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道光帝 > 第48章 端着饭碗看打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狭窄的?港渔村里头。

    4000英军,几乎是人挤人的状态。

    人员挤得如此密集。

    1米2的燧发枪,压根就无法施展。

    毕竟人员如此密集的情况下,燧发枪横着拿,就容易抵着自己同伴的后背。

    要是鲁莽的开一枪,那是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毕竟打死了同伴,不但要被上司批评问罪。

    搞不好,你还要背一个同伴沉重的尸体回去。

    但如此密集的人群。

    一时间,面对曾天养冷兵器的高速冲锋,显得格外力不从心。

    众多英军士兵,很快便相互拥挤,推搡着开始向海边逃去。

    身边的卫兵也纷纷拥簇着义律,向海边撤退。

    而那些没来得及快速撤走的英军士兵,则一个个拥挤在渔村里,四处乱窜。

    反而被一个个冲上来的乡勇,给用红缨枪刺死了。

    这些个乡勇,都是曾天养临时召集起来的。

    虽说武器简陋。

    但在这种狭窄的渔村里,几乎就等同于打巷战一般。

    曾天养身边的几个亲兵,每人身上都挂着一颗手榴弹。

    只要看着那些英军倒霉蛋,一窝蜂的拥挤在一起,便扔上一颗。

    手榴弹一落到了人群里,立刻把英军炸的人仰马翻。

    这些个英军很多都是印度人。

    哪里见过如此厉害的武器?

    纷纷吓得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甚至到了后来。

    曾天养身边的这些个亲兵。

    明明身上的手雷已经用完了。

    随便从地上捡了个大石头,扔到人群里,也能够把这些英军吓得屁滚尿流。

    由于受到了先前手雷的震慑和恐怖伤害。

    后来这些个亲兵和乡勇,也纷纷学聪明了。

    抄起地上的鹅卵石就开始乱扔。

    同样能够把这些英军,给吓的四散溃逃。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落下来的黑坨子,会不会突然就爆炸了……

    ……

    整个战况呈现一边倒的形式。

    曾天养哈哈大笑:

    “痛快痛快!

    这仗呀,就应该这么打!

    太子爷封我为果敢侯,并且命我来协防?港。

    果然太子爷料的没错,这些个英国人,压根就不会放弃打?港的主意。

    哈哈哈。

    但凡有我曾天养在!!

    谁也休想踏上?港一步!

    区区英夷,又何足道哉?”

    (中原政权一般称其他的国家都是夷)

    在死伤了千余英军的代价以后。

    义律在自己卫兵的掩护之下,狼狈的撤回了海边的战舰之中。

    看着一群印渡阿三,在努力的推动船只。

    上千人忙碌着。

    希望能够尽快让船只,远离这个噩梦般的?港岛。

    站在船弦边上的义律,也是后怕不已……

    整个人已经草木皆兵。

    心有余悸的望了望,海边的草丛树林里。

    甚至耳边还能够隐隐约约听到,曾天养的威猛咆哮声。

    这绝对是让他最害怕的声音了。

    ……

    船下的海水翻涌,激扬起的海水泡沫,就像是碎了的梦一般,洒落眼前。

    就在义律惆怅之中。

    耳边传来了伍元华那熟悉的声音。

    “义律大人不必懊恼,胜败兵家常事,想来大清的这位太子爷,应该是早有防备了。

    否则也不会让我们连连吃鳖。

    但义律大人万万不可气馁。

    要知道大清国的沿海城镇何止千里?

    大清这些年本就财政枯竭,,绝不会有那么庞大的财力。

    在沿海边疆筑起千里防线,咱们的战舰,都是蒸汽机驱动大船。

    这战舰的块头大,速度高。

    甚至有些大船两侧,布置的大炮高达上百门。

    清军的水师再厉害,也不敢在海上追着我们。

    在这千里漫漫大海,绝对是我们英军的主场。

    清朝的大军,只能够望海兴叹。

    而我们掌握着海上的绝对控制权。

    想去哪就去哪,想在哪停就在哪停,想打哪就打哪。

    清军再怎么人多势众,再怎么事先提前布局。

    他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沿海城镇都布置上重兵。”

    听着这般细心的分析。

    义律脸上总算是脸色好看了些许。

    嘴角扬着一丝丝微笑。

    火速的当机立断,便让人摊开地图。

    得意的拔出腰边的长剑,指了指地图上的福建。

    耀武扬威的说道:

    “既然虎门和?港都是个铁钉子。

    那咱们就发兵福建厦门。

    我义律就不相信,大清沿海就能像个铜墙铁壁一般攻不进去!”

    ……

    福建厦门。

    匆匆到任的邓廷桢,已经一个多月有余。

    受太子爷的指令。

    沿海一带的布防将会是自己的,重中之重。

    到了没多久的闽浙总督邓廷桢,直接就把厦门以及定海、镇海,几个地方的地方官叫了过来。

    共同商议协防大事。

    要求他们务必在这沿海几个城镇,多多招募乡勇。

    以防英军突袭。

    京城里面也传来了最新消息。

    太子奕纬派出了新任的福州,将军开绍,和老将杨玉春。

    (杨玉春,与杨芳合称二杨,平定回疆张格尔之乱。)

