可他们不管,此时是拍大腿恨。

    苏晓宇本想着慢慢来,让他们自信留种,可没想到靖州老百姓这么能接受新事物,现在不只是一般的供不应求,而是非常非常地供不应求啊。

    怎么办?

    只好再想办法作弊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