    由他们二人分别领福洲将军和杭洲将军,并在沿海一带着重布防。

    奕山则率领船队,横跨海峡,协防抬一弯。

    ……

    来到了厦门的开绍,带着亲兵,二话不说便直奔厦门城。

    身边还跟着个左宗棠,以及曾国藩。

    虽说开绍,身为满族亲贵。

    但对于身边的这个左宗棠是格外的喜爱。

    这家伙尤其对于兵事,几乎是一点就透。

    跟在身后老实巴交的曾国藩,则是几天都听不到他说一句话。

    性格看上去有些内向和木讷。

    但由于这人怎么说,也是太子身边的红人。

    开绍也不好过分的得罪于他。

    索性就把他当成那个透明人。

    任由他跟在自己身边,就像是个跟屁虫一样。

    刚刚到了福建。

    一向没怎么开口的曾国藩突然来了一句:

    “开绍大人,学生以为,福建一带,海上疆域漫长。

    整个福建只有4000人绿营驻守,而且还要分驻各地。

    一旦英军来袭,他们那高速机动的大船,我们怕是追不上。

    如果英军在沿海一带游荡,伺机而攻。

    我们重点在哪里防守都不知道。

    不如……在民间广征民勇,用以协防。”

    ……

    出发点倒也是好的,可就是不太实际了一些。

    开绍心里冷冷的想着。

    顺带着对曾国藩也没什么好语好言: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光是嘴皮上说说是没用的。

    既然你觉得,征调民勇可行,那你就带人去试一试。”

    突然听到有了差事。

    曾国藩顿时高兴起来。

    带了几个衙役,兴冲冲的出城而去。

    可没两天,就像是跑了媳妇一般垂头丧气回到了衙门。

    ……

    福州将军开绍揶揄地笑了笑:

    “哟,曾国藩,你这是怎么了?

    怎么空手而归?”

    ……

    听得开绍如此揶揄,曾国藩顿时瓮声瓮气,沉着一张脸:

    “别提了,之前的厦门府,税都征收到了50年后。

    甚至有些交不上税的百姓。

    被逼得卖儿卖女。

    甚至有些态度蛮横的衙役,见这些百姓,交不上税,直接就把人妻子给掳走了。

    说是卖到青楼里,抵税钱。

    这些年来。

    百姓早就不堪其苦,一看到官府的衙役来就跑的没影了。

    昨个儿夜里,学生就准备回来。

    可在路上走着,好端端的,巷子里就冲出来一大群百姓。

    一个个蒙着面,二话不说冲上来,就对着学生和这些衙役一顿打。”

    ……

    开绍和左宗棠两人面面相觑。

    再看看曾国藩,满脸的鼻青脸肿。

    二人强行用手捂住嘴,努力的憋住笑。

    曾国藩也是个犟脾气。

    如果开绍嘲笑自己,那是因为对方位高权重。

    可左宗棠凭什么?

    和自己一样没有官身。

    真不晓得哪来的优越感!

    愤怒之下,曾国藩直接拂袖,气呼呼的返回了自己的居所。

    天刚刚亮。

    就听着整个衙门,里里外外四处有人慌乱慌乱的往外跑。

    曾国藩还以为是发生火灾地震什么了。

    心急火燎的跟着跑出来。

    却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

    英军停船靠岸。

    将英国的国书递给守城的官兵。

    国书的大致内容是:

    要求大清,就虎门销烟一事进行赔款,并割让香港。

    同时查办处死林则徐。

    可国书递到了厦门守城官兵手里。

    这些个官兵才懒得给他当邮差。

    直接就把国书穿在箭头上,给用箭射了回去。

    ……

    兜兜转转绕了大半圈。

    这份国书,愣是没能递到大清皇帝的手中。

    英国人也索性恼羞成怒。

    义律二话不说,便直接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炮火直接便朝着城池开始轰炸。

    密集的攻击炮火之中。

    众多英军步兵直接冲上了海滩岸上。

    厦门城守城的官兵,立刻慌乱的开始点燃烽火。

    并敲响了战鼓。

    千余守军和数百乡勇,立刻汇聚到城头之上。

    英军也不知道哪里弄来的铁制折叠梯。

    架在城头上,便开始装出一副要攻城的样子。

    由于城墙高厚。

    一时双方打的有来有回,也分不清谁胜谁负。

    ……

    就在大清和英国士兵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

    曾国藩和左宗棠正准备拔出腰刀指挥将士们作战。

    却冷不丁地瞥见了,城外的一些奇葩景象。

    只见……

    城外的一些土房子村落里。

    一些蔫瘦的老百姓,盘着大辫子。

    一个一个的。

    饶有兴趣端着饭碗,一边刨食着,一边看着城头上。

    洋人和官军激烈战斗。

    有些老百姓甚至还觉得不过瘾。

    甚至还朝着左邻右舍,大声挥手嚷嚷着:

    “乡亲们,快来看呀……

    有好戏看啦!

    官兵和洋人打起来了……”

    ……

    城外村落里。

    人头攒动。

    一个个老百姓,端着一碗碗粗糙发黄的稀粥。

    津津有味地刨食,一边看打仗。

    甚至有些老头子。

    摆出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

    大笑着拍着大腿:

    “别打了,别打了,你们这样子是打不死人的!”

    另一个中年男子,两眼血丝通红的搂着身边一个小孩儿,满腔恨意说道:

    “这些个狗曰的官兵,平日里就欺压百姓厉害,抢人财米,夺人妻女……

    简直无恶不作。

    想不到啊,今天也有洋人来收拾你们了!

    真是苍天有眼呀!

    孩子他娘!你在天上看到了吗?”

    (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攻打北京城之时,饱受官兵欺压的清代百姓,甚至还给八国联军扶梯子,教他们怎么攻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